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銷量還沒上去,竄貨的先上來了!
迎接即将到來的旺季,每一個經銷商都開始了自己的行動。或是拿着新品,不遺餘力的開始鋪貨、大市場,或是不斷下注市場,開始新一輪的營銷,期望扭轉市場格局。但是,在經銷商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一股暗流悄悄的席卷市場,讓很多經銷商都措手不及。
不少經銷商發現,旺季還沒來,竄貨的先來了,把自己的布局攪得雞犬不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竄貨橫行源自于壓貨!
為什麼會出現竄貨的現象?
原因十分的簡單,經銷商産品賣不完,廠家又不處理,那麼經銷商隻能通過竄貨來解決自己的庫存,減少自己的損失。
一切的竄貨根源都來自于壓貨,特别是近幾年近乎病态的壓貨狀态。在2020年以前,壓貨已經十分嚴重,經銷商雖然還有一絲的喘息機會,也隻能保證自己的生存。但是2020年以後呢,市場在回落,廠家的壓貨卻沒有絲毫的減少。
每年的增長目标依然存在,在2020以來的幾年來,管道受阻、市場不穩定的狀況下,不少廠家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長,這背後到底有多少是壓貨造成的?每一個企業都心知肚明,經銷商心中也都知道。
每年的任務下來的時候,經銷商也知道即使自己再努力也完成不了,但是經銷商沒有選擇,隻能接受。于是,倉庫不斷的被各種貨物填滿。想要減少損失,隻能竄貨,隻能通過各種方式解決。
近幾年興起的臨期店、折扣店的出現,背後都是經銷商庫存壓力大增下的副産品。正常管道無法售出,隻能以低價處理,于是成就了市場上各種低價産品以及模式的存在。而在衆多竄貨的産品中,我們可以發現大品牌是竄貨市場的主力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
大品牌成竄貨“主力軍”!
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也十分的簡單。
首先,大品牌是壓貨的主力軍。面對中獨幕喜劇牌,經銷商還能有一些話語權,能夠控制一定的進貨數量。但是,面對大品牌,經銷商幾乎沒有任何的反抗能力。一個大品牌占據了經銷商半數以上的銷量,一旦有所違逆,那麼結果就是廠家祭出換經銷商的殺器。
面對這樣的狀況,經銷商隻能乖乖就範。大品牌成為壓貨的主力軍,也成為市場上占據經銷商倉庫最多的産品,也就成為了竄貨的主要産品。
其次,大品牌的強大流通性。即使是在竄貨市場,也是有着自己的鄙視鍊的。那麼作為認知度高、消費者認可度高的大品牌,在市場上的流通自然也更強,在竄貨的時候也就成為了很多交易者的首選。
無論臨期店、折扣店,還是量販式零食店,其中引流的都是大品牌的産品。大品牌的産品是這些門店的支撐,也是流量的主要來源。
大品牌的強勢與自帶流量,讓大品牌即使是在竄貨市場也更受歡迎,自然也成為竄貨市場的“主力軍”。在過去的幾年裡,各大品牌産品在竄貨市場出現的頻率也在不斷變高。
不竄是等死,竄是找死!
對經銷商來說,竄貨還是不竄貨兩條道路選擇十分的艱難。竄貨被廠家發現,那麼接下來面臨的結果十分嚴重,一些大品牌直接結束合作,甚至面臨違約金的問題,能讓經銷商多年的經營化為虛無。
但是,不竄貨,大量的庫存積壓,經銷商幾乎沒有喘息的空間。高任務、高庫存、低費用,再加上費用核銷上的大打折扣與拖延,經銷商的生存變得越來越艱難。不竄貨,這些産品最終隻能砸在自己手裡,虧損的都是經銷商的真金白銀。
對廠家來說,出廠了就是銷量,至于經銷商賣的怎麼樣,庫存還有多少,多少産品要臨期了,多少産品過期了,還有多少廠家會關心呢?所謂的深耕市場,到頭來,還是一步步的壓貨,真正幫助經銷商消化庫存,深耕市場的有幾個呢?
廠家和經銷商追求的都是銷量,但是市場是有限的,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競争的壓力在不斷加大。在這個時候,每提升一點需要付出的努力是成倍的。然而,經銷商面對的是難度加大,支援減少,甚至廠家直接撤梯子的狀況。
想要依靠經銷商自身的力量,完成銷量的增長,難度變得越來越大。在無法完成的狀況下,經銷商能選擇的隻有一條路,就是竄貨。通過竄貨,完成廠家的任務,保證自己的利益。
而經銷商竄貨帶來的影響是連鎖型的,一個經銷商竄貨,多個經銷商的銷量都會受到沖擊,于是整個市場都受到影響。最終的結果就是,廠家的銷量看着起來了,結果自己的産品成為各種臨期店、折扣店、量販式門店的常客。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也逐漸改變,價格體系出現混亂……
市場的影響是相關聯的,企業應付經銷商,經銷商就會應付廠家,最終回報到市場,最終損失最大的還是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