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婦在山洞内撿到半截鋼絲繩,有人出價五千想買農婦卻堅決不賣

作者:楠楠解說

西北陝西的一個小山村裡,住着一戶人家——劉月娥和丈夫馬曉峰。一家人過着貧困卻淳樸質樸的生活,靠種地為生。

雖然日子清貧,但劉月娥從不抱怨,過着知足常樂的生活。

農婦在山洞内撿到半截鋼絲繩,有人出價五千想買農婦卻堅決不賣

2009年6月的一個清晨,劉月娥一如既往地起了個大早,準備去山上采些新鮮嫩綠的竹筍。陽光懶洋洋地撒在她略顯粗糙但充滿堅韌的臉龐上,她臉上洋溢着期盼的神色。

一手提着竹籃,劉月娥迎着清晨的微風,踏上了前往山上的小路。

"希望今天能采到不少竹筍,賣個好價錢,好讓家裡的夥食也能跟着多一些營養。"一路上,劉月娥心裡暗暗祈禱。

山路崎岖,但她格外小心翼翼,生怕絆了一跤。

就在劉月娥專注尋找竹筍的時候,天空漸漸陰沉沉的,烏雲密布。很快,一陣狂風暴雨襲來,大雨傾盆而下,劉月娥趕忙尋找避雨所在。

農婦在山洞内撿到半截鋼絲繩,有人出價五千想買農婦卻堅決不賣

她發現不遠處有一個山洞,便匆匆躲了進去。

進入山洞後,劉月娥的眼前是一片詭異的景象 - 到處都是動物的骸骨和殘骸,看來這裡曾經是某種野獸的住處。

劉月娥不安地環視四周,生怕會突然有野獸闖入。就在這時,一個堅硬的金屬物體無意中掉在了她手中。劉月娥被冰涼的物體吓了一跳,下意識地将它甩了出去。

寶藏現世惹争鋒

農婦在山洞内撿到半截鋼絲繩,有人出價五千想買農婦卻堅決不賣

狂風暴雨過後,陽光重新普照着世間。劉月娥小心翼翼地将那根半截鋼絲繩從地上拾起,仔細端詳。

"這可真是稀奇古怪啊,一根普通的鋼絲繩怎麼會有這般奇特的造型?"劉月娥心中疑惑重重,卻也被這個發現深深吸引住了。

随後,劉月娥繼續上路傳回村子。來到一處十字路口時,她看見一群村民正圍觀着什麼,于是也好奇地走了過去。

原來,這是村裡數一數二的象棋高手趙宏雲老先生正在和一位年輕人對弈切磋。

農婦在山洞内撿到半截鋼絲繩,有人出價五千想買農婦卻堅決不賣

看見劉月娥加入了觀衆的行列,趙老爺子熱情地招呼道:"月娥啊,要不要也下一局?我這個對手可差着呢!"說完還狡黠地一笑。

趙老爺子的棋藝在村裡是出了名的,劉月娥自己也頗有幾分姿态,便笑着應下了。

不一會兒,年輕人就輸了棋。看熱鬧的村民們齊聲讓劉月娥挑戰趙老爺子,于是劉月娥坐到了棋盤前。出人意料的是,這一次趙老爺子連輸了兩局。

在歡呼雀躍的人群中,劉月娥無意中拿出了那根形似鋼絲繩的寶貝。"今天運氣這麼好,大概是這根鋼絲繩給我帶來了好運吧!"她笑着對大夥說。

農婦在山洞内撿到半截鋼絲繩,有人出價五千想買農婦卻堅決不賣

說罷,便将那根半截"鋼絲繩"遞到衆人面前,讓大家近距離欣賞。

趙老先生拿過來仔細端詳片刻後,臉上的神情凝重起來。

在場的村民們一聽到這個驚人的價碼,無不嘩然失聲。劉月娥雖然也被吓了一跳,但還是婉言謝絕了。這個珍貴的寶物她暫且舍不得輕易賣掉。

可趙老先生對這塊玉雕情有獨鐘,竟當即加了一口氣,聲稱願意支付高達5000元購買!這個天價,再一次引來現場一陣嘩然。

農婦在山洞内撿到半截鋼絲繩,有人出價五千想買農婦卻堅決不賣

人人都望着劉月娥,期待她會作何決定。面對如此重金寵毒,劉月娥還是堅定地搖了搖頭,拒絕出手。她連忙将這塊神奇的玉雕小心收起,頭也不回地匆匆離開了那裡,生怕再有其他人對此心生觊觎。

