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斥資2500億的天河工程:從天上調水,是胡鬧還是壯舉?

作者:渣叔羅影
中國斥資2500億的天河工程:從天上調水,是胡鬧還是壯舉?

2016年9月,一場重要會議在青海省西甯市如期舉行,參加這場會議的有科學、水利、地理甚至是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的專家,衆人齊聚隻為讨論同一個話題——天河工程。

要知道,大陸的水資源配置設定極度不均,吃水問題一直都是百姓最關注的事情,但大多數人隻知道南水北調工程,對“天河工程”缺乏正确的認識。

中國斥資2500億的天河工程:從天上調水,是胡鬧還是壯舉?

公開資料顯示,天河工程的總耗資将達到2500億,計劃“從天上調水”,一旦建成,又将成為中國工程史的一大奇迹。

然而,自從“天河工程”誕生的那天起,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就對它的可行性展開讨論,不少人也對這項工程本身提出了質疑之聲。

中國斥資2500億的天河工程:從天上調水,是胡鬧還是壯舉?

那麼,天河工程的建造難度到底有多大?建成之後,又能為中國帶來怎樣的效益呢?

為什麼斥巨資建設天河工程

中國擁有廣袤的領土疆域,可以說是橫跨高中低三大緯度,是以各地氣候差異很大,有的地方常年幹旱,而有的地方降水頻繁,甚至經常出現暴雨、洪水等自然災害。

中國斥資2500億的天河工程:從天上調水,是胡鬧還是壯舉?

再加上地勢的原因,河流方向比較單一,很多地方常年處于缺水狀态,盡管我們平時感覺不到,但這樣的問題十分嚴重,困擾我們很多年。

整體來看,大陸的主要河流的流經方向是在南方地區,這一點從高清衛星地圖上就能輕松發現特征,南方的河流寬大,水流湍急,而北方的河流細的就像毛發一樣。

中國斥資2500億的天河工程:從天上調水,是胡鬧還是壯舉?

長江黃河就更不用說了,長江位于大陸南部,每年的流量大約為9600億立方米至9755億立方米之間,是以長江被認為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僅次于亞馬孫河和剛果河。

另外長江的平均流量大約是33,980立方米/秒,即便每年有大量的水流入大海,對南部地區的水資源平衡也造不成太大的影響。

中國斥資2500億的天河工程:從天上調水,是胡鬧還是壯舉?

相比之下,很多人覺得黃河是偉大的母親河,水流十分湍急,并且打流經北方許多地區,實際上,黃河水每年的流量隻有580億立方米。

何況這個數字還是根據黃河多年的平均流量來計算的,随時可能因為特定年份的降雨量、蒸發量以及其他環境因素而變化。

中國斥資2500億的天河工程:從天上調水,是胡鬧還是壯舉?

比如2022-2023年,黃河流域的徑流量僅有384.11億立方米,這麼小的水流量,根本沒辦法和長江相提并論。

大陸氣候多樣,南北降雨量差異較大,華南、華東、華中的降水量相對來說多一點,而北方地區的華北、東北、西北的降水量相對較少。

中國斥資2500億的天河工程:從天上調水,是胡鬧還是壯舉?

就拿廣東省來說,他們的年降水量大概在1500毫米至2000毫米之間,珠江三角洲地區可能更高,而北京市的年降水量隻有500毫米至700毫米,以夏季為主要降水期。

内蒙古降水就更可憐了,在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年降水量大約是300毫米至400毫米之間,冬天幾乎不下雨。

中國斥資2500億的天河工程:從天上調水,是胡鬧還是壯舉?

更讓人感到擔憂的是,北方人比南方人多,需要灌溉的農戶也多,人均用水量比較大,這就導緻北方陷入缺水的局面,有網友經常這樣調侃大陸的水資源分布情況:真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天河工程的大膽設想

正是因為這些外部環境的因素,我們國家很早就提出了“南水北調”的設想,當時的技術實力還不成熟,項目進展十分緩慢。

中國斥資2500億的天河工程:從天上調水,是胡鬧還是壯舉?

那時候甚至都沒有“天河工程”這個概念,對于我們來說,南水北調工程已經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工程技術最複雜的水利設施。

1952年10月30日,毛澤東在黃委會主任王化雲陪同下于開封北郊柳園口視察。

中國斥資2500億的天河工程:從天上調水,是胡鬧還是壯舉?

一直以來,毛主席心系百姓,面對“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黃河水患,他寝食難安,想盡一切辦法想要解決困擾了中國數千年的問題。

将來黃河水不夠用,需要從長江流域引入,專家團隊早就再次勘探許久,打算把通天河挖一個口子,用一條人水道連接配接黃河。

中國斥資2500億的天河工程:從天上調水,是胡鬧還是壯舉?

毛主席了解到這個計劃,激動地拍手叫好,到了1958年3月,中央準許興建丹江口水利樞紐初期工程,這是“南水北調”一詞第一次正式出現在中央檔案。

如今這項工程已經投入大量資金,造福了上億群眾,但随着人口的持續增長,用水的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如果推翻重建水利設施,必将導緻成本增加。

中國斥資2500億的天河工程:從天上調水,是胡鬧還是壯舉?

于是,人們才有了“天河工程”的大膽設想,2014年,中科院王光謙院士,第一次在自己的團隊内部提出“天河”的概念。

在課堂上,他對自己專業的學生講述了北方缺水的問題,要想讓全國水資源配置設定均衡,現在最劃算的可行性方案就是增加黃河流域的降雨量,從根源緩解缺水。

中國斥資2500億的天河工程:從天上調水,是胡鬧還是壯舉?

之後學生們開始讨論這個課題,有人說,可以利用大氣的流動性,在距離地面10千米的高空建設水汽引導設施,進而穩定的從南向北輸送水汽。

整個項目就像在天上開設運河,隻不過這條河沒有具體的管道輸送,隻是把水汽引到缺水地區,是以得名“天河工程”。

中國斥資2500億的天河工程:從天上調水,是胡鬧還是壯舉?

這個設想聽起來離譜,其實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過去十幾年,全球各地都在發展氣象科技,用攜帶特殊化學物質的“飛彈”實作人工降雨。

隻不過氣象飛彈的制造成本太高,發射時也要經過大量實際考察,必須條件事宜才能達到降雨的效果,缺點是效率太低。

中國斥資2500億的天河工程:從天上調水,是胡鬧還是壯舉?

經過計算發現,如果“天河工程”能夠成功建設,那麼每年北部地區的降水量會增加25億立方米,成效還是相當巨大的,目前主要是發射組網衛星,通過主動和被動多手段綜合,實作高精度探測。

這項工程建造難度不小,畢竟目前沒有大規模增加降雨的氣象工具,是以遭到很多人質疑,這是可以了解的。

中國斥資2500億的天河工程:從天上調水,是胡鬧還是壯舉?

目前大陸已經嘗試朝着這個方向發展,也許在不久的将來,這一設想真的能夠實作,為億萬百姓解決用水問題。

參考資料:

環球網——《“天河工程”被指倉促上馬 研究團隊未回應質疑》

南方新聞網——《打造潤澤粵西的“人工天河” 這個工程掀起建設高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