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堅固捍衛者——探秘SOMUA S35的傳奇之路

作者:中華網軍事

韓爾勒 張子陽 周洋

法國是世界上第一批研發、裝備、應用坦克的國家。雖然法軍在二戰時應對德國的曼施坦因計劃閃擊戰時表現差強人意,但是其在戰前所做的軍事研發準備成就是可圈可點的。其中,SOUMA S35中型坦克就是其戰間軍事重整的一個重要成果。在當時、德軍普遍裝備PANZER-I、PANZER-II和PANZER-III及其改進型的世界軍備條件下,研發、生産SOUMA S35中型坦克無疑是法國軍備部門未雨綢缪的一個顯著标志。

堅固捍衛者——探秘SOMUA S35的傳奇之路
  1. 未雨綢缪的現代化改造

自1936年德國“進軍萊茵蘭”之後,面對日益加重的地區局勢動蕩和鄰國擴張野心和戰後軍備廢弛的情況,法國開始籌謀軍備重整。陸軍除延拓世界聞名的“馬奇諾防線”以外,在現代化裝甲工程方面,主要緻力于騎兵坦克的三種類型:遠端偵察戰車(AMD) 、近距離偵察(AMR)和敵方坦克戰鬥(AMC)車輛。正是在這種情況下,SOUMA-S35坦克應運而出。

法國的裝甲學說更注重裝甲裝備的支援效能,坦克在當時法軍的作戰體系下通常充當掩護步兵/騎兵沖鋒的角色。這種學說在當時的國際上十分流行,英國、波蘭、甚至日本都認同這樣的戰術。是以其坦克與德軍不同,從“騎兵坦克”的命名到其裝甲、引擎、火力的要求均是為了适應支援角色而發展的。法國的中型坦克便是當時國際上衆多“騎兵坦克”的一種。由于裝甲科技、引擎科技的更新,原裝備法國陸軍的知名坦克雷諾FT-18以及不能滿足與鄰國新式坦克對戰的要求,

陸軍部發出招标資訊後,法國施耐德的子公司SOUMA公司就接到了設計一種結合機動性、火力和防護的新型中型坦克的任務。該公司僅用7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設計群組裝滿足陸軍部需求的實驗坦克——AC3原型機,即初代S35。到1936年3月,該設計已趨近成熟,并準備量産。3月25日,SOUMA-S35被法國陸軍部門正式命名為AMC 1935s,後來被世界簡稱為“S35”。第一批次組裝出廠的S-35坦克于1936年1月傳遞法國陸軍,直到1940年戰前,SOUMA S-35坦克共生産傳遞法國陸軍400餘輛。

  1. 根據需求的個性化定制

該坦克設計目标為圍繞防禦性戰争的前景,主要針對其敵人德國和蘇聯,以及分别部署的三号中型坦克和BT快速坦克。是以,優先考慮在真正現代的結構中構造有能力的武器和裝甲。S35有三名機組人員:一名駕駛員、一名指揮官/炮手和一名裝載員/無線電操作員。駕駛員坐在船體前部,另外兩名機組人員則位于炮塔中。船體和炮塔采用鑄造,船體由兩大半組成,并通過螺栓沿一條線連接配接,炮塔箱和後部放置在其上。接縫密封,防止洩漏。在許多國家繼續支援較弱的鉚接坦克裝甲的時候,鑄造的使用是相當值得注意的。鑄造還允許形成防彈形狀,進而改善對機組人員和系統的保護。炮塔完全鑄造而成,具有獨特的形狀,側面傾斜,正面圓形。它由四個大部件用螺栓固定而成。總體而言,S35是一款小型窄型坦克,适合20噸的平台。為了适應寬度,底盤盡可能地拆下到車體的尺寸中,形成了一個複雜形狀的裝甲浴。懸挂單元連接配接到闆的突出部分,軌道的上分支通過該部分。在内部,有額外的空間用于油箱、變速箱杆和其他零件。

堅固捍衛者——探秘SOMUA S35的傳奇之路

S35裝備精良,主要武器是一門47毫米SA系列主炮,是那個時期最強大的主炮之一,其口徑具有良好的穿透力和準确性。次要武器包括一挺同軸7.5毫米Reibel機槍和另一挺7.5毫米機槍。其動力裝置由1台SOMUA V8汽油燃料液冷發動機組成,可提供190馬力功率,最高公路時速可達40公裡/小時,2000轉/分鐘。有兩個容量為410 升的自封式油箱,使得其續航可達到230公裡且能夠提高船員的生存能力。兩者都是出色的品質,可以更好的服務與底盤。發動機通常安裝在後部艙中。懸架通過帶有九個小車輪的闆簧轉向架連接配接到軌道側。驅動鍊輪安裝在履帶系統的後部,而履帶惰輪則設定在船體前部。同時還配備了有着三台滅火器的自動滅火系統。而發動機後面是變速箱,這是當時最好的開發之一。五速變速箱,雙螺杆旋轉機構,冷卻系統驅動器和鼓制動器合并為一個單元。轉向機構由兩個差速器和兩個離合器組成。下部通過變速箱與發動機連接配接,上部通過離合器直接連接配接。為了轉彎,包括一個離合器,上部的差速器開始旋轉,加速下部差速器的一個半軸,減緩另一個半軸。是以,每個變速器都對應于其旋轉半徑,此外,坦克可能在原地轉動不穩定。事實證明該設計以自己的方式優雅。裝甲在當時相對較厚,從20毫米到47毫米不等,這足以抵禦機槍和20毫米自動加農炮,盡管37毫米火炮穿透了裝甲但存在一定的機率。在駕駛員艙口和炮塔環是其防禦弱點。它的履帶由360毫米寬的小履帶組成,增量為105毫米(前75輛坦克為50毫米),但它們沒有脊。在軌道的中心有凹槽,鋼制車輪的法蘭沿着這些凹槽滾動。每側有 9 個直徑為 300 毫米的車輪。 後部在彈簧上有一個獨立的懸架,其餘的被組合成兩個滾輪轉向架,并四乘四鎖定在闆簧上。狹窄的 S35 容易傾覆,其低窪的樹懶限制了越野能力。然而,在道路上,坦克展示了最好的一面。它的懸架均勻地配置設定了負載,并提供了非常平穩的行駛。

