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社群規劃師“妙筆生花”,打造共享園藝空間

作者:備忘錄

上世紀三十年代建成的花園洋房,如今已經到了“鲐背之年”。近日,定海路街道社群規劃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戴代新團隊的新項目“市民園藝中心”順利落地。楊樹浦路3061弄的老式花園洋房被量身定制,正式邁入“15分鐘社群生活圈”的大學營。

走進楊樹浦路3061弄社群,映入眼簾的就是聯排老洋房。有的是獨門獨棟,庭前花園可見綠植;有的則是幾家共用,鄰裡一起扮靓家園。在社群睦鄰中心門前,記者看到複古格子地磚代替了原有水泥地面;散落的盆栽被統一規劃,在鐵藝架上有序排開……經過了解,這是規劃師為居民打造的“芳香一隅”,既為原本四散的綠植安了家,又讓植物的芳香帶給人療養身心的作用。

社群規劃師“妙筆生花”,打造共享園藝空間

項目的設計理念,是“适老,療愈,熵減”。每一處設計細節,都為這一社群專門考量。同濟大學戴代新教授工作室成員熊煜說,“我們在排水溝鋪了一些鵝卵石,并做一些修飾;街角的綠化也經過打造,起到雨水花園蓄水的作用,同時又能疏導排水。”此外,在設計方面,項目關注“無廢”“可持續”等理念。通過微小的更新,将這些理念輻射到整個社群之中。

社群規劃師“妙筆生花”,打造共享園藝空間

楊樹浦路3061弄社群,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百分之六十以上,且多為退休人群。對于陳伽林老先生來說,他自幼在此長大,這份故土深情讓他不舍得搬離。眼見着小區的面貌不斷煥新,和他一樣的老夥伴們也笑開了顔。

“團隊把不起眼的地方利用起來,再搞點塗鴉,有種‘舊貌換新顔’的感覺。以往的野草叢生之處增加花花草草,賞心悅目。同濟大學的師生還給我們上課,教我們怎麼打理花草。”陳伽林說。

社群規劃師“妙筆生花”,打造共享園藝空間

打造宜居社群,最核心的思想還是要人人參與。整個園藝中心的設計、規劃、實施,社群居民的意願和想法參與到了全過程。為了讓園藝中心長久保持活力,“療愈廊道”和“療愈菜園”區域特意設定了大量留白。現場隻有鐵藝花爬架和小木樁,由居民自己動手裝扮,可以做垂直綠化,亦可種植蔬果。

社群規劃師“妙筆生花”,打造共享園藝空間

工作室成員肖怡潔介紹,留白就是希望居民共同參與,“把留白全部填滿,去種一些花草,讓大家聯系在一起,後續還能開展一些活動。比如科普講座、小集市、愛心交換等等,都可以基于這個花園來開展。底下要是種一些藤蔓植物,等到夏天的時候,它就是一片綠蔭。”

社群規劃師“妙筆生花”,打造共享園藝空間

十七棉第二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錢芳表示,居民已經種下枸杞、葡萄、菠菜等植物,希望将來這些收成能給社群居民尤其是孤寡老人帶來喜悅。“起初園藝中心施工前,有些居民是不看好的,覺得不值得去花那麼大力氣整治。但項目落地後,他們大吃一驚,也紛紛點贊認可。”

讓社群一隅轉化為承載社群記憶、促進社群融合、分享交流園藝的自治大舞台,園藝中心的打造,将“禮物”送到了居民心坎上。未來,這片園藝空間将充滿希望、收獲果實,成為居民的“後花園”。在楊浦,“15分鐘社群生活圈”的半徑正在不斷擴大,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越來越看得見、摸得着。

社群規劃師“妙筆生花”,打造共享園藝空間

文字/圖檔:王歆瑜

編輯:吳百欣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