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卡車司機健康狀況調查:僅三成卡車司機睡眠充足,抑郁情緒被忽視

作者: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

卡車司機的勞動和生活方式可能帶來特有的健康問題,如長時間工作、高強度勞動、夜班和頻繁倒班,以及長期暴露于尾氣和噪音污染中,都可能影響其健康。然而,對于他們的健康狀況尚缺乏系統的研究。

近日,傳化慈善基金會組織和資助的有關研究團隊釋出了《中國卡車司機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作者為清華大學李曉谕、浙江大學談笑。該報告初步揭示了卡車司機的健康狀況,提出相應對策并希望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自2017年起,傳化慈善基金會公益研究院連續釋出了五部《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比較全面地描述了卡車司機的工作和生活,揭示了其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并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自2024年起,傳化慈善基金會公益研究院對卡車司機的研究轉向更為細緻的專題,本次“中國卡車司機健康狀況調查報告”即是系列專題研究的首篇。

僅43.8%患有慢性疼痛的接受了治療

超半數樣本卡車司機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處于較好或中等水準,約一成自評健康狀況不佳。圖1顯示,慢性疼痛是卡車司機最常見的職業病,患病率33.1%。其次是慢性胃炎(21.7%)和高血壓(18.7%)。

卡車司機健康狀況調查:僅三成卡車司機睡眠充足,抑郁情緒被忽視

圖1 樣本卡車司機各類慢性病患病率

圖2顯示,僅43.8%患有慢性疼痛的卡車司機接受了治療,慢阻肺、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治療率較高,分别為87.5%,81.0%,和77.0%。抑郁症治療率較低,隻有20.7%,反映出該群體對心理健康有所忽視。簡版流調中心抑郁量表(CESD-10)顯示,55.9%的卡車司機心理狀态相對健康,31.6%的司機顯示出抑郁傾向,12.4%的司機可能有嚴重抑郁症狀,需及時關注和幹預。

卡車司機健康狀況調查:僅三成卡車司機睡眠充足,抑郁情緒被忽視

圖2 樣本卡車司機慢性病治療情況

50.8%的司機睡眠不足7小時

睡眠是維持健康和安全駕駛的關鍵,對卡車司機尤為重要。鑒于此,本研究特别關注了卡車司機的睡眠情況,并結合他們報告的過去五年内事故次數進行了細緻分析。

資料顯示,僅33.9%的卡車司機滿足7-9小時的推薦睡眠時長,而50.8%的司機睡眠不足7小時,另有15.3%睡眠超9小時。圖3表明,未發生過事故的司機平均睡眠為6.5小時,睡眠時長随事故次數增加而減少,1次事故司機平均6.0小時,多次事故者降至5.5小時,表明睡眠不足可能增加事故風險。

卡車司機健康狀況調查:僅三成卡車司機睡眠充足,抑郁情緒被忽視

圖3 樣本卡車司機平均睡眠時長(小時)與過去五年内事故數量

艾普沃斯嗜睡量表顯示,半數卡車司機呈現正常嗜睡程度,30.5%處于可疑嗜睡狀态,19.0%表現出過度嗜睡的症狀。圖4表明,正常嗜睡程度的司機中88.6%無事故記錄。可疑嗜睡司機中,81.2%無事故,但一次及多次事故發生率上升至15.0%和3.8%。過度嗜睡司機的一次及多次事故率分别為14.3%和4.5%,表明嗜睡程度與安全駕駛風險相關。

卡車司機健康狀況調查:僅三成卡車司機睡眠充足,抑郁情緒被忽視

圖4 不同嗜睡程度樣本卡車司機與過去五年内事故發生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在卡車司機群體中較為普遍。在樣本卡車司機中,32.6%為OSA高風險,而63.9%為OSA低風險。根據圖5,OSA高風險司機發生至少一次事故的比例為13.9%,至少兩次的為4.7%,明顯高于OSA低風險司機的10.5%和2.0%,顯示OSA可能與駕駛事故率有關聯。

卡車司機健康狀況調查:僅三成卡車司機睡眠充足,抑郁情緒被忽視

圖5 樣本卡車司機OSA風險與過去五年内事故發生率

此外,本報告還對卡車司機久坐的工作、膳食結構、飲酒、吸煙嗜好等生活方式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進行了初步調查。

卡車司機生活方式不利于健康

卡車司機的健康狀況未可樂觀。盡管他們普遍自認健康良好,但實際慢性病患病率較高,可能影響司機駕駛和工作效率甚至危及生命,而疾病治療率低,尤其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治療率低,則應引起重視和幹預。

卡車司機的生活方式呈現出多種不利于健康的特點。許多司機面臨睡眠不足問題,可能增加其事故風險。嗜睡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可能增加事故風險,但這些問題尚未得到足夠重視。需要關注并采取措施解決這些常見的健康隐患。

需加強卡車司機職業體檢、綜合改善其生活方式

第一,逐漸加強卡車司機的職業體檢,努力建立詳盡的健康檔案。對已發現的健康問題應及時提供醫療幹預和康複指導。對于他雇司機,可以要求雇主落實職業體檢和建立健康檔案。對于自雇司機,則似可通過挂靠公司或司機組織進行體檢。同時,提倡“公益體檢”項目,以減輕其經濟負擔。

鑒于睡眠狀況對卡車司機駕駛安全的重要性,建議将睡眠障礙篩查納入卡車司機從業資格審查。針對有睡眠障礙的司機提供及時治療和康複指導。同時,積極推動将睡眠障礙治療納入醫保,減輕司機經濟負擔并確定治療的連續性和效果。

第二,綜合改善卡車司機的生活方式。例如,優化駕駛環境,推廣舒适座椅減輕駕駛壓力;在高速公路休息區可增設健身步道、運動設施等,為他們創造便捷的鍛煉機會等。

第三,加強疲勞駕駛防範,改善高速休息條件。制定靈活的駕駛休息制度,完善公路臨時停靠區設定。建立和完善駕駛員日志系統,強化安全管理。加大執法力度,查處違法行為。加強資訊共享,預警和幹預疲勞駕駛,減少交通事故。

第四,呼籲建立科學配送機制,根據貨物的實際情況和運輸路線,合理安排送貨時間和路線。行業應當加強監管,對違反規定的企業進行嚴厲處罰。同時,保護司機權益,建立投訴機制,確定其工作時間合理。綜合措施助力司機休息與安全,提升道路運輸效率。

據悉,該研究團隊于2024年2-3月依托傳化·安心驿站平台向廣大好站友和卡車司機發放線上問卷進行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119份,調查樣本覆寫全國29個省份,而以山東和河南的樣本為多。其中,男性司機占比93.2%,女性司機占比6.8%,平均年齡45.1歲,91.7%已婚。教育水準以國中為主(60.9%),其次是高中及同等學曆(26.0%)。樣本中76.5%為自雇司機,年均收入8.1萬元;另有23.5%為他雇司機,年均收入9.9萬元。44.0%的司機駕駛大型卡車(13米以上);運輸距離以長途為主(49.0%),中短途占36.2%,城配司機占14.8%。貨物類型以整車運輸居多,占74.4%,零擔和快遞分别占16.5%和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