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成器:李旦嫡長子,自願讓出皇位,成全唐玄宗的開元盛世

作者:風不會停

在唐朝曆史上,有一位名叫李成器的皇子,他本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長子,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理應繼承皇位。然而,面對才能出衆的弟弟李隆基,李成器卻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主動讓出太子之位。這個決定,不僅避免了兄弟相争的悲劇重演,更成全了李隆基開創的開元盛世。李成器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為何甘願放棄皇位?又是如何與李隆基兄弟和睦相處的呢?

李成器:李旦嫡長子,自願讓出皇位,成全唐玄宗的開元盛世

一、李成器的早年經曆

李成器,是唐睿宗李旦與劉皇後的長子,生于武則天當政時期。那是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朝堂上波谲雲詭,皇位更疊頻繁。

李成器出生時,其父李旦還隻是一介藩王。李成器年僅5歲,武則天廢黜了當時的皇帝李顯,擁立李旦為帝,李成器也随之成為皇太子。然而,好景不長,武則天野心勃勃,次年便廢黜李旦,自立為皇,李成器也從皇太子淪為皇孫。

在武則天統治期間,李成器與弟弟李隆基等人過着提心吊膽的日子。他們目睹了武則天對李唐宗室的殘酷打壓,親眼看到堂弟李重潤被武則天杖殺,懷孕的堂妹李仙蕙也死于非命。更令人心痛的是,李成器的母親劉皇後,在一次被武則天召入宮中後,便神秘失蹤,生死不明。

在這樣恐怖的氛圍下,李成器和弟弟們相依為命,形影不離。他們一同遊玩,一同讀書,患難與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段艱難歲月,磨砺了李成器堅韌不拔的性格,也為日後兄弟二人的和睦相處,奠定了基礎。

15年後,宰相張柬之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李顯為帝。李成器的父親李旦被封為安國相王,生活終于迎來轉機。然而,變故再起,李顯在位僅5年,便被皇後韋氏毒殺,年僅16歲的小兒子李重茂繼位。

韋後野心勃勃,意欲步武則天後塵,成為女皇帝。眼看李旦與太平公主将成為眼中釘肉中刺,韋後決意除之而後快。危急關頭,李隆基當機立斷,聯合禁軍,誅殺韋後,并扶持父親李旦重登皇位。

李成器:李旦嫡長子,自願讓出皇位,成全唐玄宗的開元盛世

然而,李隆基的功勞,卻讓李旦犯了難。按照嫡長子繼承的慣例,皇太子非李成器莫屬。可若立李成器,豈不是對李隆基的功勞視而不見?更何況,玄武門之變的悲劇,曆曆在目,若兄弟不和,皇位豈能穩固?

就在李旦進退維谷之際,李成器主動請纓,表示願意放棄太子之位,支援李隆基。他對父親說:"當此亂世,國家需要一個有功于社稷,得到人心歸附的儲君。隆基誅殺韋後,功在千秋,理應擔此重任。"

李旦聞言,喜極而泣。他知道,兩個兒子都明大義,有容人之量,唐朝有望走出動亂,迎來久違的太平盛世。

李成器的謙遜,李隆基的感恩,化解了兄弟相争的危機。李隆基繼位後,對這個"讓皇帝"的兄長禮遇有加,不僅賜予他豐厚的封地,還為他修建宮殿,供其享受富貴閑适的生活。

而李成器也不負衆望,安于現狀,不問朝政,與文人雅士唱酬往來,成為一代風流王爺。直到去世,兄弟二人都相敬如賓,再無嫌隙。

李成器雖未登上皇位,卻以自己的方式,成全了盛世的到來。他的氣度與胸襟,令後世欽佩不已。

二、李旦複位與立太子之争

公元705年,經過宰相張柬之等人的努力,武則天被逼退位,李旦的哥哥李顯重新登上皇位。這對于經曆了15年惶恐不安日子的李旦一家來說,無疑是雨過天晴,柳暗花明。

作為李旦嫡長子的李成器,本應順理成章地成為皇太子。然而,命運再次和他開了一個玩笑。李顯在位僅5年,便被野心勃勃的皇後韋氏毒殺,年僅16歲的小兒子李重茂繼位。

李成器:李旦嫡長子,自願讓出皇位,成全唐玄宗的開元盛世

韋後意欲步武則天後塵,成為一代女皇帝。眼看着李旦與太平公主将成為眼中釘肉中刺,韋後決意除之而後快。危急關頭,李隆基當機立斷,聯合禁軍,誅殺韋後,并扶持父親李旦重登皇位。

