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前言: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嘗試将意識轉換到電子裝置上,人類就能永生......”一直以來,人類都抱有這種将科技融入生活的憧憬。如今這種憧憬也逐漸成為可能,通過電子裝置将人的意識轉存,這種科學和技術也漸漸接近現實。但意識上載後真的會實作永生嗎?這些問題無疑讓人們對電子裝置存儲的“免死金牌” 談之色變。

一、 你也可以永生!

幾十年前,意識上載還隻是科幻電影中才能實作的夢。但随着科技的發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崛起,人們對将“意識上載”相關技術也逐漸展開探讨。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流浪地球2》中的數字生命

『意識上載』話題異常火爆,人們開始紛紛讨論這一技術是否就能令人永生。

雖然大家都紛紛讨論到這一技術,但“意識上載”究竟是何物呢?

簡單來說,所謂意識上載就是将人類大腦中的思想、意識等資訊通過技術手段錄入到電子裝置中。

按照科學家們的預言,這一技術一旦實作将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變革,令人類擁有了和機器完全一樣的永生模式。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我們都知道大腦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器官,它不僅僅操控本身貿,更是人體中所有器官群組織的大總管。

除此之外,它還擁有着海量的存儲空間,能夠容納海量的資訊。

可以說,我們現在的所有知識和經驗都是依賴大腦來儲存的,沒有了大腦意識,我們将會變成一個“白紙”。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換句話說,隻要大腦還在,人類就可以永生下去。

而“意識上載”技術就是針對這一特點而展開的研究。

這一技術一旦實作,可以将人類所有的記憶、思想、知識等資訊經過特殊技術手段錄入到電子裝置中,使其得以永存。

正因如此,意識上載技術一旦實作,将會為人類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永生模式。

那麼,意識上載技術到底有多大的難度呢?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其實大家不妨将意識上載技術想象成一張巨大的拼圖遊戲。

在這張拼圖中,擁有數量無數的拼圖塊,而每一個拼圖塊都代表着人類的一種記憶、一種想法或是一種技能。

要想實作意識上載,就必須将所有記憶、想法和技能都從大腦中分解出來,然後再一點一點地拼湊在一起。

而要做到這一點,對于科學家們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目前的技術水準并不完全能夠滿足這一要求,是以在意識上載技術上取得突破還需要時日。

但盡管如此,科技領域的發展速度依然是演進迅速的。

目前,科學家們不僅僅發現了人類大腦中的神經網絡結構,還成功解讀出了人腦中的巨量資訊,這無疑為意識上載技術的實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随着技術的不斷發展,意識上載技術最終會迎來突破,開辟出人類的全新未來。

二、 意識上載後,“你”還是你嗎?

盡管意識上載技術有望為人類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永生模式,但随之而來的也将會是一系列的問題。

其實從根本上看,意識上載到底是科學技術,還是一個生命形态的延續?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盡管意識上載技術可以将人類所有的記憶、想法和技能都存儲到電子裝置中,但存在于電子裝置中的隻是這些資訊的一個完整副本,而并不是人類意識的真實形态。

意識本質上是一種生命的存在模式,它在人類出生的那一刻就定格在了人類的大腦中。

隻要大家還記得,在孩童時期,我們都曾經被問到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你記得自己在出生之前的事情嗎?”

或許大家都被這個問題給弄得有些莫名其妙,但事實上,這個問題也是為何科學家們一直難以開發成功意識上載技術的原因。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這是因為大家自己都沒有辦法記得在出生之前的事情,更不用說将自己的意識存儲下來了。

這也就意味着無論大家如何努力,也無法從大腦中提取出痕迹。

是以,大家能清楚地看到,意識上載技術隻是一種科學技術而已,它并不能改變生命本質。

意識上載技術盡管可以為人類帶來新的生命模式,但人類還是需要通過正常的生殖方式産生後代,才能夠真正的延續生命。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正因如此,意識上載技術雖然能讓人類實作新的生命形式,但其本質上卻并非是一個生命的延續。

換句話說,即使實作了意識上載,也隻是将人類思想和記憶等資訊存儲在了電子裝置上,而并非是将人類的大腦本身存儲在了電子裝置上。

也就是說,即使将人類的意識存儲在了電子裝置上,人類大腦仍然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隻有通過自己的繁衍才能實作生命的真正延續。

三、 意識上載技術還有更大的局限性

雖然意識上載技術有望為人類帶來新的生命形式,但從根本上看,科學技術更多的隻是為“知識”和“思想”等資訊“備份”技術,而非為了“永生”。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尤其是面對科學家們對“資訊”和“大腦活動”這兩個概念的喧嚣讨論,人們不禁要問,電子裝置上的資訊和人類大腦活動這兩者到底是何關聯?

