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謀大洲則建都伊犁?孫先生的構想過于理想化,沙俄豈能善罷甘休

作者:江湖小曉生

章太炎先生在整理孫先生的言論時,曾經将這麼一個觀點記錄其中:謀本部,則建都武昌。謀藩服,則建都西安。謀大洲,則建都伊犁。

簡單來說,就是要想基本盤穩定,就在武昌建都。要想民族共榮,就在西安建都。要想在亞洲做大做強,就在伊犁建都。

看似十分有道理,因為武昌在漢地中心,四通八達,是全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西安在全國中心,是全國心髒。至于伊犁,則在亞洲中心,足以虎踞亞洲,俯瞰中亞、中東。

相對來說,孫先生更看好伊犁。不過,孫先生可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時的伊犁,已經不是1864年以前的伊犁了。

1864年以前,伊犁有外西北大片領土包裹着,是名副其實的新疆中心,可1864年以後,外西北被沙俄給占了,這地方就成了邊境了。你見過哪個國家把都城建立在邊境的嗎?

謀大洲則建都伊犁?孫先生的構想過于理想化,沙俄豈能善罷甘休

伊犁河谷,西域、中亞最美的地方

沙俄在入侵中亞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伊犁河谷的美麗。這地方是西域、中亞地區少有的水草豐茂之地。

這裡不僅有美麗的高山大川,天然牧場,而且還有四通八達的河流,雨水量十分充沛,是西域少有的擁有大片耕地的地方。

是以,伊犁河谷便留下了塞外江南之美譽。不光咱們的西域,哪怕算上整個中亞,伊犁河谷都是最美最富饒的地方。

漢唐時期,這裡一直都是中原王朝固有的領土。漢宣帝在這裡設立西域都護府,統轄西域各國。唐朝在這裡設立安西都護府,統領西域、中亞的大片地區。

不過唐朝以後,伊犁河谷便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掌握在中原王朝手裡。這裡是一塊香饽饽,誰都想占着。

是以,伊犁河谷先後被吐蕃、西遼、察合台汗國、準噶爾汗國所統治。一直到1757年,清朝滅了準噶爾汗國以後,正式收複伊犁。距離上次中原王朝統治這裡,已經過去了八九百年時間了。

乾隆帝為了更好統治西域地區,将這裡取名為新疆,同時設立伊犁将軍,建立伊犁九城,負責管理全疆事務。自此,伊犁河谷再次納入了中華版圖。

謀大洲則建都伊犁?孫先生的構想過于理想化,沙俄豈能善罷甘休

沙俄将伊犁從新疆中心變成了邊境

完整的伊犁河谷在清朝手裡統治了100多年時間,為了當地的安全,清廷甚至從東北移民了一大批索倫兵、錫伯兵來此地定居,他們戰鬥力強悍,具備保境安民的實力。著名演員佟麗娅,就是錫伯族人。

乾隆帝時期,哈薩克汗國曾臣服于清朝,是以乾隆帝大度地允許哈薩克人前往外西北地區放牧過冬,豈不知正是這一政策,為後來沙俄占領外西北,埋下了隐患。

1854年,一群俄軍非法進入外西北地區,在伊犁河谷邊建立了阿拉木圖城堡。當時隻是一個小城堡,後來逐漸擴建成了中亞最大的城市。

那時候清廷忙着對付太平軍、英法聯軍,壓根沒能力再管西北的事情,最終讓沙俄鑽了空子。

1860年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不僅讓沙俄獲得了100多萬平方公裡的外東北,而且就外西北該怎麼劃界,也得完全聽沙俄的。

謀大洲則建都伊犁?孫先生的構想過于理想化,沙俄豈能善罷甘休

從1862年開始,沙俄出兵3萬進軍清朝的西北地區,雙方在這裡打了2年之久。大片外西北的土地被占,俄軍多次進攻伊犁、喀什等地,都被清朝當地守軍給擋了回去。

最終,在沙俄的蠻橫要求下,按照停火線劃定了西北邊境。1864年雙方簽訂《勘分西北界約記》,外西北44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就這麼被沙俄給搶了,其中就包含了部分伊犁河谷地區。

