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己與小米,放下體面上「刺刀」|钛度車庫

作者:钛媒體APP
智己與小米,放下體面上「刺刀」|钛度車庫

智己汽車釋出會現場

智己對小米SU7的瘋狂貼臉輸出,最終換來了小米的集中火力反擊。

4月8日,在智己L6的技術釋出會期間,智己CEO劉濤在演講期間多次提到小米SU7,通過PPT上的參數對比來襯托自家新品智己L6的優勢,甚至産生了不正确資訊的拉踩。

例如在談到智駕時,劉濤調侃稱“雷總一分鐘就把智駕講完了”,背景是小米SU7因為剛剛上市傳遞,是以NOA輔助駕駛功能還并不完善,而智己目前已經有成熟的城市NOA方案量産上車。

在談到設計時,劉濤表示“我們的車是原創,我們不抄襲”,這裡則是暗諷小米SU7的外觀設計抄襲保時捷純電動車Taycan,兩者在某些視角看起來存在相似之處,而智己則是原創的家族化設計。

類似的暗喻,在釋出會上多次出現,但真正引起小米強力反擊的導火索,則是一項關于參數标注的事實性錯誤。智己對小米SU7 Max 關鍵參數進行錯誤标注,将小米 SU7 Max 的 SiC标注為 IGBT,而事實是,小米SU7 Max 前後電機均為SiC。

智己與小米,放下體面上「刺刀」|钛度車庫

智己汽車釋出會現場

釋出會結束,小米汽車産品經理潘曉雯先是發文指出了相關錯誤,随後智己CEO劉濤在官方認證的個人微網誌賬号緻歉,但小米似乎并不給面子。「小米公司發言人」微網誌賬号連發三條微網誌逼智己低頭,甚至連智己CEO劉濤本人的緻歉回複都不認可,表示“我們不接受個人輕描淡寫的非正式的道歉”,要求智己公司層面的正式道歉,态度語言都非常強硬。

小米火速回應後,智己官方層面也進行了光速道歉,其表示:在剛剛結束的「超越一切向往」智己L6超級智能轎車釋出會過程中,對标近期同級流量熱議的小米SU7産品力介紹過程中,由于團隊内容稽核疏漏,造成一處關鍵參數的錯誤标注,并作出了相應澄清。

智己與小米,放下體面上「刺刀」|钛度車庫

小米汽車官方聲明

釋出會結束的第二天,輿論持續發酵,當天下午智己汽車官方微網誌釋出資訊,其表示,“再次,向小米汽車表達誠摯歉意。” ​​​

智己與小米,放下體面上「刺刀」|钛度車庫

智己汽車官方聲明

這場輿論風波中,雙方的反應速度都足夠快,智己看似輸掉了口碑,但小米的咄咄逼人也透露出了它的不安與焦慮,因為智己L6是一款定位和小米SU7高度重合的車型,兩者可謂是針鋒相對。

「雷氏對比法」了解一下

這些年,中國新能源車企在釋出會上對于「特斯拉的各種吊打」,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事情,而現在蹭特斯拉的時代結束了,關于小米汽車的話題,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仿佛都會成為一場輿論盛宴。

其實,在過去的汽車行業,大家基本不會直接實名對标其他競品車型,但是自從幾年前新勢力進入汽車領域後,開始跨界營銷的新玩法,這種現象随着華為和小米的加入似乎成了常态。

說到對比,小米可謂是「對比界」的鼻祖。在手機圈征戰十幾年的小米,早已經熟練掌握了「雷氏對比法」,這種方法的核心在于利用自己的長處與競争對手的短處進行比較,以己之長打對方之短,以己之有打對方之無,小米率先開啟這種營銷玩法之後,也引得手機圈紛紛效仿。

如今小米的「雷氏對比法」也被它用到了汽車行業,不久前小米SU7上市的時候,也是在釋出會上直接将特斯拉Model 3、保時捷Taycan等車型的部分參數拿出來比較,一會比Model3便宜三萬表達對米粉朋友的誠意,一會又把Taycan按在地上摩擦,直接對标高性能版的保時捷Taycan Turbo。

智己與小米,放下體面上「刺刀」|钛度車庫

小米汽車釋出會現場

特斯拉和保時捷從未官方回應過這類對比,當然,小米也沒有在競品參數标注環節出現低端錯誤。而這一次,小米成為被對比的那個,它沒有展示出特斯拉和保時捷的氣度,而是言語之中透露着對這種行為的憤怒,頗有些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意味。

作為一家成立不過三年時間的新晉汽車品牌,它所打造的第一台車,能夠被智己汽車當作一個主要競品,本身就已經說明了友商對小米SU7的認可。一邊是含車金湯匙出生的小米汽車,一邊是上汽集團傾注資源最多的親兒子——高端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車,他們都有着各自極強的代表性。

隻是由于戰略選擇與時間節奏的把握,讓雙方相逢在同樣的戰場。

大約一年前,在智己LS6剛剛亮相的時候,劉濤就明确表示它的目标是對标Model Y,後面還有另一款對标Model 3的車型,就是如今的智己L6,智己要做的就是最暢銷的那一類細分市場。無獨有偶,小米的首款車型也瞄準了這個市場,那麼短兵相接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

小米SU7的頭号宿敵?

