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AI PC徹底走進大衆視野,還需要做什麼?

作者:虎嗅APP
讓AI PC徹底走進大衆視野,還需要做什麼?

大模型浪潮洶湧到第二年,内容生成由雲端下沉到終端的普惠趨勢愈發強烈。

PC作為人們最重要的生産力工具和内容消費的計算與互動平台,被普遍認為是AI普惠的終端首選。終端廠商們則趁此機遇,積極布局,争先加入AI PC戰場,希望能夠在這場技術革命中搶占先機。

然而,盡管市場上關于AI PC的讨論不絕于耳,但真正能夠激發大衆熱情、引領市場風向的現象級産品仍然缺失。人們期待的AI PC,不僅僅是一個充滿新奇概念的技術展示,更是一個能夠切實提升生産生活效率、帶來優質體驗的智能助理。

是以,想要AI PC走進千家萬戶,被大衆所熟知并廣泛接受,迅速釋放它的潛力與價值,從使用者角度出發,深入洞察使用者需求,打造真正懂使用者的AI PC,或許才是終端廠商在AI PC戰場上突圍而出的最佳方式。

AI PC突圍之戰,使用者思維是關鍵

從使用者視角來看,科技發展史無疑是一部追求更便捷互動的進化史詩。

從滑鼠鍵盤的崛起,到觸控技術的風靡,每一次變革都讓使用者與計算終端的互動變得更加簡單高效。個人PC因滑鼠鍵盤的加持,迅速成為我們工作生活的得力助手;而觸屏裝置的出現,則以其直覺便捷的互動方式,赢得了更廣泛的使用者群體。

如今,AI技術的崛起,尤其是多模态大模型的突破,正引領我們邁向第三次互動革命。大模型具備強大的語言了解、上下文感覺和生成性語言能力,可以精準捕捉使用者的自然語言輸入,維持對話的連貫性,并通過自然語言的方式給予使用者回報。這種智能、個性化的自然互動體驗,讓PC有望重塑為創作主裝置,成為“第二大腦”。

要實作這樣的自然互動體驗,AI PC需要達到前所未有的智能化水準。這離不開雲側大模型與端側大模型的協同推理的“大模型”,以及廣域知識圖譜、多模态輸入意圖資訊和跨裝置資料搜尋集合的“大資料”的支援。通過雲端與PC算力的“大算力”的共同作用,我們可以期待一個更聰明、更個性化、更萬物互聯的AI PC時代。

在這個過程中,跨裝置的資料搜尋集合顯得尤為重要。這要求終端廠商不僅關注PC裝置本身,還要考慮多端裝置的協同工作。

擁有多端裝置的終端廠商并不算少,比如華為。華為在智慧辦公領域鑽研多年,擁有幾乎全終端的裝置協同能力,能為使用者提供全場景的智慧體驗。從引領PC的觸控屏互動風潮,到一碰傳、多屏協同,再到移動應用引擎和超級終端更新,打破跨裝置軟硬體生态壁壘,可以看出,華為始終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在用場景來定義軟體和硬體,嘗試打造更懂使用者的PC産品。

這種使用者思維也讓華為在PC市場競争中保持一定的優勢。Canalys的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大陸PC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17%,華為成為出貨量排名前五的廠商中唯一逆勢增長,實作11%年增長率的廠商。這不僅是使用者對華為産品的認可,更算是對華為懂使用者、關注使用者需求的肯定。

讓AI PC徹底走進大衆視野,還需要做什麼?

4月11日,華為正式釋出了新一代MateBook X Pro,這款超跑級旗艦輕薄本,不僅在機身輕量化、性能釋放方面給出了筆記本輕且強的最優解,還帶來了全新的AI能力和體驗。AI的加入,讓華為充分發揮大資料、大模型、大算力的優勢,通過賦能華為智慧PC進一步滿足了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AI可以幫助使用者完成繁瑣的資料分析、表格制作等任務,讓使用者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更具創造力和價值的工作中。這不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工作方式的革命性變革,把辦公提升到“創作”的層次,讓使用者從“螺絲釘”轉變為“藝術家創造者”。

讓AI PC徹底走進大衆視野,還需要做什麼?

基于對AI時代PC的認知,各家終端廠商都根據自身優勢相繼推出了AI PC方案。同其他終端廠商一樣,華為也主要圍繞着在“智能感覺”、“智慧互聯”、“智慧創作”方面的積累和前瞻思考,想用全場景AI賦能的智慧PC體驗去服務使用者。

懂使用者的AI PC長什麼樣?

真正懂使用者的AI PC到底長什麼樣,目前仍沒有一個終端廠商能夠給出一個達成共識的定論,但并不影響大量AI PC産品的紮堆面世。華為也推出了結合“智能感覺”、“智慧互聯”、“智慧創作”三大核心競争力的MateBook X Pro,希望在激烈的AI PC戰場上分一杯羹。

感覺使用者是AI PC的首要任務,在AI PC上搭載用于感覺的AI裝置,幾乎是所有終端廠商的必答題。華為的MateBook X Pro也通過搭載先進的視覺傳感器、觸控硬體,再結合智能互動、算法和排程等AI能力,實作了對環境、裝置和資訊的智能感覺。這種感覺能力使得PC不再是一個冷冰冰的機器,而是一個能夠了解和響應使用者需求的智慧夥伴。

讓AI PC徹底走進大衆視野,還需要做什麼?

