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年春華 | 對于國際傳播工作的一點思考

作者:解讀中國

編者按:

三月的煙雨揭開暖春,解讀中國工作室迎來成立十年的日子。十年歲月,在各方關心支援下,這支團隊一路俯首前行,從策劃新聞訪談節目,到推出各類短視訊,再到攝制系列紀錄片和紀錄電影,回首,倏然已過千重山。向前望,萬重山又無涯無際,又何妨。特别時刻,總要留下點文字。今天,我們推出解讀中國工作室國際部制片人劉元的文章《對于國際傳播工作的一點思考》,淺錄下我們的過往畬菑之路。

十年春華 | 對于國際傳播工作的一點思考

△解讀中國工作室國際部制片人 劉元

十年,一直都是一個特殊的時間機關。十年,能讓一個人從青澀到成熟,也能讓一個團隊從萌芽到壯大。之前每次介紹工作室背景時,總說我們是一個年輕的團隊,從事國際傳播的時間短,經驗也有限。轉眼間,工作室也迎來了成立十周年的日子。

在這充滿變化的十年,以鏡頭為筆,以影像為墨,工作室大大小小的作品也從自己的視角,記錄了時代的脈動,講述了中國的故事,我也有幸在其中參與一二。

從2022年4月加入工作室至今,已整整兩年。兩年來,除了紀錄片制作的本職工作,我也有幸參與了海絲國際紀錄片大會、“新時代·新影像”中外聯合創作計劃等活動的籌辦,得益于工作室的平台,拓寬了思維眼界,結識了良師益友,也對從事的國際傳播工作有了新的認識。

在加入工作室之前,我也曾多次參與中外影視領域的國際合作項目,但受限于内容題材和商業合作模式的巨大差别,很多項目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讓我也不禁困惑,不知道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到底應該怎麼做?相較于許多國内項目,制作和溝通成本高的國際合拍也許吃力不讨好,但卻是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得益于工作室在國際傳播領域的站位格局和平台資源,在實際工作中,一方面通過與智庫和專家學者的合作,為建構國際傳播的中國話語和中國叙事體系提供理論支援,另一方面通過各類人文交流活動和融媒體矩陣拓寬國際傳播管道,也讓我打開了新思路。

2023海絲國際紀錄片大會是我加入工作室之後參與的第一個大型國際活動。作為疫情後,國内首個國際性紀錄片盛會,大會共有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名紀錄片制作人、導演、專家參會,圍繞紀實影像創作、中國故事講述、跨文化合作等話題展開交流。

十年春華 | 對于國際傳播工作的一點思考

△海絲國際紀錄片大會海報

考慮到中國故事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傳播效果有很大差别,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由于與中國同屬儒家文化圈,語言文化習俗相近,中國題材影視作品的接受度遠高于其他地區。相較而言,歐美地區主流内容較為強勢,同時受國際輿論形勢,以及與中國語言文化差異影響,中國題材影視作品的接受度較弱。這也要求我們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國家制定不同的傳播内容和傳播政策。是以海絲國際紀錄片大會另辟蹊徑,主要聚焦中國與海絲沿線國家、特别是開發中國家的紀實影像産業合作交流,以紀實影像為媒,搭建針對海絲沿線國家的國際影視文化及産業合作交流平台。

大會上,東京紀錄片提案大會主席天城靱彥的一段分享讓我記憶深刻。天城靱彥說,1980年日本放送協會(NHK)和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聯合制作以“陸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絲綢之路》紀錄片,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當時他随央視攝制組遠赴新疆,對于新疆廣闊的大漠戈壁印象深刻。在他看來,中國過去幾十年内的飛速發展、巨大變化,為中國紀錄片提供了豐富的故事素材。他認為“日本和中國都可以成為國際市場上非常好的紀錄片供應商”。

十年春華 | 對于國際傳播工作的一點思考

△東京紀錄片提案大會主席天城靱彥

天城靱彥分享,2011年初建東京紀錄片提案大會時,日本剛遭遇“3·11”大地震的襲擊,海外關于地震災難的報道鋪天蓋地,而日本自己的聲量相形之下則非常有限。這讓當時的日本媒體人深刻意識到本國國際傳播能力的不足,于是他們将悲痛轉化為動力,用他們的聲音告訴世界,日本是如何戰勝這一艱難時刻的。他相信,擁有無數故事素材的中國,也能向世界講好自己的故事。

會上與世界各地紀錄片同行的交流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意識到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絕非易事,這對我們的國際傳播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不僅要下大力氣,深入挖掘内容題材本身的價值内涵和共通的情感關注點,也需要克服文化、語言、内容和觀衆喜好等種種差異,這都需要極大的耐心和誠意。

以我負責的講述北京中軸線的中外合拍紀錄片為例,紀錄片的制作尤其需要着重展現中軸線背後深層次的文化内涵和曆史價值,盡量避免意識形态的糾纏。以中軸線為載體講述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讓海外觀衆意識到中軸線背後延續幾千年的文化價值和理念。

同時,我們也要做到知己知彼,了解國際輿論形勢和海外閱聽人的心理認知,另辟蹊徑用海外閱聽人可以接受了解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

從我剛入職時接手中軸線項目,經曆融資、确定制作團隊、紀錄片調研策劃、拍攝、到現在項目進入後期制作,這個項目可以說見證了我在工作室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

而今,不知不覺間,我加入工作室已有兩年時間。這兩年,我收獲良多,在此特别感謝一路上遇到的每一位上司、同僚和合作夥伴的支援,也祝願解讀中國工作室,十周年快樂!讓我們繼續在中國故事國際傳播的賽道上奮力前行,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盡自己的一份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