疑雲密布現世解

匆匆回到家中,劉月娥将在村口發生的一幕幕向丈夫馬曉峰講述了一遍。當她拿出那根半截"鋼絲繩"時,馬曉峰的眼睛為之一亮。

"這可不是什麼普通的鋼絲繩啊!"馬曉峰接過來把玩端詳,語氣十分肯定,"造型如此獨特,還有個狗頭造型,肯定是古代的某種玉器,價值應當不菲。

農婦在山洞内撿到半截鋼絲繩,有人出價五千想買農婦卻堅決不賣

劉月娥聽罷,不禁吓了一跳:"真、真的嗎?可是趙老先生和村文書也是這般說法啊。"

馬曉峰點點頭,說:"我們明日就帶着它去城裡請教古董商家,看看到底是何種寶貝。"

第二天一大早,夫妻二人就帶着這枚"狗頭鋼絲繩"往城裡趕。首先,他們來到了一家老字号的古玩鋪。老闆見狀,當即熱情招呼二人入内,并将他們領至了一處隐蔽的地方。

馬曉峰小心翼翼地将玉器遞給老闆,那位老闆立馬拿出放大鏡仔細觀察起來。可過了良久,他還是皺起眉頭,一臉迷惑:"這件東西。。。我實在看不出是何種材質和器物。

農婦在山洞内撿到半截鋼絲繩,有人出價五千想買農婦卻堅決不賣

聽到這話,馬曉峰頓時黯然神傷,他原以為這家老字号定能給出解答。無奈之下,他隻好繼續上門尋訪其他古玩行家。

可是不論是去哪一家,得到的回複都是一樣 - 無人能确定這器物的真實身份。

就在馬曉峰頗為洩氣之時,他無意中來到了一座博物館。抱着最後一線希望,他将玉器呈現給館内的專家學者。那位專家一見之下,便嚴肅起來,面露難能可貴之色。

馬曉峰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居然無意中撿到了如此珍貴的文物,當即喜出望外。但很快,他又開始深思熟慮起來 - 身為普通百姓,他們夫妻二人如何才能給予這件寶貝應有的待遇?難道要将它私自珍藏?那可就太過自私了。

農婦在山洞内撿到半截鋼絲繩,有人出價五千想買農婦卻堅決不賣

抉擇時刻價值思維

得知手中的這根"狗頭鋼絲繩"竟然是漢代極為珍貴的玉繩紋龍環後,劉月娥簡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劉月娥不由得回想起先前在村口,趙宏雲老先生和村文書那熱切渴望購買這件"寶貝"的神情。當時她隻是直覺這件東西并非凡品,但沒想到它竟是舉足輕重的文物珍寶。

如果當時她一時糊塗,真将它售賣給了他們,那可就太令人遺憾了。

農婦在山洞内撿到半截鋼絲繩,有人出價五千想買農婦卻堅決不賣

"要是賣掉了,隻怕這件國寶就要失傳了。"劉月娥暗自思忖,"不過拿着它也實在頭疼,一不小心就可能讓盜賊觊觎上了。

家境貧寒,實在讓人為難。可是,作為發現者,他們又理所應當地肩負起了保護和珍惜這件文物的重任。該如何抉擇?售賣還是留存?兩種選擇都讓劉月娥為之傷神。

劉月娥愣住了,半晌沒說話。馬曉峰繼續說道:"這件寶貝流傳了幾千年才被我們撿到,可見它注定就是屬于國家的無價之寶。

我們這些窮苦百姓,也沒有能力好好保管它,反倒會給它招來禍患。還是将它交給國家,由專業人士妥善保護,這樣才算是對得起這件寶貝的曆史淵源。

農婦在山洞内撿到半截鋼絲繩,有人出價五千想買農婦卻堅決不賣

聽到丈夫的這番話,劉月娥心頭一陣感動。是啊,他說得太有道理了。一件如此珍貴的文化瑰寶,應當屬于全中國人民才是。

于是,劉月娥深吸一口氣,堅定地說:"好!就這麼決定了。咱們将它無償捐獻給國家,它終于可以回到它該回到的地方了。

丈夫點點頭,面露欣慰之色。兩人就這樣作出了一個深思熟慮的選擇 - 将撿到的這件國寶級文物毫無保留地捐獻給國家,供後人永久保護和研究,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

