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巷遇·曾井巷:相傳宋代狀元誕生于巷中這口古井邊

作者:泉州網

泉州市鯉城區曾井巷,南起西街,東抵孝感巷,相傳宋代泉州狀元曾從龍出生于巷中一口古井邊,這口井被稱為狀元井,這條巷也是以被稱為曾井巷。

巷遇檔案

曾井巷位于西隅曾井鋪妙因境,如今的曾井巷口,是人流如織的西街,巷中是樓房古厝、停車場,而據世居曾井巷的居民回憶,在50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郊外風光,許多菜農世世代代耕作于此。曾井巷周邊有着大大小小的池塘,最大的一口池塘叫“護厝池”,面積有十幾畝,最小的一口叫“散池”,面積隻有二三畝。除了農田、池塘、水渠、小石闆橋外,就是大片的龍眼樹、榕樹、桑樹等。如今這些都已消失,恍若隔世,但“護厝池”“小督池”的名字,和美好的田園風光一起,至今留在許多曾井巷居民的記憶中。

巷遇·曾井巷:相傳宋代狀元誕生于巷中這口古井邊

曾井巷示意圖。(陳慧芬/制圖)

視訊加載中...

曾井巷2号

這裡走出交通部副部長和廈大校長

巷遇·曾井巷:相傳宋代狀元誕生于巷中這口古井邊

林家大厝正門在西街356号

巷遇·曾井巷:相傳宋代狀元誕生于巷中這口古井邊

曾井巷2号曾經也屬于林家大厝

曾井巷2号與西街356号曾經都屬于林家大厝,這座大厝始建于1911年,戶主林志育與翁淑榮夫婦重視教育,育有8個子女,包括4男4女,4個兒子包括原中國交通部副部長林祖乙、廈門大學原校長林祖赓、湖南大學教授林祖勳、進階工程師翁志恩,女兒們也在教育、醫學、科技等行業嶄露頭角、各有建樹。

巷遇·曾井巷:相傳宋代狀元誕生于巷中這口古井邊

中西合璧的林家大門造型别緻美觀。

林祖赓介紹,林家大厝的大門看起來較窄,其實以前兩側有七八間房全是林家的,西街自古屬于泉州繁盛之地,寸土寸金,林家便将兩側作為商鋪,中間留一道私宅大門。林家大厝是閩南傳統民居風格,但大門的束腰尖拱狀牌額,左右配以尖頂環形小柱,有着伊斯蘭建築的風格,這是泉州自古以來的中外交流痕迹,也說明建造時運用了當時最流行的建築語言。

巷遇·曾井巷:相傳宋代狀元誕生于巷中這口古井邊

林祖赓在書房内回憶往日歲月。

巷遇·曾井巷:相傳宋代狀元誕生于巷中這口古井邊

廳堂上挂着 “書香門第”匾額,兩側是複制的祖訓對聯。

林祖赓說,林家有一副對聯:自祖宗積德數百年忠孝休聲贻我後,願子孫承家千萬世詩書文采耀人前。林家世居泉州西街,輩分排行為“競星為國用,元德世祈興,祖訓長垂遠,胚基永嘉誠”,到了曾祖父林世川這一代,生意已經做得很大,和海上絲綢之路國家有貿易往來。林世川于清代宣統三年(1911年)建起了林家大厝,大厝建好後,便在大廳挂上了這幅對聯。當時除了林家大厝,林家在如今的西街泉州影劇院附近、基督教泉西堂對面均有房産。曾祖父當年在古城很有聲望,祖母粘甘娟是台魁巷金國皇族後裔粘氏的女兒,記得小時候每到過年,一家人會去台魁巷粘家拜年。

巷遇·曾井巷:相傳宋代狀元誕生于巷中這口古井邊

2017年,林家8個兄弟姐妹和家屬在天安門前合影。前排為林家姐妹和妯娌,後排左二是林祖赓,左四是林祖乙。(林祖赓/供圖)

林祖赓小時候跟着父親輾轉各地,由于生活艱辛,沒辦法正常上學,白天在學校幫忙做校務,到了晚上父親便單獨輔導他,他先後在西隅國小、升文國小斷斷續續讀過幾個學期,國中時仍然無法正常上學,有時要休學去勞動賺學費後,再去上學。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林校長才有機會以優異成績考上公費的培元中學,1952年畢業後考入了廈大化學系,後任廈門大學博士生導師并兼任副校長、校長。