然而,這場政變的功勞,卻讓李旦犯了難。按照嫡長子繼承的慣例,皇太子非李成器莫屬。更何況,李旦第一次當皇帝時,李成器已經被立為太子,此番複辟,理應将其複立。

可是,若立李成器,豈不是對李隆基的功勞視而不見?更令人擔憂的是,兄弟不和,皇位難穩。玄武門之變的悲劇,曆曆在目。若李隆基仿效當年的李世民,該如何是好?

大臣們面面相觑,憂心忡忡。經曆了20多年的動蕩,李唐江山已經千瘡百孔,經不起新一輪的兄弟阋牆了。

就在此時,李成器主動請纓,表示願意放棄太子之位,支援李隆基。他對父親說:"當此亂世,國家需要一個有功于社稷,得到人心歸附的儲君。隆基誅殺韋後,功在千秋,理應擔此重任。"

李旦聞言,喜極而泣。他知道,兩個兒子都明大義,有容人之量,唐朝有望走出動亂,迎來久違的太平盛世。

李成器:李旦嫡長子,自願讓出皇位,成全唐玄宗的開元盛世

然而,事情并沒有這麼簡單。誅殺韋後的功臣,還有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而太平公主,卻對強勢的李隆基心存芥蒂,認為他難以駕馭。她一再在李旦面前挑撥離間,希望李旦廢黜李隆基,改立聽話的李成器為太子。

眼看兄弟不睦的陰影再次籠罩東宮,李隆基此時展現出了驚人的政治智慧。他一改往日的鋒芒畢露,拉着李成器同床共枕,在朝堂上秀起了兄弟情深。

而李成器,也心領神會。每當局勢稍有風吹草動,他便主動請纓,到外地出任刺史,遠離是非漩渦。

在這場立儲風波中,李成器表現出了難能可貴的大局觀和寬廣胸襟。他明白,自己雖為嫡長子,但能力、功績,都不如李隆基。若因循守舊,恐怕難以承擔社稷重任,平定動蕩局勢。

更難能可貴的是,面對太平公主的拉攏,他甯肯遠離權力中心,也不願被當作棋子,破壞兄弟情誼,重蹈覆轍。

李成器的謙遜,李隆基的感恩,化解了兄弟相争的危機。李隆基繼位後,對這個"讓皇帝"的兄長禮遇有加,不僅賜予他豐厚的封地,還為他修建宮殿,供其享受富貴閑适的生活。

而李成器也不負衆望,安于現狀,不問朝政,與文人雅士唱酬往來,成為一代風流王爺。直到去世,兄弟二人都相敬如賓,再無嫌隙。

這場立儲風波,是對李唐皇室的一次大考。在李淵、李建成、李世民的時代,面對同樣的考驗,他們走向了玄武門慘案的悲劇。而到了李旦、李成器、李隆基這一代,他們用寬容、理性、大局觀,化解了危機,開創了開元盛世。

李成器:李旦嫡長子,自願讓出皇位,成全唐玄宗的開元盛世

三、李成器的閑王生活

李成器主動讓出太子之位後,李隆基順利登基,成為唐玄宗。作為"讓皇帝"的李成器,從此過上了逍遙自在的閑王生活。

李隆基對這個"讓皇帝"的兄長,自然是禮遇有加。他不僅賜予李成器豐厚的封地,還為他修建了富麗堂皇的王府。在這座王府中,李成器可以盡情享受人生,再無煩惱。

與其他皇子不同,李成器對朝政毫無興趣。他不像其他皇子那樣,總想在朝堂上大展拳腳,建功立業。相反,他隻想在自己的王府裡,過着吃喝玩樂的逍遙日子。

李隆基雖然一再加封李成器的官職,想讓他參與朝政,但李成器總是推三阻四,不願出山。他的人生信條,似乎就是及時行樂,享受當下。

在李成器的王府裡,經常上演着聲色犬馬的場景。美酒佳肴,歌舞升平,是他日常生活的寫照。府中佳麗如雲,各個豔若天仙。李成器也常與文人雅士在府中宴飲,或吟詩作對,或下棋對弈,其樂融融。

