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道光繼位以後,皇太後的親生兒子後來是什麼結局呢?

清朝一共存在了二百多年,和明朝的時間差不多,産生的迷案也是不少。比較出名的有順治出家、太後下嫁、雍正被刺等等。像道光繼位之謎,基本上知名度不高,但是它确實有很多不好解釋的地方。

道光繼位之謎

道光繼位以後,皇太後的親生兒子後來是什麼結局呢?

(嘉慶皇帝畫像)

公元1820年,也就是嘉慶二十五年,此時嘉慶皇帝已經高達六十歲的高齡。雖然年事已高,嘉慶帝精神狀态還是比較好的,唯一的缺點就是比較肥胖,身體沒有年輕時靈活了。這年的夏天,嘉慶皇帝準備進行一次木蘭圍獵,這也是嘉慶皇帝的愛好。大臣們很多人都反對,說路途遙遠,不宜長途跋涉,但是嘉慶皇帝堅持,最終定于七月十八日啟程。

七月十八日,嘉慶帝自圓明園啟程到承德秋狝,皇次子智親王綿甯(即後來的道光帝旻甯)和皇四子瑞親王綿忻随行。七月二十四日到達熱河行宮。到達行宮後,嘉慶皇帝已經感覺到身體不爽,但還是進行了一系列的禮儀活動,到當地城隍廟拈香,到永佑宮行禮。二十五日,嘉慶皇帝還可以接見軍機大臣,批閱奏折,但是到了晚上嘉慶皇帝病情加重,昏睡過去,就這樣一睡不醒了,大約在八點左右駕崩。

嘉慶皇帝去世的原因按正史的記載,應該是死于腦血管疾病,屬于突然去世,可能确實因為嘉慶皇帝身體肥胖,再加上年事已高,确實可能因為腦溢血等疾病猝死。至于民間說的嘉慶皇帝是被雷劈死的,流傳度很高,但是沒有依據。

不管嘉慶皇帝到底怎麼死的,反正就是突然去世,還死在了熱河行宮。皇帝駕崩,國不可一日無主,必須确定新皇帝。然而嘉慶皇帝是突然駕崩,屬于那種直接睡過去了,沒有留下任何遺言,這就麻煩了。

道光繼位以後,皇太後的親生兒子後來是什麼結局呢?

(嘉慶皇帝劇照)

雖然旻甯,也就是後來的道光帝,他是嘉慶皇帝的嫡長子,并且乾隆活着的時候就很喜歡這個皇孫。在嘉慶十八年,天理教徒攻進紫禁城,他又以鳥槍擊斃兩賊,立下大功,一直深受嘉慶皇帝器重。基本上旻甯繼位勢在必得,所有人都知道皇位非他莫屬,但是即使這樣,必要的程式也是要走的。

按照《清實錄》的記載,很簡單,就是嘉慶皇帝臨死之前召開大臣們和宗親們,然後衆人打開嘉慶帝的一個放有密诏的盒子。當衆宣讀了嘉慶皇帝早在嘉慶四年就立了旻甯為太子的诏書,仁宗駕崩後,衆人就讓旻甯繼位。

雖然按照《清實錄》的記載沒有問題,但是根據清史裡面的《禧恩傳》卻記載的是嘉慶帝駕崩後,人們就亂作一團,找了一下嘉慶皇帝生前的東西,沒有什麼發現,這時候宗親大臣禧恩主張立旻甯為帝,但是由于沒有先帝的密旨,托津、戴均元兩位軍機大臣則猶豫不決。這明顯與清實錄裡面的不符合,而且根據大臣們後來的說法,嘉慶皇帝沒有來得及說任何遺言,是以清實錄裡面說謊了,畢竟清實錄是道光帝在位時編寫的。

仁宗崩于熱河避暑山莊,事出倉猝,禧恩以内廷扈從,建議宣宗有定亂勳,當繼位。樞臣托津、戴均元等猶豫。禧恩抗論,衆不能奪。會得秘匮朱谕,乃偕諸臣,奉宣宗即位。《清史稿·宗室禧恩傳》

