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作者:史海甄客百曉生

前言

凱代尼艾聯盟由于未能得到立陶宛巨頭的廣泛支援,對瑞典來說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也影響着瑞典對立陶宛的政策。瑞典的稅收政策、軍隊的暴行以及瑞典與立陶宛之間的宗教沖突,激化了雙方的沖突,使凱代尼艾聯盟内部十分脆弱。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與此同時,瑞典通過凱代尼艾聯盟取得了統治立陶宛的法理基礎,達到了其在波羅的海統治的頂峰。瑞典在波羅的海及立陶宛權益的擴大,打破了波羅的海政治局面的平衡,引起了其他波羅的海國家對瑞典的敵意。

波羅的海地區沖突的焦點由哥薩克、俄國、瑞典對波蘭一立陶宛聯邦的争奪逐漸變為波羅的海統治權的争奪。聯邦内外政治格局的變化,使原本脆弱的凱代尼艾聯盟迅速瓦解。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瑞典的賦稅政策與立瑞沖突

瑞典軍隊的供養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國王古斯塔夫·瓦薩在位期間,瑞典開始成為中央集權的軍事國家。約翰三世時期瑞典軍隊規模進一步擴大,在和平時期也能達到 24500人,軍隊在戰争時期會進一步增加。

為了解決瑞典燃眉之急的軍隊薪饷問題,卡爾十世決定在立陶宛稅收。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瑞典的稅收政策導緻了瑞典與立陶宛貴族的第一次沖突。1655年11月27-28日,咨詢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立陶宛的紮加雷召開。會議決定瑞典在立陶宛駐軍和征稅。

會上,立陶宛貴族和神職人員同意支付新大公三種稅收:特殊軍事稅、皇家稅及貢獻稅。特殊軍事稅是戰争期間的特别稅收,由皇室、貴族和神職人員提供。皇家稅,自 1629 年起,由貴族、神職人員、城鎮居民和農民支付。貢獻稅是供應薩摩吉雅的瑞典軍隊而征的稅收。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瑞典繁重稅收的沖擊着立陶宛人,他們希望與瑞典人平等共處而不是被瑞典殖民和壓迫。

立陶宛貴族對瑞典苛稅制度的不滿在蔓延。受戰争的影響,立陶宛貴族的部分财産被烏俄聯軍掠奪,有些則被燒毀,可繳納的稅收十分有限。并且瑞典政府的稅收政策不合理,需要繳納 1655 年全年的稅收,進一步加劇了貴族的财政危機。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瑞典當局把立陶宛視為一個被征服的殖民地,從立陶宛剝奪更多的食物和金錢以供養軍隊。而親瑞典的立陶宛貴族把聯盟看作是兩國平等國家的合并。瑞典的稅收政策使一部分人轉回波蘭,一部分人尋求莫斯科援助,當然也有一些人仍然忠于瑞典。毫無疑問的是,立陶宛貴族中的親瑞典派人數進一步減少。

正如德·拉·加爾迪在1656年4月17日給國王卡爾十世·古斯塔夫的信中所說“立陶宛人幾乎全部成為敵人”。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瑞典軍隊的暴行與立瑞沖突

瑞典軍隊的暴行使瑞典與立陶宛貴族又出現新的問題。雖然,名義上咨詢委員會是瑞典立陶宛政府的最高權利機關,但這個國家的權力掌握在軍隊手中。

瑞典與立陶宛簽訂合并條約,但瑞典并未認真考慮與立陶宛合并的前提,也未曾顧及立陶宛人的感受。合并在某種意義上帶有大國主義色彩,是以不僅造成了立陶宛貴族内部的分裂,而且加劇了立陶宛貴族與瑞典的沖突。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瑞典苛刻的稅收政策及士兵的暴行激發了瑞典與立陶宛的沖突。不滿的情緒迅速傳播開來,立宛最早開始了抵抗。1655年8月,大多數立陶宛軍在帕維爾·薩哈的指揮下建立了反抗聯盟。秋天,貴族和平民組織遊擊隊抗擊瑞典軍。

