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間再縮短,檢查“當日清”! 濱醫附院影像科再造流程友善群衆就醫

作者:濱州網

“看病幾分鐘,做檢查卻要等半天。”一提到醫院的影像檢查,很多市民就倍感頭疼。

但影像檢查是許多入院患者必須要做的檢查項目,從一個資料也可以表明,2023年,濱醫附院全年完成影像檢查60多萬人次,平均每天有近2000名患者需要做影像檢查。

病人多,影像裝置人員有限,很多醫院想擴充裝置,但空間有限,影像檢查就成了很多三甲醫院的瓶頸,特别是在大城市,一個普通的CT、MRI檢查可能需要等幾天甚至幾周時間。

影像檢查候檢時間長既是患者的“痛點”,也是個大醫院迫切想要解決的難題。

縮短患者等候時間,又不能讓檢查品質“縮水”。為此,濱醫附院影像科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從改進硬體設施到軟體條件,從流程再造到AI助力,各個方面共同發力,隻為友善患者就醫。

時間再縮短,檢查“當日清”! 濱醫附院影像科再造流程友善群衆就醫

軟硬體雙提升 候檢時間縮短一半

影像檢查雖然是不少患者倍感頭疼的項目,但這項檢查對于臨床疾病的診斷,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從2022年開始,濱醫附院影像科從硬體軟體雙方發力,使入院患者影像檢查等待時間一縮再縮。

“影像檢查,必須依靠裝置才能對患者進行檢查。”濱醫附院影像科主任姜興嶽表示,得益于國家政策與醫院支援,從2022年開始,醫院的影像裝置數量有了明顯增長,目前,科室擁有國際上最先進的CT裝置7台,核磁共振裝置8台,DR裝置4台,放眼整個魯北地區,擁有此數量影像裝置的醫院也是屈指可數。

而除了裝置,濱醫附院影像科的人員每年都在增加,目前,科室共有118名醫護人員,在周一周二患者較多的情況下,足以應對所有檢查裝置全負荷運轉狀态。

現在,濱醫附院影像科已經完全實作患者檢查“當日清”,除了裝置人員助力,更得益于影像科24小時無休的工作狀态。

“周一周二比較忙的時候,我們所有的裝置全部開機,從業人員就位,從早上7點半開始,中午不休息,晚上會做到10:30 甚至11點,11點以後還有值班人員,保證當日所有檢查全部結束,我們才下班。”姜興嶽說。

為何要做到這個程度?

“一切為患者考慮!”姜興嶽說,患者來就醫,當日做完檢查拿到報告,當日完成就醫流程,第二天就不用再來了,大大節省了患者的就醫時間,提高了就診的便捷性,也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驗,讓患者覺得影像檢查并不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通過硬體軟體兩方面的提升,濱醫附院影像科工作取得了實質性成績:從2021年2023年兩年間各項檢查等待時間來看,CT平均等待時間從原來的60分鐘縮短至26分鐘,DR平均等待時間從原來19.6分鐘縮短至11分鐘,核磁共振平均等待時間從198分鐘縮短至136分鐘,各項檢查等待時間平均縮短一半。

時間再縮短,檢查“當日清”! 濱醫附院影像科再造流程友善群衆就醫

再造流程 進一步友善患者預約就醫

為患者節省就醫時間,很大一部分工作要做在就診之前。很多市民也深有體會,前往醫院就醫,先在網絡上進行預約,可大大節省等待時間。

為進一步解決人民群衆看病就醫的急難愁盼問題,改善全過程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不斷提升群衆看病就醫滿意度,濱醫附院推出36條工作措施全力助推醫院就醫體驗提升。其中提升患者診前體驗第一條便是推廣檢查檢驗項目全預約。

“對此,我們影像科也進行了研究部署,再造預約就診流程,進一步友善影像檢查患者預約就醫。”姜興嶽表示。

原來,患者來到醫院做影像檢查,需要醫師開具醫囑,患者再前往影像科現場檢查,而現在,濱醫附院正陸續健全線上線下一體化檢查檢驗全預約模式,由患者自助預約相關檢查檢驗時間段,減少患者不必要的現場等待和擁擠,統籌安排檢查檢驗時間,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品質。

“住院患者臨床開具檢查申請單以後,可以直接通過網絡系統進行預約,預約好檢查時間和地點後,臨床護士會給患者相應的預約單,患者就根據時間地點就可以直接去檢查了。”姜興嶽說,現在門診也慢慢向自助預約方面靠攏。

對門診需要做影像檢查的患者來說,目前濱醫附院已經有多種預約方式,可以直接到影像科登記處預約,可以直接從系統上預約具體的時間和地點,還可以從醫院自助報道裝置上預約,多種預約方式大大簡化了就診流程,提高了患者檢查效率。同時,醫院公共區域的自助裝置也在慢慢增加,以滿足患者自助預約需求。

時間再縮短,檢查“當日清”! 濱醫附院影像科再造流程友善群衆就醫

多方助力 提高影像出片效率

很多患者有疑惑,有些影像檢查幾分鐘就結束,複雜的檢查最多也不過半個小時,但出片卻需要等待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對此,姜興嶽也給出了解釋。

“患者影像檢查結束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醫生需要對檢查生成的圖像進行閱片,看看患者到底是什麼樣的疾病。”姜興嶽表示,其實在影像檢查中,閱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一名CT患者可能就會有上百幅圖像,一天我們可能有上千名患者,但是閱片醫生有限,是以出片肯定需要一定時間,希望患者能了解。”

近年來,濱醫附院着力推進“三縮短”工程。縮短患者從進院到診室、從診室到檢查室、從檢查完成到報告出具時間,在鞏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資訊化手段,優化内部流程,提高服務效率,進一步減少患者在就醫各環節的等候時間,改善就醫體驗。

為了進一步縮短出片時間,影像科人工智能助力,“AI閱片”大大提高了閱片效率。

另外,在濱醫附院影像科,黨支部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科室目前有40名黨員,我們将黨建與科室工作密切融合,黨員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大大的提高了科室的工作效率。”姜興嶽說,除此之外,科室還制定了激勵政策,實作多勞多得,提高大家工作效率。

但有時候,數量和品質是一個沖突體。“不能為了一味追求數量忽視了品質,無論是檢查圖像的品質,還是報告的品質都非常重要,必須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不斷提高效率。”姜興嶽表示,濱醫附院影像科每月至少進行一次品質控制檢查,醫院的門診部、醫務處也會定期進行督導檢查,確定數量與品質同時“線上”。

多方努力下來,濱醫附院影像科的閱片效率大大提高,像比較複雜的冠狀動脈CTA檢查,原來24小時才能拿到報告,現在隻需要12小時。

時間再縮短,檢查“當日清”! 濱醫附院影像科再造流程友善群衆就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