不管怎麼樣,按照禧恩傳的記載嘉慶皇帝絕對沒有留下遺言,也沒有當衆人面打開盒子的诏書讓道光帝繼位。并且嘉慶皇帝駕崩幾天後,嘉慶皇帝的皇後孝和睿皇後還以皇太後的名義發了懿旨,大體就是說,先帝死的突然,怕沒有留下遺诏,她認為旻甯最有資格繼位,是以命旻甯繼承大統。

道光繼位以後,皇太後的親生兒子後來是什麼結局呢?

孝和睿皇後劇照

這裡是很奇怪的,因為清朝有秘密立儲制度,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後面有前任皇帝寫的傳位诏書。是以按常理應該是孝和睿皇後得知了嘉慶皇帝駕崩,然後讓人到正大光明牌匾後面去找遺诏。但是孝和睿皇後卻說怕先帝沒有留下遺诏,直接讓道光帝繼位了。究竟是正大光明牌匾後面沒有傳位诏書呢?還是傳位诏書寫的不是道光帝的名字?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兩位大臣的傳記,像托津、戴均元都記載了是嘉慶皇帝駕崩後,他兩個人通過嘉慶皇帝身邊的小太監那裡找到了放傳位诏書盒子。然後,道光帝才繼位的。那麼既然找到放诏書的盒子了,為什麼孝和睿皇後還說怕先帝沒有留下遺言,這就說明托津、戴均元找到盒子是後來的事情。

真實的情況可能就是嘉慶皇帝駕崩,沒有留下遺言,當時人們也沒找到放密旨的盒子,禧恩想直接讓道光帝繼位,但是大臣們覺得好像不符合規矩。孝和睿皇後知道後,就發了懿旨命道光帝繼位,然後托津、戴均元找到盒子,拿出诏書,道光帝成功繼位。其實不管這個盒子是真是假,道光帝繼位,孝和睿皇後可以說最為重要。道光帝繼位之謎,就在于這個盒子是真的還是假的,到底嘉慶皇帝是不是想讓道光帝繼位,這個真不敢确定。

孝和睿皇後和她的親生兒子結局如何?

1、孝和睿皇後的結局

道光帝接到孝和睿皇後(此時應該算太後)的懿旨,自然感激涕零,因為道光帝不是太後的親生兒子。道光帝是嘉慶皇帝的原配孝淑睿皇後喜塔臘氏生的,喜塔臘氏很早就死了,那時候道光帝才十五歲,但是後來的皇後鈕祜祿氏(也就是孝和睿皇後),對道光帝很好,母子關系也挺好的。但是要知道關系再好也不是親的,鈕祜祿氏是有自己的兒子的,并且還不是一個,是兩個,也就是綿恺和綿忻。那麼作為太後的鈕祜祿氏為什麼不立自己的兒子為帝呢?

道光繼位以後,皇太後的親生兒子後來是什麼結局呢?

孝和睿皇後劇照

其實很簡單,因為道光帝旻甯的能力确實很強,深受嘉慶皇帝器重,并且是嘉慶皇帝原配的兒子,旻甯在朝中的勢力也是很大的,畢竟當親王這麼多年。反觀自己的兒子綿恺和綿忻,綿恺雖然這時候二十五歲,正是盛年,但是他能力不行,嘉慶皇帝很不喜歡他。綿忻倒是聰明好學,但是畢竟才十五歲,太年輕,大臣們怎麼可能服氣。

孝和睿皇後這樣做其實是最好了,反正道光帝繼位是衆望所歸,自己下了這個懿旨,道光肯定會感激涕零,永遠尊重她這個太後。

而事實上也确實是這樣,道光帝和太後雖然不是親生母子關系,但是卻勝似親生母子關系。根據史書記載,她們的關系很融洽,太後病重時,道光帝親自去服侍。太後去世,道光帝就和親生兒子一樣席地寝苫,雖然這時候道光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但是仍然堅持為太後進孝道。結果太後去世一個多月後,道光帝也駕崩了,可見兩人的關系感情至深。