大家不妨先從電子裝置上的資訊入手來思考這個問題。

在人們的一般認知中,資訊是可以備份并還原的,畢竟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見到人們備份重要資訊的場景。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對于電子裝置上的資訊來說,大家可以通過電子裝置将電腦和手機中的重要資訊備份到雲端上,隻要出現丢失的情況,還可以将這些資訊從雲端重新下載下傳到電子裝置中。

而對于人類大腦活動來說,其實和電子裝置上的資訊沒什麼差別。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大家都知道,大腦活動都是通過神經元來完成的,這些神經元會根據人類身體中的各種感覺和思考完成神經元連接配接的腦電波傳導,而這些腦電波傳導中就蘊藏着人類的所有記憶、感受、想法等資訊。

這些腦電波傳導将會在大腦中形成單獨的獨一無二的場景,而這些場景就是大家生活中使用的資訊。

由此可見,電子裝置上的資訊和人類大腦活動這兩者并沒有什麼差別。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而作為載體的電子裝置,從它的本質角度來看,它隻是一個存儲工作,和硬鐵上數字化資訊并無差異。

換句話說,無論大家将多麼可觀的資訊都存儲到電子裝置上,它也不會成為一個新的生命個體,而隻是為人類提供備份資訊的一種工具。

也就是說,盡管意識上載技術能夠将人類的所有思想、記憶、技能等資訊都存儲到電子裝置中,但電子裝置本身卻無法成為一個新的生命載體。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也就是說,無論大家如何努力,也無法将人類大腦的思想、技能和記憶等資訊複制到另一個新的生命個體中。

此外,即便科學家們能夠找到一種方法,将電子裝置中的資訊複制到其他生命個體中,但也無法保證複制出來的生命個體會有自己的思考和意識。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從科學技術的角度看,雖然人類大腦和電子裝置上的資訊都可以被複制并儲存,但無法保證複制出來的新生命個體具有自主思考和意識。

筆者認為

即使意識上載技術在技術和理論上都達到了可以完整不間斷轉移的程度,到目前為止,大多數人期待的意識上載也隻是在腦機接口類的應用技術中。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隻是為“大腦”這個硬體開放更多的資訊通道,它并不是“上傳意識”而是簡單的“複制意識”,在晶片上仿造出一個與本人相同的意識或隻是存儲本人的記憶。

雖然意識上載技術毫無疑問是人類科技和生物學發展的新契機,該技術某種意義上是人類的延續,但并不是意識本身的延續。

因為大腦中的神經元具有很多特異性,并且互相之間的連接配接也是異常複雜的。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盡管現在的科學家們已經可以通過一定的手段對大腦中的一些神經元進行刺激,但仍然無法将大腦的“資訊”完全複制到另一個大腦上。

是以,即使科學家們能夠實作将大腦中的資訊複制到電子裝置上,但也無法保證複制出來的大腦資訊和原始大腦資訊完全一緻。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而面對意識的“資訊”和“大腦”不可逾越的局限性,筆者還認為意識上載技術所能承載的也隻是一個“複制體”,而并非“永生”。

畢竟在隻進行細微修改大腦結構的基礎上,隻是為意識建立了另一個“載體”,并沒有改變意識本身。

所謂“永生”,其實也隻是讓依托在“大腦”這個硬體上的意識,就算這個大腦“過期”了,還能在另一個複制的大腦上獲得“新生”的複制體再生。

将意識上傳至電腦,就能實作永生?上傳後,“你”還是你嗎?

既然複制體并不能改變“永生”的本質,不如放下所謂“永生”,多珍惜眼前“有限生”的時間與每一次“熱烈心動”的綻放。

“花開有時,人生無限,但人生問世方為花開。”既讓我們學會珍惜眼前,也讓我們對科技發展保持無盡期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