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0年,薩達姆派遣10萬部隊攻打科威特,沙特亮相東風飛彈退敵

作者:孔甲丙

1990年的夏季,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席卷了中東的大地。伊拉克的鐵腕上司人薩達姆·侯賽因,率領着10萬大軍,如同旋風一般橫掃了小國科威特。這場突襲不僅是對科威特的侵占,更是向整個中東,尤其是鄰近的沙特阿拉伯,發出了一聲震耳欲聾的戰争号角。沙特,這個富饒而低調的國家,突然發現自己處于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一枚枚巨大的東風飛彈緩緩從隐藏的倉庫中滾出,直指蒼穹,它們的出現,仿佛是沙特對外界不言而喻的警告。

1990年,薩達姆派遣10萬部隊攻打科威特,沙特亮相東風飛彈退敵

在科威特的灰燼中,沙特王國的決策者們迅速做出反應。他們不僅要面對伊拉克軍隊的咄咄逼人,還要應對來自國内外的種種壓力和猜疑。世界的目光突然聚焦在這片沙漠王國上,所有人都在等待沙特的下一步行動。是選擇硬碰硬,還是尋求外交緩解?

伊朗對沙特的經濟打擊

1984年2月,伊朗和伊拉克的沖突已進入第四個年頭,戰事激烈且持續。在這場被曆史稱為“伊朗-伊拉克戰争”的沖突中,沙特阿拉伯的角色和立場受到了各方的密切關注。伊朗方面通過其情報網絡獲悉,沙特可能在暗中支援伊拉克,通過運送原油等方式幫助伊拉克維持其戰争經濟。這一情報使得伊朗對沙特的不滿升溫,認為其行為對伊朗構成了直接的威脅。

1990年,薩達姆派遣10萬部隊攻打科威特,沙特亮相東風飛彈退敵

在戰争的背景下,伊朗決定采取積極措施以削弱沙特對伊拉克的支援。伊朗政府将沙特的油輪視為向伊拉克提供經濟援助的工具,是以成為了伊朗攻擊的合理目标。伊朗以“合理攻擊潛在敵對目标”為名義,動員其空軍力量,開始對在波斯灣和紅海航行的沙特油輪進行定點打擊。伊朗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在執行這些任務時展示了相當的精确度和效率,使得多艘裝載原油的沙特油輪遭到嚴重損害或完全摧毀。

這些襲擊不僅對沙特的海上原油運輸路線造成了直接打擊,也對國際石油市場産生了深遠影響。沙特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國之一,其油輪被攻擊的消息迅速傳遍全球,導緻國際原油價格出現波動,全球市場感到震驚。沙特經濟遭受了重大損失,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給沙特國家财政和經濟發展帶來了壓力。

1990年,薩達姆派遣10萬部隊攻打科威特,沙特亮相東風飛彈退敵

面對伊朗的這一系列攻擊,沙特阿拉伯意識到,僅僅依賴其傳統的防禦手段已經無法確定國家的安全和經濟利益。沙特的上司層開始尋求更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對抗日益增長的外部威脅。這一時期,沙特與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軍事和安全合作更加密切。沙特尋求購買更先進的武器系統,以增強其國防能力。

沙特尋求美國軍援遭拒

1985年,在中東地區緊張局勢的背景下,沙特阿拉伯面對着不斷增長的安全威脅,特别是來自其地區對手伊朗的威脅。沙特尋求加強其軍事能力,以確定國家的安全和地區的穩定。在這種情況下,沙特向美國提出請求,希望購買先進的“長矛”彈道飛彈系統。這種彈道飛彈具有遠端打擊能力,能夠為沙特提供更強的戰略威懾力。

1990年,薩達姆派遣10萬部隊攻打科威特,沙特亮相東風飛彈退敵

沙特的請求在美國政府内部引發了激烈的讨論。美國一方面需要維護與沙特的戰略夥伴關系,考慮到沙特在中東地區的重要地位以及作為主要石油生産國的影響力;另一方面,美國必須考慮到向沙特提供先進武器系統可能對其與以色列關系産生的影響。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美國政府需要確定對以色列的安全承諾不受到威脅。

