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積電僅28nm營收,就相當于中芯國際全部營收,中國芯如何應對?

作者:科技銘程

提及晶片,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台積電和中芯國際,一個是全球晶圓代工龍頭,一個是内地晶圓代工龍頭。

台積電僅28nm營收,就相當于中芯國際全部營收,中國芯如何應對?

我們一直期盼着中芯國際工藝更新,最終實作逆襲超越,但是一個紮心的現實,台積電單單是28nm的營收,就超過了中芯國際總營收。

也就是說,台積電隻用28nm工藝,就打赢了中芯國際所有工藝。

以2023年營收為例,台積電全年總營收21617.4億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4926億元,其中28nm晶片的收入占比達到10%,約為495億元人民币。

中芯國際2023年營收為452.5億元,同比下降8%。

台積電僅28nm營收,就相當于中芯國際全部營收,中國芯如何應對?

台積電28nm業務的營收比中芯國際的全部營收還要多40億,這種巨大的差距讓人感覺窒息,我們如此努力,甚至996、加夜班,但最終隻能達到或接近對手的1/10。

我們不禁問,我們到底在努力什麼?我們究竟差在哪?

正所謂一步差,步步差,台積電真正的爆發源自于28nm工藝,28nm突破之前,台積電市場占有率隻有45%,三星與格羅方德都是其強大的競争對手,

台積電僅28nm營收,就相當于中芯國際全部營收,中國芯如何應對?

2009年,三家公司同時進軍28nm工藝,三星與格羅方德選擇了先閘極 (Gate-first)方案,台積電選擇了後閘極(Gate-last)方案。

結果台積電率先拿到賽點,在2011年實作了28nm的量産,好巧不巧,第二年智能手機與平闆電腦飛速發展,對晶片的需求暴增。

蘋果、高通、英偉達紛紛向台積電下單,這讓台積電28nm營收從2011年的2%迅速增長至2012年的22%,在全球晶圓市占率也由45%提升至52%以上。

憑借28nm技術,台積電将三星與格羅方德遠遠地甩在身後,成為了獨一檔的存在。

而中芯國際在2015年首次量産28nm晶片,但技術依然落後,2018年官宣完成28nm HKMG的研發,這是中國内地首個量産28nm工藝的企業。

台積電僅28nm營收,就相當于中芯國際全部營收,中國芯如何應對?

相較于40nm工藝,28nm工藝在半導體密度、性能和功耗三個關鍵方面有了顯著的進步。

在相同面積的晶圓上,可以容納更多的半導體,處理速度也提升50%,每次開關的能耗減少了50%,為電子裝置提供更強大和更複雜的功能,同時降低了能耗。

鑒于諸多優點,28nm工藝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智能手機和通信裝置廠商的追捧,并且長時間保持旺盛的需求。

是以,台積電的28nm工藝,一年就爆發了,不僅業績、市占率大漲,還帶動了蘋果、高通、英偉達,但中芯國際實作28nm量産後,居然多年毛利率為負,也就是說28nm工藝好幾年都沒賺到錢。

台積電僅28nm營收,就相當于中芯國際全部營收,中國芯如何應對?

對于這樣的差距,中芯國際表示,28nm生産線,除了用于制造28nm制程晶圓代工外,還可通用于40/45nm制程、55/65nm制程、90nm制程。

并且40nm—90nm制程的晶片,在很長一段時間營收高于28nm。

什麼意思?新工藝(28nm)沒訂單,成熟工藝還是賺錢的。說白了就是晶片設計廠商看不上中芯國際的新工藝。

賺不到錢就意味着,沒有剩餘的資金去研發新工藝、擴大産能、購買先進的半導體裝置,這種影響可以說是緻命的。

工藝代差,又遇打壓

台積電僅28nm營收,就相當于中芯國際全部營收,中國芯如何應對?

