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3年盒馬APP營運的經驗分享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本文是一位擁有3年盒馬APP營運經驗的專業人士的經驗分享,涵蓋了他們在電商營運領域的見解和政策,引導閱讀,希望對你在電商營運方面有所啟發和幫助。
一個3年盒馬APP營運的經驗分享

在【盒馬三年,我獲得了哪些收獲?】中,我認識到,營運之間最大的差異,是思維方式的差異,同時我也反複說了我的認知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是Output重要性要遠大于Input。

那麼這次我想從三個方面輸出一下我的思考與經驗,純粹個人向的内容~也算是給自己9年的平台營運生涯一個總結。希望再過幾年自己回頭審視自己的時候,會有新的感悟。他們分别是:

一、營運與營運間的差距—老闆思維、使用者視角、利他性

先說老闆思維,啥是老闆思維?百度詞條是這樣的:老闆思維是指企業經營者或上司者在管理公司、決策經營政策及處理日常事務時的一種獨特且全局的思考模式。

“獨特且全局的思考模式”,就這個解釋,我隻能評價:說了等于沒說。而我對其的了解是,作為一個營運,有沒有時刻保持危機感?更具體一點,你可以過一段時間就問問自己,如果我是這家公司的老闆,我會不會以目前的薪酬,雇傭和自己一樣的員工?

再把這個問題延伸一下,如果你是老闆,你會不會接受你這次提出的方案?會不會接受某筆費用的投入産出比?會不會支援你這次和橫向部門的協同?習慣性的與老闆換位思考,如果自己可以不卑不亢地直面這些問題,那我相信,你肯定是一個自信的營運,而自信滿滿的狀态,我看到的90%的職場人都不具備,這是差距其一。

再談使用者視角,如果說社會是個大染缸,那大大小小的公司其對應的職場環境,用大熔爐來形容也不為過。把使用者第一喊在嘴上卻不做在手上的事情司空見慣了吧?唯上主義,畏難情緒,個人利益,這些都是使用者視角的絆腳石。

首先,使用者視角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盲目出發也是不可取的。目标非常重要,需要先搞清楚平台使用者群體的定位,清晰目标客戶的畫像,再去洞察其真實的需求。

試想當你拿着清晰無比的使用者畫像與目标,帶着極其精準的真實使用者回報去提需求的時候,又有什麼能比你的腰杆子更硬呢?對,那就是我們的勇氣源泉,這是差距其二。

最後說說利他性,其實在職場裡說利他,有點像在說玄幻故事。本質上這是反人性的,本着打勞工的角色定位,大家現在不躺平就謝天謝地了,談利他豈不是聖母附體?

确實,要把自己碗裡飯給别人吃,換成是狗,都得龇牙咧嘴地護食;誰都不欠誰的,是以我非常不贊成單方面的給予!我了解的利他,是可以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通過資源交換的方式,各取所需,利他的同時,需要利己!但是我們加一個前提,就是握手時我們先伸手,禮尚往來,長久經營,和做生意的道理如出一轍。主動尋求機會,這是差距其三。

總結一下,由内而外的自信、有理有據的勇氣、思路清晰的主動,是我目前觀察到的營運之間的差距。當然,以上隻是基于自己的觀察得出的總結,反觀自己,這些年的職場生涯能做到以上行為的時刻也是屈指可數。不過我相信,把這些能力定為自己成長的目标,應該是不會錯的。

二、如何培養自己的輸出能力—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獨立思考的反義詞是人雲亦雲,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工作群裡拍馬屁的經曆,大緻就像上司說了一個業務觀點,然後會有一個帶頭的立馬在下面跟上:【強烈贊同,堅決支援!】用不了3分鐘,大家就在後面就開始接長龍了。

這個例子其實有點不恰當,但我想說的重心是,我們很多時候在後面接龍,也不完全是為了拍馬屁,而是懶得思考:大家都跟了,我陪一個咯,内容看不看都沒關系的。

是的,獨立思考的克星是懶惰,思維的懶惰要比行為的懶惰更可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反過來說,如果習慣了獨立思考,那輸出能力會水到渠成。

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我總結一下,遇事就經常問自己兩個問題:為什麼這麼做?鎖定行為動機,明确目标;憑什麼這麼做?鎖定具體資源,明确可行性;

那老是問自己又沒有答案怎麼辦?那就是自己能力還不夠!拒絕白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 專業知識積累:紮實掌握網際網路營運的基本知識體系,搭建成熟的營運架構認知,包括但不限于使用者營運、商品營運、市場營銷、新媒體營運等領域的理論與實踐,了解并關注行業動态,及時學習和掌握新的營運理念和技術。
  • 資料分析能力:通過實踐提升自己的資料分析能力,就幹Excel幹到精通就完了,學會運用資料指導營運政策,形成資料驅動的營運思維,從資料中發現問題、驗證假設、優化方案。
  • 文案撰寫與編輯:無論是策劃活動、編寫推文還是制作營銷材料,都需要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可以多閱讀優秀的文案案例,不斷練習寫作,提高自己的資訊提煉能力和創意表達技巧。
  • 溝通交流能力:營運經常需要與内部團隊(如産品、設計、技術等)及外部合作夥伴(如媒體、供應商等)溝通協作,清晰、準确地傳達意圖,并能了解和吸收各方意見,整合資源推動項目成功。
  • 持續學習與反思:定期回顧自己的工作成果,對成功的案例進行複盤總結,對失敗的嘗試進行深度反思,然後留下痕迹,不限形式!