尊重回饋雙向共赢

農婦在山洞内撿到半截鋼絲繩,有人出價五千想買農婦卻堅決不賣

作出将玉繩紋龍環無償捐獻給國家的決定後,劉月娥有些五味雜陳的複雜心情。一方面,她為丈夫馬曉峰的高尚情操而感到無比自豪;另一方面,她也有些于心不忍,畢竟這可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寶貝啊,白白地送出去未免太可惜了。

不過,轉念一想,這份決定确實是對的。雖然他們家境貧寒,但終有一日還是能夠靠雙手勞動走出窮困。而将國之重寶毫無保留地獻給祖國,無疑是他們這些普通百姓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于是,懷着十分複雜的心情,劉月娥決定将丈夫的這一決定告知趙宏雲老先生和村文書。她深知,肯定會引來這兩人的一番反對和不滿。

果不其然,等劉月娥找到趙老先生,将丈夫的打算娓娓道來時,趙老先生先是一臉的錯愕,随即眉頭深鎖,似乎下定決心要争辯幾句。

農婦在山洞内撿到半截鋼絲繩,有人出價五千想買農婦卻堅決不賣

但出乎劉月娥的意料,趙老先生沉吟片刻後,竟然認真地點了點頭,露出一副贊許的神情。

"你們這個決定很好!那麼珍貴的文物,确實應該交由國家妥善保管。"趙老先生由衷地說,"隻要它能夠被很好地珍藏和發揚光大,哪怕一分利益也不從中牟取,都是值得的。

劉月娥松了一口氣,對于趙老先生的這番話,她是萬分敬佩的。

随後,劉月娥又前往拜訪了那位熱情洋溢的村文書。出乎意料,村文書聽完她的叙述後,也是滿懷了解和支援。他說,能将這樣的國之重寶毫無保留地捐贈出來,劉家夫婦确實英勇無畏、懷揣祖國大義。

農婦在山洞内撿到半截鋼絲繩,有人出價五千想買農婦卻堅決不賣

作為文化人,他自然更加認同這種選擇。

看到家鄉這兩位德高望重的長者都能夠了解并支援他們的決定,劉月娥的心中充滿了欣慰。沒錯,盡管暫時看不到任何直接利益,但他們所做的選擇卻是對祖國文化事業的最大貢獻,是與國家和諧共赢的展現。

珍視文物傳承精神

劉月娥和馬曉峰毅然決然地将這件國寶級文物玉繩紋龍環無償捐獻給了國家,這一消息在村裡很快就傳開了。

農婦在山洞内撿到半截鋼絲繩,有人出價五千想買農婦卻堅決不賣

起初,有些人對此表示惋惜,認為劉家白白錯過了一筆巨大财富。

但更多的村民卻對劉家夫妻的這一選擇揚揚自得、衷心贊賞。是啊,一件國之重寶,自然應當屬于祖國和人民。将它獻給國家,受到專業人士的保護和研究,不僅能夠讓它代代相傳,也必将為中華文明的發揚光大做出卓越貢獻。

"劉家人可真是太不凡了!舍得将如此珍貴的玩意兒白白送出,實在可歎服!"

"沒錯,正因為有這樣質樸善良的百姓,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才得以源遠流長啊!"

農婦在山洞内撿到半截鋼絲繩,有人出價五千想買農婦卻堅決不賣

對于鄰裡們的肯定和贊譽,劉月娥和馬曉峰顯得很是謙遜。他們強調,捐獻玉繩紋龍環給祖國,不過是應盡的一點微薄之力而已,并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這麼多年來,我們中華民族一直都在傳承着燦爛的優秀文化。"馬曉峰說,"我們普通老百姓,理應為能更好地保護和發揚光大這種文化傳統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劉月娥也接着說:"是啊,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都應該懷着熱忱之心愛護這璀璨的文明。隻要大家都能如此,它就一定能代代相傳,永不磨滅。

夫妻二人謙遜的話語引來現場一陣熱烈的掌聲。大家為他們感到無比自豪和欽佩。是啊,他們雖然隻是普通的農民,卻心系祖國和文化的發展,用實際行動為之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農婦在山洞内撿到半截鋼絲繩,有人出價五千想買農婦卻堅決不賣

正是這種精神,激勵着無數平凡的中國兒女繼續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從曆史的角度看,也正是由于無數個體用心呵護,我們的文明才得以綿延數千年、薪火相傳直至今日。

是以,讓我們像劉家人一樣,都懷揣着對祖國文化的那份熱忱之心,用自己的方式為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吧。隻有這樣,燦爛的中華文明之光才能永不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