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付菲律賓,又何必親自出手?5000年的智慧,美國看好了

作者:盧忠誠TALK

在中國,有句古話叫“天下大勢之所趨,非人力之所能移也。”意思是,整個社會的運作,不是人力能夠改變的,這句話放在國際社會,也是如此。

為什麼我們笃定中美博弈,終究是以美國失敗告終?因為我們的所作所為,順應了世界經濟全球化這個“大勢”,而美國對中國發動的科技戰、貿易戰乃至金融戰,本質上是在對抗這種大勢。

美國政府的做法,不僅讓美國和全世界産生了割裂,還導緻了美國和盟友産生嫌隙,甚至連美國内部都産生了巨大的分歧,這就是“大勢”的威力:無孔不入,無法抵擋,甚至連自己的盟友都會變成敵人。

那麼,我們将視角縮小,現今的南海、東南亞乃至亞太地區的大勢是什麼?兩個字:和平。

對付菲律賓,又何必親自出手?5000年的智慧,美國看好了

和平,是東南亞各國的一個共識,是什麼,促成了一衆野心勃勃的東南亞國家,達成如此共識的呢?是現在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幾場沖突。

俄烏沖突,一場席卷歐洲的極地風暴,讓歐洲很多發達國家一夜之間陷入經濟衰退,原本直奔工業4.0的德國,現在的工業用電量倒退到40年前的水準,這讓東南亞各國看到了戰争對于地區經濟的摧殘。

巴以沖突,以色列軍隊對加沙的進攻,制造了一起又一起慘案,如果不是聯合國安理會持續了半年的施壓,恐怕以色列連短暫的停火都不想有,這讓東南亞各國看到了戰争對人的摧殘,在精準制導炸彈面前,不管你是高官、國際志願者還是平民,最後都隻是一個數字。

這些沖突和戰争,持續時間或長或短,但無一例外的,向全世界展示了戰争和沖突的殘酷,讓東南亞各國意識到,一個地區想要發展,自身安全想要得到保證,必須要保持和平。

是以,即使美國刻意推動中美博弈泛化,導緻亞太地區卷入大國博弈,美國在東南亞的一系列舉措,也沒有得到太大的回應。

有人要說了,印尼、越南不是和美國眉來眼去的嗎?印尼、越南那都隻是盯着美國要給的好處。

對付菲律賓,又何必親自出手?5000年的智慧,美國看好了

印尼想要什麼?要美國投資新能源産業,讓印尼擁有生産電池甚至新能源汽車的能力,可是美國連對國内投資的錢都不夠,哪來的錢給印尼?真是可笑。

越南更是離譜,它要美國投資晶片産業,越南一沒人才,二沒産業,連電都要從中國買,拿什麼生産晶片?和“台獨”分子一樣“用愛發電”嗎?

這兩國擺明了是要空手套白狼,美國會上當嗎?

說實話,我還挺想美國上當的。但美國高官去年在東南亞各國走了一遭回去以後,有什麼回應嗎?沒有,拜登對越南、印尼的承諾,紛紛石沉大海,這也讓越南、印尼白高興一場。

後來發生了什麼?

對付菲律賓,又何必親自出手?5000年的智慧,美國看好了

越南上司人突然換人,随後立刻派人訪華,從外長到國會主席,全部來中國走了一圈。

印尼當選總統、現任國防部長首訪選擇中國,直接和中國進行了政治、經濟、軍事三個層面的共同對話。

而有消息說,泰國國防部長即将訪華。

這三國是東盟重要的成員國,有些事,一切盡在不言中。

對付菲律賓,又何必親自出手?5000年的智慧,美國看好了

那麼問題來了,此時此刻想和美國一條路走到黑的菲律賓,在南海、在東南亞乃至整個亞太,又是怎樣的角色呢?而認清現實的東南亞各國,和中國交流了許多過後,又會怎樣對待菲律賓呢?

作為地區大國,直接下場對抗,有失身份還落人口舌,但5000年的智慧告訴我們,有些事情,又何必我們親自動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