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耶倫屢提産能過剩,想逼中國自廢武功,短短3天,中國連續反制

作者:國關大俠客

耶倫訪華已成為近日網絡上的現象級輿論之一,很多網民讨論其訪華行程的種種細節,有贊美的也有批判的,無論怎麼說,耶倫背後代表的都是美國的利益,從她總是提到的“産能過剩”就可以看出,不僅希望中國降低生産能力,還想要讓中國的産業鍊供應鍊倒退到美國想要的程度。不過,中方卻針鋒相對,根本沒有給耶倫占據上風的機會,連續出手進行反制,目的就在于戳破耶倫“産能過剩”這個僞命題,并且亮明自身立場。

耶倫屢提産能過剩,想逼中國自廢武功,短短3天,中國連續反制

這幾天來,耶倫屢次提到中國“産能過剩”的議題,似乎有熱炒中國經濟話題之勢,打算給中國施加壓力。據央視新聞報道,4月5日,耶倫抵達中國後,在同美國商會代表進行的圓桌讨論上,将矛頭直指中國的“産能過剩”。不僅如此,她在此前參觀佐治亞州一座光伏電池工廠時,就提到了中國“産能過剩”,還稱這擾亂了全球産品價格、傷害了美國企業和勞工。雖然耶倫被外界普遍認為是拜登執政團隊中的“鴿派”,但她最近卻将目光盯在了中國出口“新三樣”上,還屢屢在輿論場上造勢,企圖對中方施壓。

耶倫屢提産能過剩,想逼中國自廢武功,短短3天,中國連續反制

耶倫的目的非常明顯,這就是逼中國自廢武功。中國企業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和光伏産品的産業鍊和供應鍊上都較為完備,再加上生産能力強大,國内和國際需求都很大,是以客觀上刺激了中國企業加快“新三樣”發展的步伐。而耶倫就是想在輿論上指責中國,在中國“作秀”拉攏崇拜者和吹捧者,來扭轉中國輿論場上的勢頭,企圖變得對美方有利,如果他們得逞了,下一步就是影響中國政府的産業政策,讓中國主動降低産能、“自廢武功”。

耶倫拿出美方對“産能過剩”的定義,就開始對中國産品放出風言風語,這是十分荒唐的。在美國官方的語境中,隻要超出國内需求需要的生産能力就是“産能過剩”,這是十分狹隘的。很簡單的道理,如果隻滿足國内需求,那麼還會不會出現雙邊甚至多邊貿易呢?既然都搞“國内循環”“國内消費”的“自産自銷”模式,那更談不上經濟發展、國際貿易了。

耶倫屢提産能過剩,想逼中國自廢武功,短短3天,中國連續反制

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順應市場經濟規律看問題才是大勢所趨,但美國卻逆潮流而動,妄圖“逆全球化”,認為企業利益和勞工工作都被中國企業搶去了,這是十分狹隘和小肚雞腸的心理。而所謂的“産能過剩”,也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現象,市場供需是動态變化的,不平衡才是市場的常态,這恰好說明了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實行市場經濟原則,才會出現這種十分正常的現象。況且,中方國内需求就算已經飽和,國際市場需求美國考慮到了嗎?據國際能源署測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将達4500萬輛,是2022年的4.5倍,現在清潔能源産業的供需之間還存在巨大缺口。而美國在新能源領域競争不過中國了,就開始宣揚歪理邪說,使出下三濫的昏招。不過,中方也沒有坐以待斃,任憑耶倫妖言惑衆,短短3天,中方連續出招反制。

耶倫屢提産能過剩,想逼中國自廢武功,短短3天,中國連續反制

第一招,就是敲打美方。幾乎在耶倫訪華的同時,4月2日至5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訪美,召開中美商貿工作組會議,重點就美對華加征301關稅和相關301調查申請、泛化國家安全、制裁中國企業、修訂貿易救濟調查規則、雙向投資限制、對中國企業不公平待遇等表達了關切。要知道,王受文提到的這些嚴正關切,是中方多年來受到美國政府打壓遏制的主要手段,尤其是所謂的301關稅和調查,美國可以依據其條款對認為“不公平”的國家企業發起報複。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方就對約37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産品加征了報複性關稅。拜登執政後,美國變本加厲,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對人工智能晶片、半導體等相關高技術領域實施限制。王受文這番話,則是适時敲打美方,為了中美關系大局和正常經貿交流,不要再頑固不化了。

耶倫屢提産能過剩,想逼中國自廢武功,短短3天,中國連續反制

第二招,就是反駁美方。據中國駐美大使館消息,4月5日,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接受美國《新聞周刊》專訪時指出,有些人指責中國産能過剩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這是一個僞命題。全球範圍來看,優質産能不是過剩,反而是嚴重不足。謝鋒大使的話一針見血,直接反駁“産能過剩”、威脅其他國家是“僞命題”,中國新能源産業的蓬勃發展其實是根植于中國市場、工業體系和技術創新的,還有來自國際市場的同行競争,而中方企業的脫穎而出,則說明了中國新能源産品品質過硬、使用體驗豐富領先,而不是所謂的靠“補貼”“低價銷售”等謬論。

耶倫屢提産能過剩,想逼中國自廢武功,短短3天,中國連續反制

第三招,則是回應美方。據新華社報道,中美經貿雙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和耶倫于4月5日至6日在廣州舉行了多輪會談,中方就美方對華經貿限制措施表達嚴重關切,并就産能問題作出充分回應。可見,中方對耶倫所謂“産能過剩”的議題并不回避,而是理直氣壯、堂堂正正地作出回應,這既是反制美方攪動輿論的企圖,又是給中國企業和市場吃下了一粒定心丸。

第四招,則是正告美方。據新華社消息,中方上司人4月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耶倫,指出“不把經貿問題泛政治化、泛安全化”,“要以市場眼光和全球視野,從經濟規律出發,客觀、辯證看待産能問題”。不過,雖然中方上司人以務實态度和合作精神将中方的立場正告了美方,但耶倫到底了解沒有,回國又會将此正告落實到什麼程度,都還是未知之數。

耶倫屢提産能過剩,想逼中國自廢武功,短短3天,中國連續反制

總之,按照科學的市場規律分析方法,包括産能使用率、庫存水準以及利潤率,這三個關鍵名額都保持在正常水準,是以中國并沒有出現所謂的“産能過剩”,而耶倫卻頻繁提到這個“僞命題”,究其根源,就是因為西方擔心的是“競争力”,而不是所謂“産能”。以前是大談中國“貿易保護”,後來則是指責中國“低價傾銷”,現在又來了個“産能過剩”,隻要是能打壓中國的手段,美國就無所不用其極,以後不知道還會想出什麼荒唐的借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