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哈薩克族那麼熱情好客?

作者:思豫釋然

新疆的哈薩克族多分布在北疆牧區,以放牧為主,終年在草場上放牧,根據氣候按季節轉場:基本在夏季草場和冬季草場輪牧。

方圓數萬畝草場上不見鄰居,而且交通不友善,特别是在冬窩子基本都是兩家合起來放牧,和鄰居們相鄰太遠,也隻有互相找牲畜的時候才能見面、喝茶和交流。

在這荒野裡,誰能不好客呢?牧人們的好客,既出于寂寞也出于互助的人際關系的需求。

每個人都作為主人,為他人提供過食物和溫暖的房間,同時他也不可能避免做客的境遇,這種賓主間的平等,令荒野中的人際關系踏實、真誠又單純。

客人登門主人立刻鋪開餐布奉茶,即使碰到吃飯的時候也一起讓客人(或者陌生人)坐下來吃飯,若是碰到勞動,同樣也跑不掉,立刻下馬投入勞動。

為什麼哈薩克族那麼熱情好客?

網圖侵删

我剛結婚的時候,先生還是牧業連隊的獸醫,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騎馬進入牧區羊群走訪驅蟲、治病,俗稱轉房子,一個連隊三十多群羊,一次要走一個星期。

每次冬季進入牧區,先生都要帶許多洋蔥、包菜、胡蘿蔔和糖果,住在哪家牧工家就拿出一部分做飯吃。

冬窩子在山裡交通不便利,面粉、油和大米是連隊供應的,肉是自家屠宰的,唯有蔬菜是稀缺品。

有一次先生轉到一戶牧工家,眼看要産羔了,這家的産羔房的火牆還沒有整好——男主人生病住院了。

先生立馬投入了勞動,指揮着他家的兒子和泥巴,先生當大工很快就整好了火牆。

九十年代,我們場醫院的老醫生張軍民周末騎着自行車去二道河子捕魚,順着水流往下走收獲頗豐。

盡管已經是開春的天氣,但是牧區的天氣就像小孩的臉說變就變:上一秒還豔陽高照,下一秒就有可能狂風大作。

那一天竟然還飄起了雪花,張醫生頓時迷失了方向,後來體力不支倒在了地上。剛巧被附近找牲畜的牧工發現,快速把他馱在馬背上送到帳篷裡。

牧民世代在戈壁灘上遊牧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把張醫生放在炕上脫掉衣服立馬宰殺一隻大羊,把溫熱的羊皮裹在張醫生凍僵的身上,然後開始熬羊肉湯慢慢灌到他的嘴裡,讓他慢慢恢複知覺。

當時交通不友善,通訊更不友善,張醫生的家人看到天氣變化人沒有回來,就發動鄰居和同僚甚至派出所出動尋找。無奈雪大,吉普車無法進入牧區。

一直到第三天張醫生完全康複,那位牧工才騎馬給他家送信,這讓張醫生的家人激動不已。

一家人帶着錦旗、禮物和紅包敲鑼打鼓去答謝牧工一家。

由于施救措施得當,張醫生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一時傳為佳話。

常言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牧區還沒有禁止采摘的時候,每年開春附近的農民成群結隊進山區挖麻黃草賣錢,基本上一家為一個機關。

有一天農民福軍帶着老媽和老婆組隊進山,那天他們運氣很好,挖了好多袋子麻黃草。太陽落山的時候,福軍準備發動小四輪回家,卻不見了老母親。他們也不敢久留擔心遇到狼群,夫妻兩個一邊擔心着老母親一邊把四輪車開到了牧業連隊的隊部。

小夫妻在指導員面前哭哭滴滴:“我娘還在山裡會不會有事呀?”

指導員問明當時的情況立馬安慰小夫妻:“那個山坳裡有兩戶牧工的帳篷,每戶都有太陽能闆照明,你母親看到亮光一定會去尋求幫助的。”

第二天找到母親時果然像指導員說的那樣:附近的一家牧工收留了他的母親,和木工一家一起吃飯,當晚住在帳篷裡度過了難關。

為什麼哈薩克族那麼熱情好客?

網圖侵删

在荒野裡,再怎麼隐秘偏僻的地窩子,都會随時收拾得幹幹淨淨,利利索索,随時做好迎接客人的準備。哪怕一個冬天隻有一個客人上門,也會為這一個人保持一整個冬天的整潔。這不僅僅是虛榮,這是尊重,也是尊嚴。

為什麼哈薩克族那麼熱情好客?

網圖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