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必有所應”。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準,東大街社群黨委以“黨建+網格服務”為目标,充分調動轄區各方力量,建強社群治理網格體系,做到“網中有人應、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中辦”,不斷增強社群服務功能,提高基層治理效能。
織密沖突摸排網 突出重點“訪”民情
東大街社群充分發揮“網格化+”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作用,組建“網格員+司法調解員+社群民警+社群志願者”沖突糾紛排查調節志願服務隊,通過“邁步子、串門子、唠嗑子”等方式,與群衆面對面交流,做好群衆的“千裡眼”和“順風耳”。重點對婚姻家庭糾紛、鄰裡糾紛、12345回報等易發多發隐患進行詳細排摸,細化工作台賬,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讓“小網格”彙聚民情“大資料”。同時,對排查出來的沖突糾紛,逐一分析研判,做到“日清周結”,真正實作“情況在一線掌握,沖突在一線化解,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群”,赢得了轄區居民的一緻好評。
多元解紛聚合力 解在訴前“止”糾紛
東大街社群堅持就近就快化解原則,結合隴情“e”通市民服務平台,及時受理轄區群衆訴求事項,并以“1+1+N”網格長制工作為抓手,在走街串巷、走訪入戶過程中和居民聊“家長裡短”,及時了解掌握群衆心聲。對于居民反映較為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社群聯合轄區民警、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司法調解員等力量分析研判,采取“望聞問切”議事工作法,對症化解,變“坐堂問診”為“上門巡診”,解決好群衆身邊的“關鍵小事”,當好為民解憂的“貼心人”。截至目前,已化解鄰裡、經濟、婚姻家庭等糾紛20餘起,化解率達100%。
法治參謀早介入 防在源頭“治”未病
“法律講的就是個‘理’字,感謝社群調解員幫忙厘清沖突,緩和我們的鄰裡關系……”李叔高興地說。為更好地将法治精神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助推沖突糾紛化解更加規範化、法治化,東大街社群用好小區“闆凳”議事會,通過“立體式”普法宣講、“互動式”法律咨詢、“點單式”法律教育訓練、“沉浸式”糾紛調解方式,切實發揮普法宣傳作用,用“小切口”說明“大道理”,用“身邊事”以案釋法,讓每個網格都有“法律明白人”,在幫居民解決困惑的同時,送上豐富的“法治大餐”,引導居民平時尊法、遇事找法,打通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末梢神經”。今年以來,已開展普法集中宣傳活動8場次,網格送法12場次。
隻有“鄰裡和”才能“一家親”,唯有“解沖突”才能“心連心”。下一步,東大街社群将進一步提升調解工作的專業化、規範化、高效化水準,守護網格和諧穩定,讓問題在網格解決,誤會在網格化解,沖突在網格平息,糾紛在網格調和,不斷提升基層沖突糾紛化解多元化、法治化水準。(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