天天看點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作者:食戟社

本文轉自:《道地風物》

從精緻到豪橫,江蘇早餐的碳水有多少花樣?不愧是江蘇,吃早餐也是“散裝”的。很難定義江蘇早餐是什麼滋味?甜蜜的、香辣的、精緻的、豪橫的,還是鮮美的?沒有一味足以概括江蘇早餐的獨特和豐富。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圖/視覺中國

當天蒙蒙亮之際,蘇州人不疾不徐地吃着蘇面;揚州人盡情在早茶中消磨時間;南京人急匆匆地外帶一袋子金陵大肉包,也可以坐下來吃鴨血粉絲湯;徐州人吃的要猛烈許多,辣湯開嗓,包子扛餓,油條解悶,好不痛快;黃橋燒餅,鹽城雞蛋餅...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江蘇人的早餐不斷在南北之中、甜辣之間瘋狂試探,造就了一幅眼花缭亂的早餐“百味圖”。能把碳水雕出花,江南人的早餐有多精緻?作為中國最富饒的地區之一,江南人吃起早餐,吃出了一股日常進階感。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普通的早餐,也可以“碳水雕花”,從名字到搭配,從制作到容器,“精緻”到骨子裡。甜甜的蘇州,早餐還能這麼鹹?蘇州已經修煉出了一種“精緻”境界,這種“精緻”滲透到了早餐裡。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绉紗小馄饨,從名字上來看,就仙氣飄飄。玲珑的馄饨浮在湯上,像飽滿的小珍珠,肉餡透過薄如蟬翼的馄饨皮露出俏皮的粉色,加上蛋皮、蝦米、紫菜、蔥花,一碗馄饨像一團活潑明快、針法飛舞的絲絹薄紗。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一大勺滾燙的豆漿被舀起,滾滾而下,傾入碗中,熱白的豆漿沖開了焦脆的油條碎、榨菜沫,紫菜蝦皮提鮮,豬油渣添香。蘇州人愛喝鹹豆漿。這裡的“鹹”,是不同食材拱出來的,味道不僅不怪,還相當滋潤。這一碗鹹豆漿,竟然看着還有一種“奢侈”感。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肉湯圓,雪白溫順的外包下藏着鼓囊囊的敦實肉餡,“不甘寂寞”的蘇州人又整出了蘿蔔絲肉餡、荠菜肉餡、菱角肉餡等,體驗一場溫柔的鹹鮮爆發。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粢飯團也分了兩種,傳統的蘇式口味是黑芝麻拌白糖的甜口,又不遺餘力地加上了肉松、鹹蛋黃、蘿蔔幹、鹹菜、油條的鹹口。大餅也泾渭分明地做出了芝麻味甜大餅和蔥香味鹹大餅,實屬甜鹹平衡的端水大師。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早餐千千萬,但誰也搶不走蘇面的風頭,在蘇州一條街最不缺的就是面館。吃上一碗道地的蘇式湯面,最好的時機就是早起去搶“頭湯面”,頭湯面沒有堿味,湯清味明。至于紛繁的澆頭,更是宛如蘇幫菜的迷你版。不少面館都有雙澆、三澆、四澆可選,隻愛吃面的,撒點小蔥也行。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松蕈面、三蝦面、大排面、爆魚面、楓鎮大肉面……每個蘇州人都能在面裡找到自己的打開方式,“少面寬湯配焖肉”,一碗面下去,人就清醒了。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不止蘇州,一碗精緻的面,是江南地區很普遍的早餐選擇。不少常州人的早餐就是從一碗銀絲面開始的。所謂銀絲,關鍵在于要把面處理出“銀絲”一樣的效果。和面的時候,把雞蛋清加在面粉中,再擀出薄薄的面餅,用細齒面刀切成面條後,就塑造了面細如絲、色白似銀的銀絲面。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銀絲面看起來面細如絲、色白似銀,用筷子挑起來,仿佛披上了滿筷子的溫柔舒坦,連接配接着常州人對舊日的眷念,搭配一小碟切碎的蒜苗,還來一碗有些許甜味的辣醬。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鎮江鍋蓋面,得名于鍋裡煮鍋蓋的神奇煮面大法。面條與鍋蓋同煮,據說能保持面不爛,還能讓浮沫往鍋蓋周邊散去。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愛吃醋的鎮江人,早餐中也有了一絲絲酸的味道。一碗鍋蓋面,一碟水晶肴肉,一籠蟹黃湯包,蘸一點香醋,搬個闆凳,聽聽江畔的渡輪汽笛,這就是鎮江的早晨。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和蘇州相似,無錫人的早餐也離不開面,但最有當地特色的還要屬小籠包。無錫小籠到底有多甜?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根據1981年的老菜單記載,面粉四斤,豬肉五斤,白糖一斤,還有醬油、肉皮凍、蔥姜,要用的量都極大,比起普通的小籠包來說,豬肉和白糖都要翻了倍的用。雖說江浙一帶流行小籠,但無錫小籠的個性還是非常突出的。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上海小籠個頭小巧,通身雪白,這是不放重磅調味的緣故,而無錫小籠不僅個頭大了一圈,在整整齊齊的十八褶的薄皮之下,更是蘊藏着濃濃香甜的肉餡。一口咬開,裹挾着濃濃的汁水,一嘗就知道是七分甜打底的效果。肉餡裡混合着太湖醬油,加上錫山黃酒,無錫細蔥,還有豬皮凍,才構成了甜的多重味道。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一早醒來,拖着饑腸辘辘的身軀,去點上一碗開洋馄饨、一屜小籠饅頭(小籠包),鮮與甜吃進肚子,靈魂才能跟着肉體一道蘇醒。無甜不歡的無錫,以甜為中心,組成了小籠、生煎饅頭、玉蘭餅三大夢幻門面。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玉蘭餅,有點像無錫小籠的油炸版。外皮是用糯米皮油炸,油鍋裡炸蹦出一個金黃大團子,裡頭又塞了一個碩大的肉圓子,吃起來是紮紮實實的香甜口。