李成器的奢靡之風,甚至引領了當時的時尚。他喜歡在嘴裡嚼一種香料,每次接見賓客,開口說話時,滿堂清香,雅緻非凡。于是,長安城的達官貴人紛紛效仿,争相嚼食香料,以彰顯自己的品位。

李成器還酷愛養花。他在王府中修建了一個大花園,種植各種名貴花草。然而,他擔心鳥雀啄食花朵,就在園中布下紅線,紅線上系着金鈴。一旦有鳥雀飛來,金鈴叮當作響,鳥雀受驚,就不敢靠近了。這個做法,也很快在長安城流行開來。

李成器:李旦嫡長子,自願讓出皇位,成全唐玄宗的開元盛世

除了聲色犬馬,李成器還以仁慈寬厚著稱。他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無論是賓客還是下人。有一次,他愛上了一個賣餅人的妻子,就給了賣餅人一大筆錢,把那個美麗的女子接進了府中。

然而,那個女子雖然生活在富麗堂皇的王府裡,心裡卻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一年後的一次宴會上,李成器問她是否還想念前夫,女子默然垂淚。李成器心領神會,當即派人把賣餅人接回王府,讓夫妻二人團聚。

著名詩人王維正好參加了這次宴會,他被李成器的寬容大度所感動,當場賦詩一首:"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李成器雖然主動讓出皇位,但李隆基仍對其心存芥蒂,曾一度想要削藩。然而,李成器為人謙遜,常在宴會上自稱"愚兄",以示對弟弟的尊重。李隆基見狀,終究不忍心下此狠手。

晚年的李成器曾勸谏李隆基勿過于奢靡,但李隆基并未聽從。開元盛世,本就是一個聲色犬馬的時代,李隆基沉湎于聲色犬馬之中,怎會聽從兄長的勸告呢?

李成器在位時,雖然不問朝政,但他的存在,卻像是李隆基心中的一根刺。他是嫡長子,是當過太子的人,若是有心,完全可以成為李隆基的心腹大患。然而,李成器的謙遜退讓,化解了這個隐患。

在那個兄弟阋牆、爾虞我詐的年代,能有李成器這樣的皇子,實屬難得。他雖然不問朝政,但他的氣度與胸襟,他的謙遜與退讓,為盛唐的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若非有李成器的全力支援與配合,李隆基未必能如此順利地坐穩皇位,更難以開創大唐的鼎盛時期。在這個意義上,李成器功不可沒。

李成器:李旦嫡長子,自願讓出皇位,成全唐玄宗的開元盛世

四、李隆基的感恩與追封

李隆基登基後,對這個"讓皇帝"的兄長,自然是禮遇有加。他不僅賜予李成器豐厚的封地,還為他修建了富麗堂皇的王府。在這座王府中,李成器可以盡情享受人生,再無煩惱。

然而,李隆基對李成器的感恩之情,遠不止于此。

開元二十九年,李成器卧病在床。此時,李隆基的幾個弟弟,都已先後離世,活着的兄弟,隻剩下李隆基一人了。

得知李成器病重的消息,李隆基焦慮不已。他連夜派遣禦醫前往診治,又派人源源不斷地送去藥材。每當聽說李成器的病情有所好轉,李隆基就欣喜若狂,對那些醫者大加賞賜。

然而,天不遂人願。李成器終究沒能熬過這場大病,在63歲那年,與世長辭。

李隆基悲痛欲絕。他親自為李成器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并下令全國為李成器服喪。朝廷百官,都來到李成器的靈前,行最高規格的跪拜禮。

