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英九回到台北笑了,再談“同屬中華”丨灣區望海峽

作者:直新聞

這是《灣區望海峽》的第117期

馬英九返台:有“九二共識”就能繼續對話

據台媒報道,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今天(11日)結束大陸參訪之行,于上午8時47分率團從北京首都機場出發,搭乘國航CA-185班機傳回台灣,并于11時30分抵達桃園機場。中國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翁曉玲、賴士葆、羅智強、羅廷玮、塗權吉,以及中國國民黨秘書長黃健庭到機場接機。馬英九在機場發表簡短講話時表示,隻要有共同政治基礎的“九二共識”,兩岸就可以繼續對話。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族。”馬英九表示,這次為期11天的參訪行程,讓台灣年輕人深刻了解中華曆史文化,希望台灣年輕人抛開意識形态,認識到與大陸曆史文化連結,是這次最重要的收獲。他說,未來會持續推動兩岸青年交流,讓台灣人更平安,更幸福。

馬英九回到台北笑了,再談“同屬中華”丨灣區望海峽

圖源:香港“中評社”

外界觀察到,馬英九看上去心情甚佳,臉上一直挂着微笑。而随團訪陸的“大九學堂”的台灣學子,在領完行李陸續走出入境大廳,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和學生握手道别,學生都開心直呼此次訪陸11天行程收獲滿載,興奮心情全寫在臉上。

馬英九率領“大九學堂”的20名台灣青年學子,從4月1日下午到達深圳寶安機場開始此次大陸參訪之旅,11天行程豐富,收獲滿滿。馬英九一行前三天在廣東省停留,第一天就參訪了深圳的“明星企業”大疆公司和騰訊總部,第二天參訪了目前全球電動車行業的頭部公司比亞迪,之後還去到港珠澳大橋和孫中山故居,第三天則在廣州瞻仰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并于當天下午與中山大學學生交流。

一行人随後轉往陝西省4天,在清明節當天參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并參訪西安隆基綠能科技公司總部,第五天則參訪馬援祠、楊淩智慧農業示範園、馬援墓、法門寺,并于當天晚上登上西安城牆。抵達西安後,一行人先後參訪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國家版本館、芙蓉園、陝西曆史博物館和大雁塔(大慈恩寺),在7日傍晚乘高鐵抵達北京,是最後也是備受矚目的一站。

馬英九在北京展開3天行程,參訪了盧溝橋、抗日戰争紀念館、故宮博物院、奧林匹克公園内的“冰絲帶”(國家速滑館)及“鳥巢”(國家體育場),還與北京大學的師生交流。而在10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馬英九一行,這也是本次行程萬衆矚目的“重頭戲”。

縱觀馬英九一行此次的安排,廈門大學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對直新聞分析稱,習總書記将會見安排在10号,主要是一因為馬英九先生“大九學堂”的成員,需要對大陸有個全面的了解。這次通路團從南端的深圳一直跑到北端的北京,從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跑到政治最核心的地方,還兼顧曆史行程,去到有5000年曆史的黃帝陵。這樣的行程設定,主要還是要讓馬英九這一行充分感受、觸摸祖國大地,了解大陸的實際情況。在對大陸有更加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去跟習總書記進行對話,這樣會更合适。而且在10日的會見中,台灣青年代表也作了發言,在他們充分去看去感受之後,習總書記聽聽台灣來的朋友們的意見建議和觀感,他們發言的内容也比較充分。

而島内輿論也注意到,習總書記在會面中多次提及“中華”。台灣淡江大學對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分析認為,“中華”将是兩岸未來的通關密語。他注意到,在會見時,兩人都重申“九二共識”、反“台獨”的概念,也都強調“中華”二字,從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等字語,隻要有中華的共識,兩岸什麼都可商量。趙春山說,台灣青年對大陸不了解,過去兩岸青年也受疫情影響,此次會見的講話都重視到兩岸中華民族年輕人的未來,建構民族振興、和平基礎,年輕人要互相了解、交流。

“兩岸青年好 兩岸未來才會好”

在昨天的會見中,習總書記特别指出,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兩岸青年好,兩岸未來才會好。兩岸青年要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續寫中華民族曆史新輝煌。

香港“中評社”注意到,從現場的安排中就可以看出,大陸方面将島内青年世代視為未來最優先耕耘的對象。“中評社”分析認為,作為這一趟馬英九第二次通路大陸的壓軸行程,“大九學堂”的20位台灣青年學子并沒有缺席,他們被安排在會見的現場,而且就坐在馬英九後方的顯眼位置。習近平和來自台灣青年的直接接觸,是過往比較少見的場面。

報道還特别點出一個細節,會見過程中,有兩位台灣青年代表分享此次大陸行的感想,他們原本要站起來發言,但習近平親切地要他們坐着說就可以。分享中,兩位台青都提到對于參訪大陸傲視全球的企業,包括大疆無人機和比亞迪電動車等感受,表示都開了眼界,也對中華文化的魅力感到震撼。習近平對此還做出了回應。

馬英九回到台北笑了,再談“同屬中華”丨灣區望海峽

傳回台北後,馬英九在機場表示,這次通路大陸11天,最重要的收獲是讓台灣的年輕人深刻了解中華曆史文化,認識到即使台灣和大陸政治制度、生活觀、價值觀不同,但都是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族。他說,希望台灣的年輕人抛開意識形态,認識到台灣與大陸曆史及文化的連結,不是政治能切得開的。

廈門大學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指出,我們不否認兩岸之間存在着制度上的分歧,但是“一國兩制”就是告訴大家,制度上的分歧不要緊,這不影響我們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我們生活在共同的土地上,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是一個共同體。台灣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的發展演變,它是自己的曆史,我們包容它,但大陸走的這條路,全世界也看得到。為什麼大陸能夠發展到今天成就,跟這個制度是密切相關的。這兩種不同的制度,其實對于兩岸中國人來說都是共同的資産和财富,而不是包袱,我們要有這樣的雅量心胸去看待一些制度差異。

劉國深特别提到,青年人最大的特點就沒有包袱,因為到了一定年紀以後,人們就會受到過去的一些認知的束縛。但是年輕人的思想是非常開放的,是非常活潑的,非常有創造力的。讓他們有機會用自己的眼睛看問題,用自己的耳朵去聽聽,讓自己的舌頭去品嘗一下滋味,非常重要。

劉國深進一步表示,希望馬英九此行很快就會變成“滄海之一粟”,也就是此次通路隻是兩岸交流大潮流裡面的一朵浪花,終究我們要看到的是兩岸各界都能夠用自己的方式來交流交往。馬英九一行看到的大疆、比亞迪,也隻是大陸人民生活當中的一些片段而已。台灣各界代表性的人士,各個社會團體,民間社團組織都可以組織年輕的朋友們一起來大陸,邀請大陸年輕人去台灣。“兩岸應該互相補台,互相提供機會,我們一定要抱團發展,這才是中華民族最終走向偉大複興的必由之路”。

馬英九回到台北笑了,再談“同屬中華”丨灣區望海峽

作者丨李怡,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筆

編輯丨劉立平,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