生煎饅頭,軟糯的皮、金黃焦脆的底,緊實的肉團,鮮甜的汁水湧入口腔,再嘗嘗蝦仁生煎、銀魚生煎,絕對是甜字開頭、鮮字收尾,再來一碗酸酸辣辣的酸辣湯,正好!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事實上,小籠作為常見的江浙早點,除了兩大主流的上海派和無錫派之外,又在不同城市衍生出了不一樣的特色。常州小籠延續了肉質豐厚的特點,但在口感上不算太甜。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在中秋前後,桂花盛開之際,心靈手巧的常州人将拌和在肉餡中的蟹油,改在小籠饅頭的頂端封口處綴以蟹黃,做出了一種頗有時令風味的早點“加蟹小籠”。一個“對鑲”,又是鮮甜的一天啊~~~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揚州俗語“早上皮包水”,說的就是揚州早茶。這優哉遊哉的早茶,再澎湃的壯志都消磨得軟綿。六七點就進入高峰期,名點開會,選擇困難症發作。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這邊是半透明的切成菱形小塊的千層油糕,那邊是透出青翠色的翡翠燒賣,幹脆一并上,就連小菜都秀秀氣氣,拌幹絲、肴肉、鹽水鵝,再來一杯“魁龍珠茶”。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與運河同齡的城市,揚州亦有連接配接南北、承東接西的一面,飲食也是虛實相生,豐富多姿。揚州人的早餐怎麼少得了包子中的天花闆——揚州包子。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相容了北方的實惠和南方的細膩,薄皮大餡是基礎,加上多變的餡心,花式的巧思,把一道普通面點做成了吃不起的樣子。秋季的“蟹黃湯包”,擺着“提籠擺菊”的樣子,用筷子一夾,就變成了“小燈籠。“三丁包子”、“五丁包子”,前者彙集了雞丁、肉丁、筍丁,後者還添了參丁、蝦丁,今天份的養生份額已完成。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而對于餃面來說,在外知名度雖不如揚州炒飯,卻是揚州早餐的當家花旦。陽春面+肉馄饨的組合,餃與面各占半壁,平分秋色,滿足了南北的食客,端平了一個美食世界。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用河鮮加蝦籽醬油吊出來的湯底,還是那熟悉的揚州操作——安逸、舒坦。作為淮揚菜之鄉的淮安,是一座低調的“世界美食之都”。運河的流淌,為淮安的早點帶來一種南北融合的風味。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在淮安方言中,辣chou chou的意思是,食物裡的辣味加得恰恰好,這種辣能激發食物的原味,又不至于喧賓奪主。一碗淮安辣湯,對于辣的把握是恰如其分的。現在還有二合一的吃法,辣湯和豆腐腦混合在一起,把相容度又擴大了一半。不論是“長魚面”,還是可以三吃的“淮餃”,淮安人總是能在南北方的風味融合中,找到屬于淮安的味道。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徐州早餐,用油鍋炸燃了早上的寂靜。成雙成對的油條,在徐州人看來就不夠上勁了,必須乘以四才行,于是,八股油條橫空出世。這燦燦生光的大油條,宛如一張深淵大餅。喝辣湯時來一根,煎餅裡放一根,泡着吃也能吃,幹着吃也能吃。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找準店面上寫着“肉盒”的小店,面餅以它的柔韌包下了一大勺肉餡,滑入油鍋。在油鍋中,它膨脹、鼓泡,師傅冒着被燙傷的危險不斷翻面,炸出了這皮酥脆、肉餡兒鹹鮮的肉合。這是出了徐州就很難遇到的老味道。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而烙馍,徐州日常生活絕對不能失去的主食白月光。一擀二翻之間,一個小面團擀成一毫米的薄餅,攤在燒熱的鏊子上,面皮被一翻一挑,仍然不焦不破,這項手藝被視為“絕技”。