除了這些,李隆基還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他追封李成器為皇帝。

在此之前,唐朝的皇帝們,也曾追封過先帝的兄弟為太子。李隆基自己,就曾追封過他的3個弟弟為太子。

但是,追封沒有當過皇帝的兄長為皇帝,這還是頭一遭。

李隆基給李成器的谥号是"讓皇帝",并特地解釋道:"推功尚善曰'讓',德性寬柔曰'讓'。"

這是在大大方方地承認,自己的皇位,是哥哥"讓"來的。若非李成器當年主動相讓,這兄弟二人,還不知會落得個什麼樣的下場呢。

李成器:李旦嫡長子,自願讓出皇位,成全唐玄宗的開元盛世

這個谥号,既是對李成器的感恩,也是對他的褒獎。在李隆基看來,李成器能主動讓賢,推功于弟,正是他"尚善"、"寬柔"品德的展現。

除了追封李成器為皇帝,李隆基還為他修建了宏偉的讓陵。讓陵的規模之大,氣勢之恢宏,絲毫不亞于皇帝的陵寝。

讓陵建成那天,李隆基親自來到陵前,再次行了最高規格的跪拜大禮。他含淚對李成器的靈位說:"愚弟不肖,承兄推讓,才有今日。兄雖棄世,弟當永念兄恩,善待兄嗣,不負所托。"

這番話,道出了李隆基對李成器的感恩和思念之情。

事實上,在李成器在世時,李隆基就對他禮遇有加。平日裡,李隆基經常派人送去禦膳房的美食佳肴,讓李成器享用。每逢佳節,李隆基也會親自到李成器府上做客,兄弟二人把酒言歡,共話家常。

李隆基還曾把自己最寵愛的妃子武惠妃所生的兒子李琩,送到李成器府中撫養。這個舉動,充分展現了李隆基對李成器的信任。

當然,李隆基對李成器的感恩,也不僅僅展現在物質方面。史書記載,每當朝中有人提起李成器時,李隆基總是感慨萬千。他常常當着群臣的面,大贊李成器的高風亮節,稱他是"古之賢王"。

李成器:李旦嫡長子,自願讓出皇位,成全唐玄宗的開元盛世

一次,李隆基對身邊的大臣說:"朕之是以能有今日,全賴甯王讓賢。若非如此,朕恐怕難以服衆,更不可能有開元之治。"

這番話,道出了李隆基對李成器"讓賢"之舉的由衷感激。在他看來,正是李成器的謙遜和寬容,才成就了自己的偉業。

李隆基對李成器的感恩,也展現在對李成器子孫的厚待上。

李成器共有5個兒子。李隆基将他們都封為王,并多次提拔,讓他們擔任朝中要職。

其中,李成器的長子李忱,更是得到了李隆基的特别寵信。李隆基曾親口對李忱說:"爾父讓國于朕,朕豈可忘之。爾但勤王事,朕必厚報爾。"

在李隆基的悉心栽培下,李忱官至宰相,成為朝中的紅人。

李隆基對李成器的感恩,一直持續到他駕崩的那一刻。

公元762年,李隆基駕崩,臨終前,他特地囑咐兒子代宗李豫,要永遠銘記李成器的恩德,善待李成器的子孫。

代宗聽從遺命,将李忱等人的封号,又提升了一級。

李成器:李旦嫡長子,自願讓出皇位,成全唐玄宗的開元盛世

追封皇帝、厚葬陵寝、提拔子孫,這一連串的舉動,無不展現了李隆基對李成器的感恩之心。

這種感恩,源自李隆基對兄長的敬重,更源自他對李成器"讓賢"之舉的由衷欽佩。

若非李成器甘願放棄皇位,若非他能容人之量,大唐的曆史,很可能就是另一番模樣了。

玄武門之變的悲劇,在這對兄弟身上,沒有重演。他們用寬容和理性,譜寫了一曲"兄友弟恭"的佳話。

這,不僅是李唐皇室的幸事,也是大唐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