智己與小米的恩怨,并非無迹可尋,在智己L6尚未釋出前,内部就已經瞄準了小米汽車做傳播。

幾天前,智己CEO劉濤就在微網誌上對小米汽車三年造車的速度表示質疑,他認為,“三年就從平台開始幹出了第一輛整車,從原生平台開始做研發,如此紛繁複雜的整車和零部件試驗和驗證計劃,按照大廠研發測試的節奏,沒有4,5年是很難完成的。”

智己與小米,放下體面上「刺刀」|钛度車庫

智己CEO劉濤微網誌

智己L6釋出會前一天,關于新車的靜态體驗視訊統一時間解禁後釋放,你會發現這些内容超過半數的标題和封面幾乎都和小米有關,這顯然與智己的營銷政策脫不開關系。

從産品本身來看,這兩款車的定位和價格的确也高度重合,同樣是中型純電轎車,同樣主打智能科技和運動操控,小米SU7的三款車售價區間為21.59-29.99萬,智己L6的三款車預售價格區間為23萬元~33萬元,可謂是針尖對麥芒的貼臉對标。

小米SU7上市不到半個月,已經展現出了驚人的行業影響力,上市24小時大定數量就達到了88898台,如今已經把今年的産能都賣完了,放眼汽車圈這樣的成績可謂是空前絕後。

智己L6這邊,作為上汽集團很多技術的首秀陣地,确實獲得了集團更多資源的傾注,像是「靈蜥數字底盤」、「第一代光年固态電池」技術都在智己L6上進行了首發搭載,前者是一項通過數字管理打造的整車動态性能聯調聯控的技術,後者能直接讓車輛續航達到1000km以上。

智己與小米,放下體面上「刺刀」|钛度車庫

智己汽車釋出會現場

首發這些還不夠,智己L6還全系标配「靈蜥數字底盤」、智慧四輪轉向系統、超遠距高精度雷射雷達+英偉達Orin X晶片、高通骁龍8295晶片等,從配置和價格來看,智己L6的産品力并不輸小米SU7,百公裡加速、電池容量等很多參數配置方面,兩者都打得有來有回。

綜合對比來看,智己L6相較于小米SU7最大的優勢在于“我給的更多”,像是數字底盤、四輪轉向系統這些都是小米SU7全系所沒有的,但是在人車家生态方面,小米SU7可以實作更多的場景化應用,擁有超強的可拓展性,這是智己L6所不具備的生态優勢。

至于備受争議的外觀,這就是仁者見仁的事情了,小米汽車選擇了山寨保時捷作為第一款産品的外觀語言,畢竟複制永遠不會出錯,這種方式會更迎合市場需求,相比之下智己的設計語言具有更高的原創度,在設計上獨樹一幟很有風格,當然這條路更難,也更考慮市場使用者的接受度。

有了前面情緒上的鋪墊以及産品上的直接競争關系,就不難了解小米官方一個小時内連發三條微網誌的憤怒,如果小米放任智己類似的拉踩行為,後面的江湖地位可能不保,它需要樹立起“威嚴”。

流量是一把雙刃劍

2024年的中國車市已經迎來生死存亡之際,各家都拿出了壓箱底的技術量産上車,不是最強的産品,根本上不了牌桌,車企們不約而同地進入到了拼刺刀的階段。

在小米的帶動下,汽車行業的營銷戰場,也開始向手機圈的正面交鋒模式轉換,以前的體面似乎顯得沒那麼重要了,小米SU7的潑天流量成為無數車企向往的對象。

智己與小米,放下體面上「刺刀」|钛度車庫

小米汽車釋出會現場

小米的營銷王者地位是業界所公認的,過去的十幾年,小米為行業貢獻了非常多教科書級的營銷案例,早年間小米手機的饑餓營銷、比一進制硬币還要薄的小米電腦、小米4時代“一塊鋼闆的藝術之旅”,每一個營銷事件都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關注,放眼汽車圈和科技圈都算在内,也就華為、比亞迪能和小米掰手腕,大部分品牌很難與其在營銷層面抗衡。

雖然小米的過去也不乏有一些曆史黑點,但是不得不說,從最激烈的商戰中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小米,對于操控輿論這件事,實在是太擅長不過了,吵架也是一門藝術。

但是,流量對任何一個品牌來說都是雙刃劍,不久前理想MEGA的輿論翻車就是個典型案例,當你開始追求流量的時候,就可能被卷入莫名其妙的情緒和紛争,輿論的洪流會讓外界拿着放大鏡來審視你,産品本身的真實資訊反而容易被淹沒在這種烏煙瘴氣的風暴中。

目前的輿論環境,已經被社交媒體和短視訊完全覆寫,流量就意味着你在市場上的聲量,小米既然當了這個流量标杆,就難免會被行業内的廠商針對起來,智己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後一家。

即便智己對小米SU7的貼臉輸出,換來的是米粉們的瘋狂反攻和數位圈的大批差評,但智己還是願意以這樣的方式刷存在感,更何況智己這次還祭出了一張王牌。

因為對智己來說,最可怕的不是在輿論場中敗下陣來,而是過了今天,就沒人來讨論自己。

(本文首發钛媒體App,作者|李玉鵬,編輯|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