一張馍卷着海帶絲、洋芋絲、豆皮、香腸……缤紛的蔬菜被一裹一卷,淋上醬汁,餅皮中透出微微的色彩。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一張烙馍被抹辣椒醬、打蛋、撒蔥花之後,再蓋一張烙馍,等馍變得焦酥幹硬,就變成了“小房子”形狀的沓烙馍。就着酸辣洋芋絲還是油炒蘿蔔幹,韌勁兒十足。這些硬核“碳水炸彈”,怎麼能不配點喝的呢?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鹹香鹹香的瑪糊,用黃豆,花生、豆皮、粉絲熬煮,拌入小米面和白面攪勻,煮沸後慢熬,還得不停攪拌防止糊鍋,喝起來有豆子香、花生香、雜糧香,用烙馍蘸着吃更适配。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饣它(shá)湯,很奇怪的名字,是用整雞、麥仁長時間煨煮出來的。山東濟甯稱作“糁湯”,河南永城稱作“撒湯”,安徽砀山稱作“潵湯”,這湯的“愛好者”可多了。絕不能不提的辣湯。黑乎乎、黏乎乎,看着賣相樸實,其實辣湯是高湯熬煮的精華。用老母雞、鳝魚、蹄髈炖煮到肉爛骨酥,下足了黑胡椒和辣姜,才夠濃烈、夠酸辣。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徐州隔壁的宿遷,早餐也是一個“碳水炸彈”大戶。遷人喝辣湯,要配一種“油炸包子”,包子不是圓的,而是扁扁的月牙形狀;皂河一帶還有一種名叫“朝牌”餅,用朝牌卷油條,收獲麥香+油香的雙重快樂;更不用提鹹甜适中,蔥香滿口的油鹽餅,還有又小又脆、一吃掉渣的皂河燒餅。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南京早餐的“含鴨量”極高。1934年,朱自清在南京逛時,說一種燒餅“剛出爐,既香,且酥”,這就是鴨油燒餅。鴨油中加鹽和蔥,凝固後包裹在面團中,擀成型後撒芝麻,爐子裡烤到酥香,就如朱自清的體驗一般,那股脂肪香和清香的感受,是難以忘懷的。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吃鴨油燒餅,最适宜的配一碗鴨血粉絲湯。老鴨和中草藥熬出來湯底,大火、小火輪番熬煮,提取鴨中的甜美。一碗鴨血粉絲湯中,既有固定的鴨血、鴨腸、鴨肝,還有神出鬼沒的豆腐果子,變幻莫測的白蘿蔔。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牛肉鍋貼,南京早餐的小流派,在平底鍋裡轉着圈的“炫耀”自己細長多汁的身軀;金陵大肉包,南京名氣最響、人氣最高的一種包子,肉香滿溢的餡,紅亮鹹香的汁,浸透鹵汁的薄皮,個頭超過了手掌大小;量大、碗大的皮肚面,十七八種澆頭一鍋燴煮,頗像南京人的性格,既講究又實在。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至于雞湯煮的油豆腐,加了黃豆芽的雞汁回鹵幹,豆香濃郁的“米周”,還有散發着烏葉清香的烏飯團,香香軟軟的蒸兒糕……那麼多花樣的南京早餐,不起早怎麼吃得完?水靈靈的江蘇,早餐也少不了江河湖海的“鮮”!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在江陰、南通等地,刀魚馄饨短暫的嘗鮮期,如同味覺的驚鴻一瞥。刀魚肉餡兒,混着韭菜香氣,何止是一個“鮮”字。“兩碗魚湯面、兩個肉包”,鹽城的早上不能少了一碗魚湯面。用鳝魚骨和鲫魚兩種魚熬制,魚湯奶白醇厚,“吃一碗,想三年”。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小魚煎餅則是連雲港人的早餐記憶。一張贛榆煎餅,加上一把青紅椒炒小魚,輔以花生米和馓子,小魚的香辣、煎餅的麥香、脆韌的口感,讓小魚煎餅成為一個城市的味覺記憶。

中國早餐,花樣百出

這樣熱熱鬧鬧、各有千秋的江蘇早餐風格,也很可愛不是嗎?一年四季,物候不同,為了嘗一口鮮,什麼都得趕早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