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區縣觀察|由小村掀起的蝴蝶效應 銅梁“巴嶽農莊”建設的探索實踐

作者:華龍網
區縣觀察|由小村掀起的蝴蝶效應 銅梁“巴嶽農莊”建設的探索實踐

銅梁區圍龍鎮千畝桃花期已到,引來不少遊客。

從重慶市中心城區向西北出發,沿着成渝環線高速前往60公裡外的銅梁區。沿途的風景怡人,白的李花、金燦燦的油菜花,滿眼盡是春色。

2022年以來,銅梁區把“巴嶽農莊”試點建設放在這三個鎮子,少雲、圍龍、侶俸。4月,這裡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而又充滿希望的季節。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亮了少雲鎮田野,村民們攜帶着種子、踏着朝霞,滿懷希望地忙春耕;圍龍鎮則是另一番景象,桃花盛開,村民們在桃花樹下設攤,售賣着自家的農産品和手工藝品,遊客們在花海中穿梭;侶俸鎮的春天,則是科技與自然的完美結合,現代化的蔬菜科技園裡,大棚内外,一派繁忙景象……

三個鎮在春耕時節呈現出各自獨特而又熱鬧繁榮的景象,不僅展現了銅梁區農業發展的活力和鄉村振興的成果,更是展現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對傳統農耕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從純粹靠種賣農産品掙錢,到獲得保底分紅、務工收入、村集體經濟利潤分紅三份收益,“巴嶽農莊”鄉村振興試點建設,銅梁的老百姓日子紅紅火火過起來了。

區縣觀察|由小村掀起的蝴蝶效應 銅梁“巴嶽農莊”建設的探索實踐

銅梁區少雲鎮是邱少雲烈士的故鄉。

01

小村面臨大挑戰

清明假期剛過,銅梁區少雲鎮少雲村村民王一君起了個大早,門前屋外樂呵呵忙個不停。

銅梁區少雲鎮是邱少雲烈士的故鄉,假期時,不少遊客還留下聯系方式,等着下次來買他養的雞。

“和以前相比,現在農村變化太大了,不僅居住環境得到改善,我們在家門口也能掙到錢,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差。”2022年,少雲鎮納入“巴嶽農莊”試點建設後,王一君返鄉創業。現在,他有三份收入,在村集體經濟企業打工、流轉土地,同時還養了不少雞。

話裡話外,王一君抑制不住自己的開心:“村裡以前在外打工的村民,現在很多都回來了,大家覺得現在的生活有盼頭、有希望。”

沿着少雲鎮向南車程半小時的侶俸鎮也是一派熱鬧景象。村這頭,一筐一筐的螺絲椒準備運往市場;村那頭,一串一串的小番茄長勢喜人。設施蔬菜科技園裡,體驗采摘小番茄的遊客遍布各個大棚,營運公司銷售接待劉佳穎的電話響不停,不時有打來咨詢的市民。

再往南行駛半小時車程便可以來到圍龍鎮,這裡正值桃花季,圍龍鎮以“花”為媒,通過趣味賽跑、農産品展銷、互動表演等,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打卡,而在遠處山坡那頭,挖掘機正在加緊作業,占地8.8萬平方的露營基地還有兩個月就能投用。

區縣觀察|由小村掀起的蝴蝶效應 銅梁“巴嶽農莊”建設的探索實踐

正值桃花季,圍龍鎮以“花”為媒,舉辦鄉村旅遊季,吸引遊客前來打卡。

銅梁區北、中、南三個鎮的火熱勢頭,讓人不禁感歎鄉村變化之大。此前,少雲鎮的土地以農民自種為主,粗放的生産模式,帶來不了多少收益,村民們也紛紛外出務工,土地撂荒現象一度嚴重。

少雲村黨支部書記邱德洪介紹,直到兩年前,村裡還隻有西瓜和藤椒種植兩個産業項目,總規模不到300畝,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僅有10萬元,别說發展經濟,村裡年輕勞動力幾乎都在外務工。

圍龍鎮也有類似困惑,此前引入社會資本發展經濟,資金鍊的斷裂不僅沒能讓村民實作增收,連土地租金都成了難題,村裡沖突日益激化。

“鄉村振興面臨‘三農’投入不足、農業生産效益不高、利益配置設定機制不活、經營風險高等問題。”銅梁區農業農村委主任張煥兵毫不避諱提出小村莊面臨的大問題。

可對于狀況各異的村莊而言,如何打通這些痛點難點?

