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耶倫還未離華,拉夫羅夫到了,特意給中方打招呼:俄高層有大變動

作者:主持人劉美希

耶倫還未離開中國,拉夫羅夫就到了,全程不系領帶,要與中方談兩件大事,具體内容是什麼?在整個行程中,拉夫羅夫全程不系領帶,這項細節釋放了怎樣的信号?

從4月4日起,美國财長耶倫展開為期6天的訪華行程。雖然耶倫竭力給自己打造可親形象,試圖與中方拉近距離,但在核心的實質性問題上,中美依然沒有取得什麼進展。耶倫訪華的唯一成果,是與中方敲定中美經濟第四次工作會議的日期。更讓耶倫尴尬的是,她在會談中要求中國“不得幫助俄羅斯”,結果在4月8日,俄外長拉夫羅夫就抵達北京,開啟為期兩天的訪華行程。這個時候,耶倫還在北京。對美俄高層來訪,中方的态度截然不同,對耶倫訪華是“經過中美雙方商定”,對拉夫羅夫訪華則是“中方邀請”。由此可見,中俄關系與中美關系的差異。

耶倫還未離華,拉夫羅夫到了,特意給中方打招呼:俄高層有大變動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拉夫羅夫訪華,從下專機到與中方人員交流,全程都沒有系領帶。在國事通路中,系上領帶是外交慣例。不過,此前就有高層會晤時,特意不打領帶,以展現雙邊關系融洽的情況。在去年8月,中國外長王毅通路新加坡,與新外長維文進行會談。在接待王毅時,維文沒有打領帶,并就此對王毅外長道歉。随後,王毅拿掉了自己的領帶。有分析認為,維文是有意不系領帶,給中新會談營造輕松、融洽、友好的氛圍。王毅摘下自己的領帶,則彰顯中國外交堅持國家平等的立場。拉夫羅夫不系領帶,或許也是有這方面的想法。

耶倫還未離華,拉夫羅夫到了,特意給中方打招呼:俄高層有大變動

對這次俄羅斯外長來訪,此前我們曾提到過,很可能與俄烏沖突有關。現在,烏克蘭形勢已經到了極其關鍵的時刻,相關方已經精疲力竭,距離最終勝利或失敗,就差最後一步。在這種背景下,各方的目光都投向中國。拉夫羅夫訪華後,德國總理朔爾茨也要來華,緊接着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可能就在近期,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将親自出馬,到訪中國。屆時,任期即将結束的美國總統拜登,會不會也用訪華作回應,值得外界關注。這些大國政要先後抵達北京,充分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已經是國際局勢的“執棋者”。中國的綜合實力已經非常強大,而且擁有巨大的潛力,使得大國政要必須前往北京,尋求獲得“砝碼”,讓局勢更偏向自己。

耶倫還未離華,拉夫羅夫到了,特意給中方打招呼:俄高層有大變動

此外,拉夫羅夫訪華,還有一件大事要與中方談,那就是俄羅斯高層很可能有較大變化。普京在近期獲得連任,但根據俄羅斯憲法規定,現任内閣将集體辭職,以組建新的高層團隊。從目前的情況看,已經擔任俄羅斯外長20年的拉夫羅夫,很可能就此卸任,繼承人或将是現任俄副總理諾瓦克。現在中俄保持了高度政治互信,這是兩國合作共赢的重要基礎。是以,拉夫羅夫在卸任前,會将俄羅斯高層的變動情況,提前給中方“通氣”,確定新的内閣團隊敲定後,中俄的合作、溝通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耶倫還未離華,拉夫羅夫到了,特意給中方打招呼:俄高層有大變動

有分析認為,俄羅斯在4月7日宣布拉夫羅夫接受中方邀請,8日專機就直飛北京。然而,俄外長來華的時間,就在耶倫通路期間,這不太可能是巧合。從耶倫的通路情況看,美國依然沒有以平等、公正、公平的态度面對中國,還想進行打壓和遏制,對中方“發号施令”。既然美國沒有誠意談,中方也不會慣着,馬上邀請了拉夫羅夫。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俄是反對美國單極霸權的關鍵力量。現在的國際體系,其不公正的情況盡顯無遺,改變這套秩序,就是中俄不容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