1655年12月31日,拉奇維爾去世。立陶宛分離主義者失去領袖,進一步削弱了親瑞典派的勢力。大多數立陶宛人已經在1655年年底回到波蘭聯邦,少數人繼續為瑞典服務。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凱代尼艾聯盟在改變波羅的海政治平衡中的作用

立陶宛貴族為了使凱代尼艾聯盟具有國際合法性,約1060名貴族及神職人員公開了一份公開聲明。"該聲明針對的是歐洲國家,向其解釋了立陶宛與瑞典聯盟的原因、目的和性質。

該聲明的簡短版已于1655年8月15日釋出,有拉丁文和德文版。一個月後,聯盟宣言被翻譯成荷蘭版,在阿姆斯特丹出版。1655年,意大利和米蘭也出現了許多關于凱代尼艾聯盟的報刊。1656年初,聯盟宣言出現在漢堡。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法國現在仍然還有《八月宣言》的副本。英國也是盟約傳播的重要途徑。是以,1655年底至1656年初,立陶和瑞典上司人完成了把聯盟消息傳播到歐洲的任務。

凱代尼艾聯盟獲得了巨大的國際關注,使整個歐洲對此感到震驚,也影響着波羅的海的政治平衡。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凱代尼艾聯盟的形成,整個立陶宛大公國将與瑞典合并,沒有任何部分除外。在立陶宛新教巨頭的幫助下,瑞典取得了對立陶宛大公國的合法權益。薩莫吉希亞地區、白羅斯、烏克麥格、安普特和考納斯及斯盧茨克處于瑞典保護之下。是以,1655年10月 20日後,波羅的海所有的海岸都在瑞典帝國的控制之内,波羅的海成為瑞典的“内湖”。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凱代尼艾的簽訂不僅鞏固了瑞典在三十年戰争中的戰果,也進一步擴大了其在波羅的海東海岸的統治範圍,瑞典在波羅的海達到了其統治的頂峰:瑞典實作了“波羅的海作為瑞典内湖”的夢想。

瑞典控制了波羅的海東部的領土,從芬蘭灣延伸到愛沙尼亞、立沃尼亞、庫爾蘭、立陶宛北部、大波蘭、皇家普魯士,以及瑞典的波美拉尼亞。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隻有但澤和公國普魯士仍然是瑞典控制外的一個飛地。公國普魯士也在拉奇維爾和瑞典軍對的壓力轉向瑞典。公國普魯士轉向瑞典實作了瑞典主導波羅的海的願望,使瑞典帝國達到其政治的頂峰。

瑞典在波羅的海和立陶宛權益的擴大,必然引起其他波羅的海國家的嫉妒,進而導緻争奪波羅的海統治權的新鬥争。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薩莫吉希亞起義與凱代尼艾聯盟的衰落

雖然立陶宛與瑞典簽訂了凱代尼艾盟約,也成立了聯合政府,但這不能保證雙方都能有效地遵守聯合協定。

一方面,瑞典認為凱代尼艾聯盟未能得到立陶宛廣泛的支援、聯盟缺乏有效性;另一方面,凱代尼艾聯盟本來就是一部分立陶宛巨頭妥協的結果,雖然這是應對當時政治危機的無奈選擇,但這種聯合并不能讓所有貴族滿意。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其中,戈謝夫斯基為首的保皇派以及親俄派是聯盟最大的妥協派,他們在聯合後繼續尋求波蘭和俄國的援助。

宗教因素是導緻瑞典立陶宛在凱代尼艾聯盟形成後發生沖突的基本原因。反瑞典起義顯示了天主教與新教之間宗教戰争的一些特點。凱代尼艾聯盟承諾保障立陶宛貴族所期望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在實踐中宗教寬容政策卻很難實作。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這一沖突集中展現在立陶宛軍隊進入立陶宛北部後。瑞典軍隊搶劫天主教教堂、謀殺天主教牧師、在天主教堂進行路德派禱告以及在新教區建立軍事要塞等等,立陶宛軍隊的宗教政策引起了立陶宛貴族與瑞典的嚴重沖突。

