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張中祥院長:十四五期間應将氧化鋁、水泥、鋼鐵納入碳市場

作者:張中祥

“氧化鋁、水泥、鋼鐵三個行業應優先納入全國碳市場。這三個行業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30%左右,加上電力行業占比45%左右,即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75%左右的行業将被納入碳市場,進而充分發揮碳價格的激勵作用,以最低成本實作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标。”近日,天津大學馬寅初經濟學院創院院長,國家能源、環境和産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張中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

1月22日,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CCER)交易重新開機。作為建構全國統一的能源和生态環境市場的關鍵組成部分,建立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市場,對于落實“雙碳”戰略部署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次擴圍漸近,哪個行業最可能優先納入?全國碳排放交易權體系引入配額配置設定的拍賣機制能夠起到怎樣的作用?如何推動碳交易立法?如何促進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氣候問題?

專訪張中祥院長:十四五期間應将氧化鋁、水泥、鋼鐵納入碳市場

近日,中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政策對話及未來之路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由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及香港大學聯合舉辦。活動期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統一碳市場、碳排放權交易體系以及氣候變化等問題專訪了張中祥。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擴圍,應優先考慮碳排放量大、資料核查核實簡便、碳配額容易配置設定的行業。同時,外部環境的考量亦不可忽視。例如,為應對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建議把歐盟CBAM覆寫的行業列為優先納入的部門。綜合考量以上因素,氧化鋁、水泥、鋼鐵三大行業應優先納入全國碳市場。”張中祥表示。

張中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期望在“十四五”期間完成這三個行業的碳交易納入工作,而其他行業則希望在“十五五”期間完成,即在2030年前,逐漸納入全國碳市場,以實作國家發改委最初設計覆寫8個行業的全國碳市場格局。

專訪張中祥院長:十四五期間應将氧化鋁、水泥、鋼鐵納入碳市場

天津大學馬寅初經濟學院創院院長,國家能源、環境和産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張中祥

碳市場擴圍應優先考慮三大行業

《21世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中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承諾對自身和全球有着怎樣的影響?

張中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于“雙碳”的論述,在總體方向上與我們2020年的氣候承諾保持一緻。随着經濟的持續發展,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目前中國碳排放量占全球總量的35%。我們确立了長期指導目标,對經濟結構調整和能源轉型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在聯合國第28屆氣候大會(COP28)上,各國共同商定,緻力于到2050年實作淨零排放,将全球升溫目标控制在1.5攝氏度以内。

中國在此方面已作出多年努力,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中國清潔能源投資已連續13年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去年風能、太陽能發電占比首次超過煤電,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已下降至約55%。相較于國際水準,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承諾更加嚴格,面臨的挑戰也更為艱巨。是以,我們仍需持續努力,以應對這一全球性挑戰。

《21世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碳排放統計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體系,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寫範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次擴圍漸行漸近,最有可能擴圍的是哪個行業?

張中祥:碳排放權交易是實作減排目标的有效手段,僅憑行政手段難以達到最佳效果,是以需要引入市場機制,通過價格杠杆引導綠色投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擴圍,應優先考慮碳排放量大、資料核查核實簡便、碳配額容易配置設定的行業。

同時,外部環境的考量亦不可忽視。例如,為應對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建議把歐盟CBAM覆寫的行業列為優先納入的部門。綜合考量以上因素,氧化鋁、水泥、鋼鐵三大行業應作為優先納入全國碳市場。這三個行業在中國的碳排放總量中占有顯著比重,氧化鋁約占4.5-5%,水泥約占10-12%,鋼鐵約占13-15%,三者合計約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30%左右。若再考慮現有電廠占全國排放45%左右的排放量,這四大行業共同占據了全國75%左右的碳排放量。

通過引入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中國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實作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标。期望在“十四五”期間完成這三個行業的碳交易納入工作,而其他行業則希望在“十五五”期間完成,即在2030年前,逐漸納入全國碳市場,以實作國家發改委最初設計覆寫8個行業的全國碳市場格局。

建議推進碳配額拍賣機制

《21世紀》: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引入配額配置設定的拍賣機制能夠起到怎樣的作用?

張中祥:推進碳排放拍賣機制不僅有助于提升碳價,還能有效減少因惜售導緻的履約時缺乏配額出售的情況。通過拍賣,參與者可以獲得經濟收益,增加價值,進而推動碳價的合理提升,解決相關惜售問題。

此外,拍賣機制将帶來可觀的資金收入,國家可設立轉型基金,用于支援受氣候變化影響嚴重的地區和行業,以緩解其經濟負擔,促進地區間均衡發展。歐盟通過ETS配額拍賣設定了類似基金,借鑒歐盟ETS的經驗,可在碳交易試點城市更大力度地開展碳配額拍賣,推廣至全國範圍,并不斷提高碳配額有償配置設定比例。

《21世紀》:《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5月起施行。碳交易立法具有重要性,我們如何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既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又能保障經濟的穩定增長?

張中祥:從理論上來看,兩者并不沖突。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在缺乏堅實的法律基礎對其進行限制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資料不準确、交易虛假等問題。這些問題實質上削弱了碳排放權交易的實際效果,使其遠未達到解決排放問題或實作減排目标的預期效果。

實際上,大陸已經做了許多與立法相關的基礎工作。考慮到目前的國内狀況,大陸應積極推動更具法律限制力的碳交易立法。

《21世紀》: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我們應該如何在國際合作方面推動應對氣候變化行動?

張中祥: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人均排放量已超越日本。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中,中國不僅要滿足國内日益嚴格的節能降碳要求,還需積極應對國際社會的期望和承諾。

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曆史反複證明,氣候談判的成功在于多方主體能夠秉持真誠合作的态度,共同尋求解決方案。合作與妥協是建構共識、推動協定達成的基石。面對氣候變化日益增強的危害和留給我們應對的時間視窗在迅速關閉,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共同努力和合作,全球将能夠找到一條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實作可持續發展之道。

《21世紀》:今年是大陸A股強制披露ESG報告的元年,碳排放資訊成為報告的關鍵,ESG報告的披露對于企業會有怎樣的影響?

張中祥:強制要求企業披露ESG報告,能夠使我們更全面地了解企業除了經營業績之外的多方面資訊。詳細的資料有助于各方互相驗證和确認,企業在承擔資訊披露責任的同時,也将對能源排放等相關資料有更深入的認識。這将逐漸對行業形成一定的規範作用,促使企業遵守相關規定。對于企業來說,了解ESG報告的共同點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也需要在報告中呈現更多實質性的内容。這樣的合規要求不僅增加了企業的透明度,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也将激發企業更加積極地參與當地的社會和環境事務,展現其責任感和積極性。(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德尚玉 實習生雷椰 北京報道)

專訪張中祥院長:十四五期間應将氧化鋁、水泥、鋼鐵納入碳市場

#馬寅初經濟學院##我的京彩時刻##記錄我的202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