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息稱,美國商業折扣連鎖店99 Cents Only(99美分商店,當地華人常稱其為“9毛9”)将關閉其所有371家商店,并在經營40多年後逐漸關閉其業務。
圖源:洛杉矶時報新聞截圖
“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決定,不是我們預期或希望達到的結果,”臨時首席執行官邁克·西蒙契奇(Mike Simoncic)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至此,這家有着40多年曆史的折扣連鎖品牌走到絕境。
42年曆史終結,誰殺死了它?
99美分商店是誰?
它是美國折價零售業中最具代表性的連鎖品牌之一,在1982年由創始人戴夫·戈爾德(Dave Gold)在美國加州開設第一家門店,業務主要覆寫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内華達州以及得克薩斯州,雇員超過萬人。該公司1996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讓創始人戴夫·戈爾德成為億萬富翁。
圖檔來源:央視新聞
但近年來,99美分商店的生存壓力早已顯著。據了解,99美分商店以提供種類繁多、價廉物美的商品而受到顧客、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歡迎,曾以絕大多數商品都隻賣99美分甚至更低價格而聞名。但近年來,由于通脹等因素帶來的壓力,店内部分商品價格已出現明顯上漲。
2008年,面對快速上升的通貨膨脹、飙升的食品和燃料價格以及更高的最低工資,99美分商店宣布,它将偏離長期以來的價格政策。3年後,該公司宣布同意以約16億美元的價格出售。2013年,霍華德·戈爾德和家族管理團隊的其他成員離開了公司。
今年4月4日,99美分商店在聲明中說,已與相關金融服務公司達成協定,将清算該品牌擁有的所有商品,并處理店内裝置。此外,99美分商店擁有或者租賃的房地産也将被處置。協定将從5日開始逐漸執行。
昔日明星公司倒閉的緣由,行業外部環境的急速變化是抵住命運咽喉的一把利刃。99美分商店臨時首席執行官邁克·西蒙契奇表示,過去幾年,零售業面臨重大且持續的挑戰,新冠疫情帶來的沖擊、消費者需求變化、持續通脹壓力等因素極大地阻礙了公司的營運能力。
從巅峰到沒落,99美分商店劃下一個完美的抛物線,成為時代一個匆匆過客。
如火如荼中國硬折扣
有人倒下,有人入局
在硬折扣這條道路上,99美分商店的隕落并非個例。
放眼望去,受多重因素影響,國内硬折扣連鎖品牌同樣正承受着巨大壓力。
去年12月22日,連鎖超市比宜德宣布于2023年12月22日起暫停營業。資料顯示,比宜德是由德國人Philipp Spangenberg在中國創辦的硬折扣店品牌,營運多年,在中國曾有超過200家門店。在網上,有人将它稱為“窮人的快樂屋”。
老牌商超在這條轉型路上也是“荊棘叢生”,這幾年,家樂福試圖轉型以失敗告終。業内人士分析,傳統商超要折扣化營運,要舍棄供應商通道費、壓縮毛利、從賣場過去的尋租模式轉到采銷模式,涉及巨大的利益再配置設定,難度相當大。
圖源:比宜德公衆号
但這似乎并沒有影響硬折扣在中國市場的快速滲透,随着中國硬折扣零售模式發展提速,越來越多商超在2023年探索新的折扣業态可能。
一類折扣業态是以永輝超市為代表的開設店中店/店内折扣區,精選特定品類以極低價格出售。這種做法的好處在于,店中店會形成一種引流的消費景觀,而且從存量門店切入,試錯成本低,複制快,局限性在于,與上遊供應商的博弈關系并無實質性改變。
例如永輝在店内設定的打折區,覆寫品類極廣,包括零食飲料、米面糧油、美妝護膚、日雜百貨等,會根據資料化系統分析商品績效,靈活調整折扣商品池以及折扣幅度,起到了加速商品流轉汰換、提升經營效率的作用;再例如,胖東來本來就在生鮮自采、預制菜和熟食自産體系有深厚積累,是以其推出的批發市集會選擇更具自采優勢的應季商品,例如榴蓮、荔枝,标注進貨價,以極低的加價倍率(接近于批發價)進行銷售,但基本不賺錢,更多是起到引流、提升客群好感度的作用。
另一類折扣業态是以盒馬為首的掀起對主力業态存量門店的全面折扣化改造。推出“移山價”,宣布5000多款商品降價20%,上線“移山打牛”,關閉付費會員申請入口……為了實作真正的“價格競争優勢”,縮小與國際傳統零售巨頭的距離,盒馬對自身的主力業态進行了大刀闊斧地調整和創新,包括重構零供關系的努力。
盡管這種做法引起了供應商的不滿,但消費者的确很買賬,根據盒馬披露資料,移山價的爆款産品之一千層榴蓮蛋糕在上海銷量增長26倍,移山戰期間,盒馬app周dau增長13.3%。
從以上不難看出頭部零售玩家們對于這一趨勢積極擁抱積極布局的态度。
折扣店大潮,誰能幸存?
過去一年,一場史無前例的折扣化浪潮席卷中國零售業。進入2024年,在消費信心仍難以恢複的當下,消費決策仍将趨于理性,這也意味着零售行業的折扣化依然會是一個主流趨勢,且在經過一整年的厮殺後,2024年的折扣化業态的整合将會提速。
比如,2024年盒馬NB奧萊店将全面啟動全國開店,計劃開500家盒馬NB奧萊店;山姆在1月完成了天津二店的建設簽約,另有20家門店處于籌備中,預計2024年将新開6~7家門店;大潤發M會員店也宣布将在2024年至少開出5家會員超市,并深耕長三角城市……
圖檔來源:山姆
但随着零售折扣業态競争的加劇,企業想要長久走下去,勢必需要直面三個核心問題:
一是選品方面,要發展寬品類的折扣業态,如何精選sku數,每個品類下挑選幾個品牌,如何實作對貨品結構的動态調整,這些核心問題與每個折扣店的客群定位有關。例如奧特樂與奧樂齊門店同樣是2000款左右的sku,但由于定位人群的不同,二者的品類結構大相徑庭,奧特樂是聚焦母嬰、寵物、美妝、護膚品類解決年輕女性、年輕主婦的生活需求,奧樂齊為上海中産提供平價食堂更側重烘焙、乳品、酒飲。
二是在改造供應鍊,發展自有品牌方面,企業需要考慮要投入多大精力、多大程度參與上遊供應鍊,以及多大比例發展自有品牌。像硬折扣超市,瞄準的是特定客群生活需求,需要立足區域市場打磨店型和本土供應鍊,自有品牌比例較高;傳統商超轉型,借助存量門店的流量優勢,更有動力和話語權反向推動供應鍊改造,發展自有品牌。
三是增長飛輪如何加速的問題。雖然硬折扣超市的增長飛輪更緩慢,但對特定區域市場、特定客群黏性更強;盒馬等傳統商超,要想改革零供關系,更是一場持久戰,比的是誰能跑得更久。
如今,這場轟轟烈烈的折扣化浪潮剛剛開始,折扣化并非一日之功,未來行業還将如何分化,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