喪城失地固然可恨,但伊犁的處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才是事情的關鍵。過去伊犁一直都處于新疆的中心位置,統領全疆一點問題都沒有。

可被沙俄占了44萬平方公裡以後,伊犁就成了邊境城市了,這裡還适合統領全疆事務嗎?自然要打個問号,畢竟這裡已經很沒有安全感了,沙俄一聲令下,随時會吃掉這裡。

謀大洲則建都伊犁?孫先生的構想過于理想化,沙俄豈能善罷甘休

建都伊犁,随時要面對俄國帶來的壓力

事情發生得很快,1864年,中俄雙方剛剛劃定了西北邊界,僅僅過了1年時間,中亞浩罕汗國的軍閥阿古柏,就進入了新疆創業。他占據了北疆和南疆絕大多數地盤,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

這事兒發生以後,不等清廷有所反應,沙俄便在1871年攻占了整個伊犁。沒錯,伊犁河谷全境,果不其然,被沙俄給全部吃到了肚子裡。

此後清廷爆發了一場海防和塞防之争。按照李鴻章的說法,就是舍棄新疆,重點打造海軍。而左宗棠卻覺得中華土地,寸土不能喪失。

最終在左宗棠、劉錦棠等人的努力之下,數萬湘軍出塞,花了1年多時間,于1878年收複了新疆。

問題是,伊犁還在沙俄手裡。當初說好了,隻要清廷收複新疆,沙俄就歸還伊犁。結果左宗棠辦成了這事兒,沙俄卻想要抵賴了。

在經曆了3年多艱難的談判過後,雙方簽訂了《伊犁條約》,沙俄再次割走了外西北7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

這些土地中,包含了霍爾果斯河以西的大片伊犁河谷地區,12萬平方公裡的伊犁河谷,有6.4萬平方公裡,都被沙俄給搶了。

要不是左宗棠揚言要武力收複伊犁,沙俄甚至連特克斯河流域都不肯放過。這地方要是被沙俄占了,那伊犁将無險可守,随時有喪城失地的風險。

是以說,在沙俄或者後來的蘇聯依舊掌控伊犁河谷大片土地的情況下,你把都城建立在伊犁,豈不是送羊入虎口?整天提心吊膽地防着這位惡鄰,壓力不大嗎?

即便人家不要你的領土,如果他把核試驗的廢料全都堆積在伊犁邊境上,自己躲得遠遠的。就問你,你怎麼處理?是跟他們翻臉好呢,還是自我欺騙,說一點影響都沒有好呢?是以說當伊犁變成邊境時,孫先生建都伊犁的計劃就已經不切實際了。

謀大洲則建都伊犁?孫先生的構想過于理想化,沙俄豈能善罷甘休

除非收複外西北,否則伊犁便永遠失去了建都的可能性

伊犁地理位置的确不錯啊,身處中亞的中心位置,可以成為中國和中亞、中東地區進行貿易交流的重要樞紐。

隻要開發者的腦洞夠大,這地方的潛力可以無限大。但問題是,這裡成了邊境以後,就絕對不适合建都了。

任何一個國家的都城都需要安全感,至少得有一圈自己能掌控的地區作為緩沖區,以免對手打過來的時候,會猝不及防。

是以,除非将伊犁以西以北的外西北地區重新收複,否則在伊犁建都就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孫先生希望中國建都伊犁,進而能夠虎踞亞洲,自然是非常崇高的願望,奈何強鄰在側,這種想法隻能束之高閣了。

莫說作為國都,哪怕是作為新疆的中心也已經不太合适了。是以說,當外西北被占後,1884年,新疆的治所便從伊犁轉移到了迪化,也就是如今的烏魯木齊。而迪化,除了安全性比伊犁高以外,其他條件和伊犁是真心沒法比,選擇迪化,也隻是無奈之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