2、孝和睿皇後親生兒子綿恺和綿忻的結局

綿恺在道光帝在位的時候,屢次三番越界犯錯,但是道光帝都看在太後的面子上,沒真正治罪弟弟。

比如第一次是綿恺福晉的轎子走了神午門的中門。門是不能亂走的,中門隻能皇帝和皇後去走,别人隻能走兩邊的門。道光帝肯定大怒,把綿恺交給宗人府治罪。綿恺死不認罪,結果在證據面前,他無話可說。道光帝革去他所有職務,罰俸五年。後來因為太後在中間調解,道光帝沒有辦法,改為罰俸祿三年。

道光繼位以後,皇太後的親生兒子後來是什麼結局呢?

道光七年,綿恺又與太監張明得私相往來,在皇家,親王和太監關系過好,很容易引起皇帝的懷疑。并且綿恺還帶太監到自己的府裡玩,内務府來要人,他不但不承認,還把那太監藏清河去,被抓獲後,綿恺被降為郡王,不過後來道光帝看太後的面子,又恢複了親王爵位。

道光十三年,道光帝的繼妻孝慎成皇後病逝,道光帝将皇後喪儀安排事宜交給了惇親王綿恺,然而,為了讨好哥哥,綿恺竟然将皇後的喪儀搞得十分隆重,百姓如喪考屁一般,道光帝再次動怒,罰了綿恺十年的俸祿。

道光十八年五月,綿恺又将一個婦人的丈夫囚禁起來了,人家婦人告他,道光經過查實後,道光帝再次教訓了這個不成器的弟弟,不但将其降為郡王,還罷免了一切職務。後來綿恺沒多久就去世了,道光帝還是親自祭奠,恢複他的親王爵位,以親王禮下葬。綿恺的兒子奕缵很早就死了,他就這一個兒子,道光帝把自己的第五子奕誴過繼給他為後。說明道光帝還是挺心疼這個弟弟的。

綿忻的結局比較簡單,原因是他去世的比較早。道光三年,道光帝認命他為内廷行走。道光八年七月,薨,谥曰懷,生有一子一女。

綿忻的曆史記載比較少,據北韓使臣樸绮壽寫的書中記載,當時嘉慶皇帝的幾個兒子,老大也就是道光帝長的尖嘴猴腮,并且人也很平庸。老二,也就是綿恺則廣頰豐耳,人亦寬弘。老三,也就是綿忻最為聰明并且悟性很好,有學問,并且做事情也很幹練,皇帝很喜歡。

其實通過北韓使臣的說法,确實嘉慶皇帝有可能真的後悔傳位給道光帝了,再通過正大光明牌匾後面還沒有傳位诏書,嘉慶皇帝說不定真的内心有了别的想法,也有未可知。這也是為什麼我老是懷疑,道光帝繼位真的有可能不是嘉慶皇帝的本意。隻是嘉慶皇帝突然去世,道光帝基本上是在獲得了皇太後和宗親大臣的支援下繼位為君。但是即使傳位給了綿忻也沒用,他二十三歲就死了,也不能改變大清的命運。

道光繼位以後,皇太後的親生兒子後來是什麼結局呢?

綜上所述,孝和睿皇後還是比較聰明的,她知道嘉慶皇帝雖然可能沒有留下遺言指定道光帝繼位,但是以道光帝在朝中的勢力,完全不是她和兩個兒子可以抗衡的。在這種情況下,她當機立斷,支援道光帝繼位,不光保全了自己,使自己受到了一輩子的尊榮,而且還保全了自己的兒子。孝和睿皇後的态度,還使皇位和平過渡,為清朝的穩定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和道光的母子關系一直被後人羨慕,真的算人生大赢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