美國與以色列之間的緊密關系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可能影響到這一關系的決策都必須經過仔細考量。美國官員擔心,向沙特出售先進的“長矛”彈道飛彈可能會被以色列視為威脅,可能會導緻該地區軍事平衡的改變,進而加劇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此外,美國也擔心這種軍售可能觸發地區軍備競賽,導緻不穩定因素增加。

1990年,薩達姆派遣10萬部隊攻打科威特,沙特亮相東風飛彈退敵

在經過内部評估和與盟友協商之後,美國最終決定拒絕沙特的這一請求。這一決策傳達了一個明确的資訊,即美國在支援盟友和維護地區穩定之間需要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雖然拒絕沙特的請求可能會在短期内對美沙關系産生一定的影響,但美國政府認為這是必要的,以避免可能導緻更廣泛地區沖突和緊張局勢更新的風險。

沙特阿拉伯對美國的這一決定感到失望,這也促使沙特開始尋求其他潛在的軍事合作夥伴。沙特的安全需求并未因美國的拒絕而減少,反而使得沙特更加迫切地尋求增強自身的軍事力量。在這種背景下,沙特開始與其他國家,特别是中國進行接觸,探讨可能的軍事合作。

1990年,薩達姆派遣10萬部隊攻打科威特,沙特亮相東風飛彈退敵

中沙軍貿合作與“東風-3”飛彈

1986年12月,沙特與中國在沙特南部的一個空軍基地開啟了曆史性的軍貿談判,這标志着兩國軍事合作的新篇章。這次談判的主要議題是沙特對購買中國的“東方-3”彈道飛彈的興趣。沙特的蘇爾坦親王,作為國家安全和軍事采購的進階官員,發揮了關鍵的推薦作用。經過内部讨論和評估,“東風-3”彈道飛彈的戰略價值得到了沙特決策層的認可,法赫德國王最終準許了購買計劃。

“東風-3”是中國完全自行設計和制造的第一種地對地中程戰略飛彈,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這種飛彈能夠攜帶約1500公斤的正常高爆炸藥,或者三枚5-10萬當量的分導核彈頭,射程可達2650至4000公裡。沙特對“東風-3”的興趣,主要在于其能夠提供足夠的射程和威力,以覆寫整個中東地區,包括沙特的潛在對手。

1990年,薩達姆派遣10萬部隊攻打科威特,沙特亮相東風飛彈退敵

在談判期間,雙方就技術細節、價格、傳遞時間表和後續支援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讨論。中國代表團展示了“東風-3”飛彈的性能參數和潛在的戰術優勢,強調其可以為沙特提供一個有效的戰略威懾工具。沙特方面則關注于如何将這種飛彈系統有效地整合到其現有的國防架構中,以及如何通過這一采購加強其在地區内的戰略地位。

談判過程中,雙方還讨論了相關的技術轉讓和本地化生産的可能性,這對沙特來說是一個吸引點,因為它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提高自身的國防工業能力。另外,訓練和維護支援也是談判的重點話題,沙特希望確定其操作人員能夠得到充分的教育訓練,以確定飛彈系統的有效運作。

1990年,薩達姆派遣10萬部隊攻打科威特,沙特亮相東風飛彈退敵

最終,雙方達成了協定,沙特同意購買數量未公開的“東風-3”飛彈,這一交易不僅涉及飛彈本身,還包括了相關的支援系統和服務。通過這一采購,沙特大幅提升了自己的戰略威懾能力,能夠更有效地威懾區域内的潛在對手,特别是在中東地區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環境中。