反瑞典起義對親瑞典派和瑞典都産生了負面影響。薩莫吉希亞重新回到聯邦的控制之下,成為聯邦軍隊的戰略基地。喪失薩莫吉希亞意味着瑞典政策在立陶宛、普魯士和庫爾蘭的失敗,瑞典從立沃尼亞延伸到波蘭的瑞典控制地帶消失。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這嚴重阻礙了卡爾十世與立沃尼亞的瑞典軍隊之間的交流,影響瑞典與俄國的戰争。瑞典在起義過程中損失了 1700個士兵,這對瑞典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從立陶宛撤退後的瑞典士兵也遭受饑餓和失去武裝的打擊。

叛亂的結果,使在立沃尼亞的軍隊在俄國發動進攻時變得無能為力。此外,在起義過程中,許多貴族轉向波蘭國王一方,新教貴族受到壓迫,失去了政治上的影響力。1656年夏季之後,隻有斯特斯克仍在瑞典保護中。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布雷斯特戰役及波蘭一立陶宛聯邦的恢複

1656 年政治形勢的變化對瑞典非常不利:在波蘭立陶宛聯邦,瑞典繼續與波蘭作戰,薩莫吉希亞及立陶宛地區的起義也連綿不絕;在波羅的海東海岸,俄國已經開始攻擊立沃尼亞,丹麥也在同機而動。為了改變瑞典的不利局面,瑞典必須尋找新的盟友。

1656年12月6日,經過長期的協商,以瑞典為首的反波蘭聯盟~簽署了一項瓜分波蘭一立陶宛聯邦的軍事協定。瑞典獲得公國普魯士、庫亞維、馬佐夫舍北部以及立沃尼亞的統治權。勃蘭登堡獲得大波蘭,普魯士獲得獨立地位。烏克蘭将由哥薩克統治。波蘭東南部歸特蘭西瓦尼亞大公統治。鮑古斯拉夫,拉奇維爾得到了諾沃格羅德省。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1657年春,瑞典和特蘭西瓦尼亞策劃了一場聯合行動反對聯邦。1657年5月16日,布雷斯特簽署投降協定。布雷斯特投降後,瑞典将布雷斯特交給特蘭西瓦尼亞,引起了聯盟的沖突。1657年5月27日,瑞典軍隊離開布雷斯特。

瑞典的撤軍改變了東歐地緣政治平衡,使形勢完全有利于反瑞典聯盟一方。1657年6月22日,波蘭軍隊在加利西亞地區包圍了正在撤退的特蘭西瓦尼亞軍隊,特蘭西王軍隊投降,不得不從布雷斯特撤退。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布雷斯特失敗後,拉奇維爾終止了其與瑞典的合作。

1657年 10月,立陶宛人在立沃尼亞發起了一場針對瑞典的成功戰役,瑞典主力軍隊撤退。1660年,瑞典軍隊寡不敵衆,在法國的調停下,瑞典與波蘭一立陶宛進行協商。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查理十世之死為結束“北方戰争”鋪平了道路。1660年5月的《奧利瓦合約》以“一切恢複戰前原樣”為基礎做出結論--(無子嗣的)楊·卡奇米日放棄了其後代可世襲瑞典王位的權利主張。

和約恢複了原先兩國的邊界,波蘭仍據有庫爾蘭和裡夫蘭的東南部,瑞典承擔義務保護波羅的海的貿易自由,波蘭則保證公國普魯士新教徒的宗教自由。

凱代尼艾聯盟瓦解:内部沖突與政治局勢的變化,其衰落過程如何?

波瑞戰争結束了半個世紀的波蘭瑞典兩國的沖突,立陶宛分離主義再次失敗,波蘭-立陶宛聯邦得以繼續保留。

凱代尼艾聯盟内部的分裂再加上丹麥、俄國以及波蘭的軍事壓力,使凱代尼艾聯盟最終完全瓦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