智能感覺大同小異,真正決定使用者體驗差距的,是終端廠商們各自搭載的AI解決方案。以華為MateBook X Pro,其“AI慧眼”功能在視訊會議中為使用者提供了虛化背景、視訊美顔之類的實用功能,還支援“影随人動”、“自然對視”等模式,確定使用者在發言走動時始終保持螢幕焦點,用AI去賦能PC的會議場景。AI音效為使用者提供了靜谧空間模式、純淨人聲模式和高清保真模式三種降噪模式,友善使用者根據場景選擇不同的音效體驗。

此外,華為手機廣受歡迎的智慧語音功能、業界首創的“智慧混音大師”技術、自研的Super Turbo技術也應用到了MateBook X Pro上,智慧語音為使用者帶來AI字幕、實時轉寫、音視訊檔案轉寫等智慧功能。Super Turbo技術通過判斷CPU、GPU,記憶體、硬碟、電池運作狀态,與Windows系統配合,帶來更優的功耗、更高效的性能、更流暢的使用體驗,強大的AI底層能力将使用者體驗提升到新高度。

智慧互動也是智慧辦公的另一大核心。過去,裝置之間雖然可以做到多屏協同,但基本隻是單純的資料交換,AI PC的出現讓裝置之間的協同概念有了進一步深化的可能。

比如,華為MateBook X Pro通過超級終端功能,實作了與手機、平闆、耳機、智慧屏等裝置全方位的無縫協同,裝置之間不再是單一的存在,可以互為對方的功能子產品,能力互助,資源共享,就像使用一台裝置一樣簡單。此外,還有超級中轉站、遠端PC、智慧搜尋等協同功能,共同建構華為更強大的智慧辦公體驗。

當然,打造真正懂使用者的AI PC,這些還遠遠不夠。正如前面提到的,AI PC作為“第二大腦”,應當把使用者從枯燥的機械工作中解放出來。比如在多人會議中,在同僚們集思廣益、充分交流之後,從冗長繁雜的音頻中擷取關鍵資訊,成為一項不得不做卻因工程量過大收益不高的難題。

各家終端廠商的大模型參差不齊,解決問題的方向與效果也有很大差異。以華為MateBook X Pro為例,它首次應用了華為盤古大模型,用來給AI概要功能加持。AI概要能快速、準确地從視訊、音頻内容中提取關鍵資訊,為使用者提供一句話概要、關鍵詞以及全文摘要等核心内容,幫助使用者高效地掌握會議要點。

與其他廠商不同的是,除了主攻會議場景的盤古大模型外,華為與生态夥伴合作帶來全面的AI體驗,譬如華為MateBook X Pro支援WPS AI,帶來文字智能排版、對話操作表格、腦圖轉PPT三個智慧功能,助力使用者高效辦公和創作。

讓AI PC徹底走進大衆視野,還需要做什麼?

此外華為智慧PC還聯合三方合作大模型,首批引入了百度文心一言、科大訊飛星火、智譜清言等業界領先的AI大模型夥伴,為使用者整合精選了覆寫辦公、學習、創作、軟體開發等多種場景的超過100個AI大模型智能體,為此還打造了一站式AI能力聚合入口AI 空間,用來為使用者精準推送個性化AI能力。

AI PC歸根到底還是PC,是以,除了在全方位更懂使用者的智慧體驗上發力,也不能忘記在産品性能與設計上,也要懂得使用者對于輕薄便攜、高性能等方面的綜合需求。

華為MateBook X Pro在超輕薄和高性能無法兼得的問題上,給使用者帶來了輕且強的最優解。在重量僅為980克,13.5mm的機身内,華為MateBook X Pro搭載了的全新一代英特爾®酷睿™Ultra 9高性能處理器,并且實作了40W的性能釋放,引領高性能筆記本邁入“百克時代”,真正做到了讓使用者在筆記本的輕薄性能不做選擇題。

讓AI PC徹底走進大衆視野,還需要做什麼?

按照官方資料解釋,這款筆記本采用了華為自研的雲隼架構,這一筆記本産品設計過程中保障性能并實作産品輕量化的解決方案。利用三段式主機闆設計,讓“寸土寸金”的筆記本内部釋放出了更多空間,以便放下更大的電池、更大的揚聲器、更大的風扇。

華為還聯合2012實驗室、橫濱研究所、基輔研究所研發“超輕量高性能鲨魚鳍散熱系統”,采用AI仿真設計風扇葉形的設計和金剛鋁材質,在模組化設計、場景仿真、材料工藝以及數學算法等多個方面實作全面突破,進而在980g機身内實作40w的性能釋放。華為MateBook X Pro的設計初心,就是從使用者需求和偏好出發,為實作輕且強的目标,不放棄每一克減重的機會。

真正懂使用者的AI PC到底長啥樣,不同終端廠商或許能給出完全不同的産品,但它們一定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想全場景賦能使用者的工作生活,讓PC成為“像人一樣的終端”。

盡管當下的AI PC仍屬于起步階段,終端廠商不可避免地面臨諸多挑戰。但無論什麼時候,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做懂使用者的産品,永遠都會有使用者買單。

本内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