沙特的飛彈威懾和區域穩定

1990年,中東地區的局勢急劇變化,伊拉克在薩達姆·侯賽因的上司下迅速采取軍事行動。8月,伊拉克出動約10萬部隊對其鄰國科威特發起了突然攻擊。這次軍事行動迅速而果斷,科威特幾乎在24小時内就被伊拉克軍隊完全占領。這個突如其來的事件震驚了國際社會,也使得整個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更新。

1990年,薩達姆派遣10萬部隊攻打科威特,沙特亮相東風飛彈退敵

科威特的淪陷迫使其鄰國沙特阿拉伯面臨巨大的安全威脅。沙特位于伊拉克南部邊界,薩達姆的軍隊在科威特的成功迅速讓沙特處于高度戒備狀态。沙特王室和軍事指揮官意識到,如果伊拉克繼續擴張其領土,沙特可能是下一個目标。是以,沙特并沒有按照薩達姆可能預期的那樣屈服,而是迅速采取了行動以保衛其領土和主權。

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沙特軍部迅速啟動了飛彈基地的備戰程式。這些飛彈,特别是從中國購買的“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被視為沙特重要的戰略武器。它們的存在為沙特提供了強有力的威懾手段,能夠針對潛在的侵略者執行遠端打擊。沙特的軍事基地開始緊張地活動,飛彈部隊被置于高度戒備狀态,飛彈從儲存庫中轉移到發射位置,準備在必要時刻發射。

1990年,薩達姆派遣10萬部隊攻打科威特,沙特亮相東風飛彈退敵

與此同時,沙特電視台開始全程播報飛彈的出庫和準備過程,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舉動。通過公開展示其軍事準備和戰略武器,沙特旨在向伊拉克展示其決心和能力,表明沙特不會輕易屈服于外來的壓力或威脅。電視畫面展示了飛彈的轉移過程,從安全的儲存庫中移動到發射陣地,每一個細節都被仔細記錄并展現給公衆和國際社會。

沙特阿拉伯的軍事展示迅速引起了中東各國的廣泛關注。在沙特電視台全程直播飛彈出庫和準備發射的過程後不久,沙特國防部的電話線路就變得繁忙起來。伊朗、以色列等中東國家的進階官員開始紛紛緻電沙特,試圖了解情況,表達他們對局勢的關注。這種突然的國際關注凸顯了沙特軍事行動的影響力,以及該地區對沙特潛在軍事能力的擔憂。

1990年,薩達姆派遣10萬部隊攻打科威特,沙特亮相東風飛彈退敵

薩達姆·侯賽因雖然以其果斷和冒險的決策著稱,但在沙特展示其彈道飛彈能力後,即使他也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軍事計劃。薩達姆和他的顧問團意識到,面對沙特的這種公開武力展示,任何進一步的軍事行動都将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可能會導緻嚴重的後果。特别是,沙特所展示的飛彈的種類和潛在的武裝情況仍然是個未知數,這為沙特的威懾力增添了額外的權重。

在這種複雜的國際和地區政治背景下,薩達姆最終決定撤回其部隊,避免直接沖突的風險。這個決策雖然在當時看起來是出于謹慎,但實際上也反映了他對可能爆發更大規模沖突的擔憂。沙特的彈道飛彈展示顯然對薩達姆産生了足夠的威懾效果,迫使他重新評估與沙特的軍事對抗的潛在成本和風險。

1990年,薩達姆派遣10萬部隊攻打科威特,沙特亮相東風飛彈退敵

這一連串的事件最終為沙特在随後的幾十年裡帶來了相對的和平與穩定。沙特能夠在這個充滿不确定性和動蕩的地區維護其國家安全和主權,保持了長期的穩定和平,這在中東這樣一個曆史上充滿沖突的地區尤為難能可貴。

參考資料:

1. "The Gulf War 1990-91 in International and English Law" by Peter Rowe.

2. "Saddam's War of Words: Politics, Religion, and the Iraqi Invasion of Kuwait" by Jerry Mark Long.

3. "The Iran-Iraq War: A Military and Strategic History" by Williamson Murray and Kevin M. Wood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