巷遇·曾井巷:相傳宋代狀元誕生于巷中這口古井邊

2017年,廈大為林祖赓教授頒發的廈門大學最高榮譽獎——“南強傑出貢獻獎“。

泉州狀元井:

“天下賢才”誕生地

巷遇·曾井巷:相傳宋代狀元誕生于巷中這口古井邊

曾從龍裔孫曾士謙在1809年題寫的 “狀元井”

曾井巷中,有一口著名的“狀元井”,南宋慶元五年(1199年)狀元曾從龍(1175-1236),據說誕生于家中這口的水井邊,這口井後被稱為“狀元井”。

狀元井的井盤由花崗石砌成,呈八角形,有兩個井孔,邊長38厘米,對角線92厘米,井孔徑23厘米。狀元井南側牆上,有曾從龍裔孫曾士謙在清代嘉慶十四年(1809年)修浚狀元井時,題下的三個楷書大字“狀元井”。狀元井兩側分别有1984年泉州市文管會立的保護碑、1997年列入市第4批文保機關的保護碑。

巷遇·曾井巷:相傳宋代狀元誕生于巷中這口古井邊

年深日久,狀元井如今已淤塞。

宋朝時,“龍山衍派”曾家4位宰相和1位狀元(曾公亮、曾孝寬、曾懷、曾從龍),人稱“曾半朝”“一門四相”。曾從龍是北宋名相曾公亮的四世從孫,而曾公亮是大陸第一部官方軍事科學百科全書——《武經總要》的主要編撰者,世界聞名。

曾從龍,字君錫,初名一龍,别号雲帽居士,雖說出生于官宦世家,但到了曾從龍這一代,家世已不如以前顯赫。曾從龍自幼勤奮攻讀,24歲高中狀元,因“一龍”之名有礙聖諱,皇帝甯宗以《易經》“雲從龍,風從虎”之句,賜名“從龍”。甯宗在《禦筆改名敕》中,稱贊曾從龍“有經緯之文章,乃天下之賢才;具經綸之猷略,作上國之利賓”。

曾從龍故宅上世紀60年代之前還可看到殘迹,如今已經湮沒,留下一口已經淤塞的狀元井。

清代道光《晉江縣志》記載:“狀元井,在曾井鋪曾井巷奎星樓前。"傳說曾從龍在中狀元之前,井在曾宅門口,凡是有人經過,會有鳌頭出現在井中,後人在此築樓,祀大魁神像,這裡也稱“鳌頭”。

曾從龍為官清正,曾上言修德政,蓄人材,饬邊備。在湖南任安撫使時,撫安峒民,威惠并行,興學養士,湘人感其恩德,曾立石紀之。遺作有《曾少師詩文集》,在《題衢州順溪館》一詩中寫道:紅照西沉暫解鞍,偶然假館豈求安。新豐獨酌誰為侶,坐對窗前竹一竿。從詩中不難讀出這位泉州狀元在繁冗的公事之餘,依然不減中國傳統文人的恬淡一面。

拾遺

巷遇·曾井巷:相傳宋代狀元誕生于巷中這口古井邊

曾井巷口的西街368号妙因宮,也稱妙因堂,是曾井鋪妙因境的境廟,奉祀保生大帝吳真人。妙因宮始建年代不詳,原坐西向東,面積120平方米。民國時期西街拓寬時被拆掉一部分,1980年又被占去一部分,近年重修,面積約40平方米。門聯寫着:曾井福地存聖迹,妙因古廟崇醫神。點明了曾井鋪、妙因境、醫神吳真人等幾大特點。

巷遇·曾井巷:相傳宋代狀元誕生于巷中這口古井邊

計委宿舍的新舊門牌同時保留

巷遇·曾井巷:相傳宋代狀元誕生于巷中這口古井邊

據曾井巷周邊老輩人回憶,曾井巷與奉聖巷的交界處曾有池塘,或許是當年曾從龍府第的園林遺址。

巷遇·曾井巷:相傳宋代狀元誕生于巷中這口古井邊

曾井巷内支巷交錯,幾處面對巷口的牆角立了石敢當,在民俗中有“擋路煞”的作用,這也是傳統古巷文化的遺存。

策劃 ▏許志榮

統籌 ▏楊瑩 洪燕如

文圖 ▏王了

視訊 ▏點創傳媒

注:本文撰寫過程中,得到開元街道雙塔社群、林祖赓、吳曉川、陳良圖的大力協助,在此一并緻謝。

責任編輯:黃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