02

小村要布大局

2022年初,銅梁區以問題為導向,以産業為重點,從組織形式、投入機制、經營模式、配置設定方式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着手,破題革新,全盤規劃。首批試點選在侶俸、少雲、圍龍3鎮6村,正式啟動“巴嶽農莊”鄉村振興試點建設。

區縣觀察|由小村掀起的蝴蝶效應 銅梁“巴嶽農莊”建設的探索實踐

“巴嶽農莊”試點建設中,少雲鎮定位發展紅色文化、山地農業。

一場由這三個鎮開始試點的鄉村振興大變局就從那一年鋪開,這些看似毫不相幹的村莊背後有了一個統一的名字——“巴嶽農莊”。

為何是這三個鎮?

——銅梁欲以點向面輻射的規劃和布局,少雲、侶俸、圍龍,三個鎮由北至南依次分布,卻又各具特色,在地理位置和業态發展上,有着更好的融合度。

何為“巴嶽農莊”?

——并非要打造一個具象的農場、莊園,而是一種農業現代化發展新模式。這一新模式在村民、集體經濟、國有平台公司等各方之間建構起一種利益共赢、風險共擔的機制,進而向全區、全市推廣。

一個小村莊的發展可以掀起什麼浪?

——“巴嶽農莊”的創新模式似乎在解釋着這些疑惑。簡單來說,由試點村集體經濟組織和銅梁區屬國有公司聯合組建“巴嶽農莊”股份制公司。股份組成分為幾大塊:村民手中的土地通過統一整合後估值入股;村集體的閑置資産經第三方評估後入股;國有公司以注冊資本金、銀行融資以及代持财政項目資金入股;引入其他社會資本以資金或者技術方式入股。

自此,“巴嶽農莊”就是一個整合了國有、集體、個人力量,在農村形成的一個多元化股份生産組織,而從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村民便是其中股權持有者。

區縣觀察|由小村掀起的蝴蝶效應 銅梁“巴嶽農莊”建設的探索實踐

侶俸鎮,智慧大棚一字排開,農業種植不再看天吃飯,長勢喜人的小番茄采摘期可以達到8個月。

03

小村的蝴蝶效應

銅梁區28個鎮街資源禀賦各異、發展階段不同,“巴嶽農莊”試點建設,如何讓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統籌布局?

在摸清底數、分析各村鎮現有資源優勢和産業發展基礎上,首批試點的三個鎮也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有了自己的發展路子:侶俸鎮以現代蔬菜、農旅融合為主;少雲鎮以紅色文化、山地農業為重;圍龍鎮則突出旅遊觀光、體驗農業定位。

萬變不離其宗,各村發展的背後,是“巴嶽農莊”探索打造鄉村産業振興路徑的多元化嘗試,其核心是讓各村鎮因地制宜、各展所長,把發展短闆變成“潛力闆”,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

在經營方式方面,尊重群衆意願的基礎上,“巴嶽農莊”試點建設将村内符合條件的所有資産資源納入其中,推動“大基地、小單元”,把統一經營和小農戶“精耕細作”的優勢結合起來,進而在提升整體效益的同時,讓老百姓受益。

按照這一發展思路,侶俸鎮的文曲、保鄉、石河、水龍四4個村和銅梁國有公司重慶龍裕城鄉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組建銅梁巴嶽農莊侶俸現代農業公司,在完成設施蔬菜科技園基礎搭建後,引入社會資本,将土地租給其種植、銷售螺絲椒、小番茄等蔬菜。

4個村10687戶村民将土地、可用的資源、資産折價入股,村民收益為“保底分紅+效益分紅”模式,村民土地入股保底收益不受巴嶽農莊股份公司盈虧影響。

區縣觀察|由小村掀起的蝴蝶效應 銅梁“巴嶽農莊”建設的探索實踐

設施蔬菜科技園裡,遊客正在體驗采摘螺絲椒和小番茄。

設施蔬菜科技園内,現代化的智慧大棚一字排開,農業發展不再看天吃飯,小番茄畝産達到8000-10000斤,一年采摘期可達8個月,劉佳穎打趣地說:“根本賣不出去!本地采摘都不夠。”

而這隻是“巴嶽農莊”的縮影。

經過近兩年的試點建設,“巴嶽農莊”的成效正在顯現。截至2023年9月,“巴嶽農莊”首批試點的銅梁區三鎮六村的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同比增長350%,經營性收益同比增長149%。侶俸巴嶽農莊保鄉、文曲、水龍、石河4個試點村2023年實作群衆增收1624萬元、人均增收1520元。

日頭西落,少雲村,忙了一天的王一君歡歡喜喜把雞群趕回雞舍,拿出手機拍下了這一畫面,發送給還在外地務工的鄰居小劉,附上一句話:兄弟,我屋頭雞長得才好哦。今年你計劃回來了不?

2035年,“巴嶽農莊”實作全區全覆寫,而最初由三個試點鎮掀起的鄉村振興蝴蝶效應還在繼續——下一個目标,不見不散。

華龍網 記者 李春燕 戴佳毅 王玮/文 受訪者供圖

相關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