堅固捍衛者——探秘SOMUA S35的傳奇之路

然而,盡管 S35 的設計很強大,但仍有許多缺點削弱了它的戰場能力。一個關鍵的限制是使用單人炮塔。這迫使處于炮塔中的指揮官不僅需要履行他的指揮職責,還要裝填和發射主炮和機槍,同時接收和響應無線電操作員的資訊,以及密切關注他的車輛周圍以及整個排附近正在發生的戰術情況。是以,在激烈的戰鬥中,S35 機關的完全效率很少達到最高。S35的外形也相當高大,這使它成為反坦克乘員或敵方坦克炮手最誘人的目标。雖然在船體結構中使用鑄件是創新的,但它們由兩個主要部分鑄造而成,由一圈連接配接,導緻船體在特殊位置的直接撞擊後會在接縫處分裂。而無線電的短缺限制了S35 排的戰術範圍,當時的法國裝甲學說将裝甲部隊集中在分散的戰線上的小反動團體中,這導緻法國軍隊在法國戰役期間取得了不利的結果。S35 也是一種複雜且昂貴的制造野獸,這意味着在給定的時間内隻能生産少數幾輛。雪上加霜的是,國内的勞資沖突最終在短期内限制了S35坦克的生産從長遠來看,懸架系統的複雜性被證明是不可靠的,并且需要高水準的維護,這對于坦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再加上法國油輪船員和上司人普遍缺乏經驗,人們開始了解法國防禦的固有局限性。

堅固捍衛者——探秘SOMUA S35的傳奇之路

德國PANZER-I\PANZER-II\PANZER-III,蘇聯BT-7,T-26BU,美國M1斯圖亞特,英國丘吉爾、挑戰者

  1. 法國裝甲的“無名英雄”

盡管法軍在二戰時應對德國的曼施坦因計劃閃擊戰時表現差強人意,但是其設計的SOUMA S35型坦克的戰場表現是可圈可點的,并被譽為“法國裝甲的無名英雄”。SOUMA S35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發使用,并用作過時的雷諾FT輕型坦克的替代品。雷諾FT輕型坦克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一直作為法國軍隊的中流砥柱,同樣S35也被予以厚望。事實上S35也不孚衆望。在戰場運用之中,S35在裝甲、火力和機動性方面優于德國的Panzer III。然而德國的設計在戰術和整體動力總成可靠性方面優于 S35,事實證明這比法國系統的品質更高。盡管如此,S35 對德國向法國領土的擴張構成了非常現實的威脅,并在可能的情況下對德軍的協同裝甲和直接俯沖轟炸攻擊形成了有效的對抗,被認為是當時最好的坦克之一。由于生産内部問題和德國閃電戰戰術的出現,優秀的S35的生産和傳遞狀況令人扼腕惋惜,總生産量僅有430輛。

堅固捍衛者——探秘SOMUA S35的傳奇之路

S35 于 1940 年法國戰役期間首次用于戰鬥,在火力和防護方面被證明優于大多數德國坦克。然而,它也面臨着一些阻礙其有效性的問題。其中之一是通信系統問題,它依靠旗幟和喇叭進行通信而不是無線電。這使得 S35 難以互相協調以及與其他機關進行協調。另一個問題是單人炮塔問題,它使指揮官承擔多項任務并降低指揮官的态勢感覺能力。第三個是缺乏備件和維修設施問題,這導緻了許多故障和損失得不到及時維修,降低了壽命和戰場投入效率。随戰争發展,盡管S35單體性能優于德軍大多數坦克,但其優勢被德軍閃電戰戰術所平衡,且其突出的弱點被德軍深度利用。

盡管S35總生産量不高,除去戰場中被破壞和損毀的部分,相當量的S35還是被德軍繳獲。其被改裝、使用在北非、東歐、挪威等戰場,并被贈送給意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芬蘭等盟國。S-35還影響了後來坦克的設計,例如蘇聯的T-34和美國的M4謝爾曼。

SOUMA S35是一款非凡的坦克,展示了當時法國坦克設計和工業的潛力。S35在當時裝備精良,裝甲精良,設計精良,但也存在一些缺陷,限制了其性能和可用性。雖然S35最終無法阻止德國對法國的入侵,但其令盟友和敵軍印象無比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