随着摩爾定律的延續,台積電不斷的突破新工藝,14nm、7nm、5nm、3nm,而中芯國際呢?斥資1400億擴産28nm成熟工藝。

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建立4座晶圓廠,産能35萬片/月。到2023年,中芯國際銷售晶圓數量提升至586.7萬片(8英寸晶圓),月産能80.6萬片。

台積電也沒有閑着,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斥資650億美元,建立3座晶圓廠。因為拜登政府的要求以及《晶片和科學法案》的65億美元補貼,台積電将最初的120億美元建廠計劃擴大為650億美元。

台積電僅28nm營收,就相當于中芯國際全部營收,中國芯如何應對?

這三座晶圓廠,包括1座4nm晶圓廠計劃于2024年量産;1座3nm晶圓廠計劃于2025年量産;1座2nm晶圓廠計劃于2026年量産。

我們清晰的看到,台積電在7nm以下制程瘋狂的擴産,而中芯國際依然堅守28nm陣地,究其原因就是在裝置上遇到了難題。

2018年,中芯國際向荷蘭ASML下訂單,訂購了一台EUV光刻機,遭到了美國的阻攔,至今仍沒有拿到裝置。

2023年,美、日、荷相繼出台半導體裝置出口限制政策,對EUV光刻機,先進的DUV光刻機實施出口限制,盡管三國均表示不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針對我們。

16nm以下DRAM裝置禁售;14nm以下邏輯晶片裝置禁售;128層NAND晶片裝置禁售。

目的就是要把我們鎖死在14nm工藝上。

台積電僅28nm營收,就相當于中芯國際全部營收,中國芯如何應對?

早年因為工藝代差,導緻國産晶片企業沒市場、沒利潤,好容易賺了點錢,熬出來了,想要進軍新進工藝時,卻發現裝置沒了。

不死心,采用相對落後的裝置去搞14nm、7nm,理論上是可以做到的,隻是成本有點高。

ASML的2100i、2050i型浸潤式DUV光刻機在多重光刻後,甚至可以實作5nm工藝,但是良品率會大幅下降,導緻成本大幅提高。

是以,我們看到華為的Mate 60系列價格很高,很大原因就是因為麒麟9000S晶片成本擡高,要知道這還是7nm晶片,如果5nm呢?是不是成本會更高?

想要改變這種現狀,隻有一個辦法就是打造國産EUV光刻機,實作“質”的突破。

台積電僅28nm營收,就相當于中芯國際全部營收,中國芯如何應對?

半導體裝置有幾十種,但是光刻機是最核心的裝置,占據整個光刻環節的30%,而且難度系數最大,隻要攻克了光刻機,其他裝置廠商就會慕名前來合作。

EUV光刻機擁有10萬個零部件、3000條線纜、4000個精密軸承,這些配件都是禁售的,要攻克這些配件,據說比造原子彈還要難100倍。

光學鏡片由德國蔡司研發,平整度是普通浴室鏡的100倍,如果把普通浴室鏡擴大至德國領土面積大小時,表面凸起會達到2米,而EUV光學鏡片隻有2厘米。

台積電僅28nm營收,就相當于中芯國際全部營收,中國芯如何應對?

EUV光源的制造,需要30KW的大功率雷射器,經過放大後,産生10萬次/秒的高頻種子光,溫度高達22萬攝氏度,是太陽表面溫度的幾十倍。

單單是這兩項技術,就足以讓研發機構頭疼了,目前國内長春光機所、清華大學、華為等正在緊急攻關。

關于國産EU光刻機最新的報道,依然是中科院院長視察長春光機所,對光電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肯定,希望長春光機所加快解決光電領域“卡脖子”問題。

當時還一度引起了ASML總裁溫甯克的埋怨,稱中國自主研發光刻機是破壞全球産業鍊。

可以看出,國産光刻機進步還是很大的,但是何時量産商用,目前還未得知。

未來,我們隻要繼續加強光刻機的研發,突破裝置的封鎖,就能夠實作7nm,以及更先進的工藝制程,産能自然也會慢慢提升起來,最終進入世界領先。

我是科技銘程,喜歡就點個贊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