最後一點非常關鍵,可以開一個自己的訂閱号,也可以朋友圈記錄,也可以小紅書,這裡說一下為什麼要記錄在公衆平台上呢,很簡單的道理,以後小米的智能家居都萬物互聯了,你說咱們作為一個營運還不得多串串門嘛,一切為了更好的成長!

三、個人經驗包—項目瓶頸突破方法論與營運日常工具梳理

項目制是大家工作中遲早會遇到的工作形式,它本身的優點有很多,于個人而言更多是組織協同力與快速拿結果能力的提升。然而從方案的制定、落地執行、過程管理、結果複盤,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瓶頸。我直接說個人整理到的解法:

  1. 明确瓶頸問題:首先,需要對目前遇到的瓶頸有清晰的認知和定義,這可能涉及使用者增長放緩、使用者活躍度降低、轉化率下降、留存率不足等方面。收集并分析相關資料,找出具體的問題點。
  2. 深度分析原因:通過資料分析、使用者調研、競品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問題背後的原因,比如産品功能是否滿足使用者需求、使用者體驗是否存在痛點、市場環境是否發生變化、推廣管道效果是否減弱等。
  3. 設定目标與政策:根據問題診斷結果,重新設定有針對性的目标,并制定相應的突破政策。例如,如果是使用者增長遇到瓶頸,可以考慮調整獲客政策,尋找新的流量入口;若是使用者活躍度低,則需優化産品功能,提升使用者粘性,或者策劃更有吸引力的活動。
  4. 實施改進措施:依據制定的政策,實施具體的改進措施。如優化産品功能,改進UI/UX設計,開展使用者召回活動,拓展新的推廣管道,調整定價政策,加強社群營運等。
  5. 監控與回報:在實施改進措施後,實時監測各項關鍵名額的變化,通過A/B測試等方式驗證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據回報結果進行快速調整和優化。
  6. 持續疊代優化:突破瓶頸并非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恒地進行疊代和優化。即使短期措施見效,也要着眼于長遠發展,持續優化産品與服務,适應市場變化,創造更多增長點。

在整個過程中,團隊協作與跨部門溝通也非常重要,確定在解決瓶頸問題的過程中,能夠調動内外部資源,形成合力。

那以上的工作内容裡,又會涉及到不同形式的營運工具使用,在這裡,我也整理收集了平台營運實用及常用的工具,分享給大家。

資料分析與統計工具

  • 最實用的就是Excel~!YYDS!
  • 百度統計:針對國内市場的網站流量統計
  • Flurry / Firebase:移動應用資料分析
  • BDP個人版:報表與資料可視化
  • Tableau:商業智能和資料可視化工具

使用者擷取與管理工具

  • 這種一般以站内自營運的工具為主,如APP的PUSH、站内信和合作管道的短信,外部常見的有以下:
  • SEM/SEO工具:百度推廣、Google AdWords、SEMrush、Ahrefs
  • 社交廣告投放平台:騰訊社交廣告如朋友圈、視訊号投放、微網誌廣告等
  • 使用者行為追蹤工具:Hotjar、Mouseflow
  • EDM郵件營銷工具:Mailchimp、Sendinblue、騰訊企點等

内容創作與編輯工具

  • 微信編輯器:如秀米、135編輯器、i排版等,用于微信公衆号文章美化
  • 線上文檔協作:語雀、釘釘、石墨文檔、騰訊文檔
  • 内容管理系統(CMS):WordPress、Wix、Shopify等
  • 圖檔編輯與設計工具:傻瓜式的有美圖秀秀、創客貼、其次Canva、Photoshop、Figma、Sketch
  • GIF動圖制作:Soogif
  • 視訊剪輯工具:Adobe Premiere、Final Cut Pro、剪映等

社交媒體管理工具

  • Hootsuite:社交媒體賬号統一管理與釋出
  • 微網誌、微信企業号背景管理平台
  • 易企秀、MAKA、創客貼:H5頁面制作
  • 小程式開發工具:微信開發者工具、支付寶小程式開發者工具等

項目管理與協作工具

  • Trello、Asana、Jira:任務配置設定與進度跟蹤
  • Slack、釘釘、企業微信:即時通訊與團隊協作
  • Zoom、騰訊會議:線上會議與遠端協作
  • Git、GitHub、GitLab:代碼版本控制與協作

使用者調研與問卷調查工具

  • 騰訊問卷、SurveyMonkey:建立線上問卷進行使用者調研
  • 使用者訪談與回報平台:Usertesting、UserVoice

SEO優化與關鍵詞研究工具

  • Ahrefs、Moz、5118:關鍵詞排名和外鍊分析
  • SEO助手插件:如Keywords Everywhere、SEOquake等

活動策劃與落地頁制作

  • 活動報名與票務系統:活動行、Meetup等
  • 頁面建構工具:Unbounce、Leadpages、Tars.io等,用于制作高轉化率的落地頁

二維碼生成與短鍊工具

  • 草料二維碼、聯圖二維碼:生成二維碼
  • 新浪短鍊、Bitly:生成短連結,便于分享與統計點選資料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際營運過程中,工具的選擇應結合業務需求、預算以及團隊協作習慣等因素綜合考慮。

其實問題的出現并不可怕,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這裡同時也要借用西遊記的一句話,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本文由 @阿湯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