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飛的”首獲生産許可證,低空經濟即将“起飛” | 新京報專欄

作者:Beiqing.com
“飛的”首獲生産許可證,低空經濟即将“起飛” | 新京報專欄

億航智能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 圖/億航智能官方網站

中國“飛的”真的要來了?

據報道,4月7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向億航智能頒發了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系統生産許可證。這也是全球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行業獲得的首張生産許可證。

此次獲頒的生産許可證,加上2023年取得的型号合格證、标準适航證,EH216-S成為全球首個獲得适航“三大通行證”的載人無人駕駛eVTOL航空器。相關消息,也是以備受關注。

驗證是航空器大規模商業化的前提,如今已經三證齊全,eVTOL航空器量産在即。這不僅令人關注中國“飛的”何時起飛,也讓市場對大陸低空經濟的騰飛有了更大期待。

大陸低空經濟開始集體“井噴”

億航智能是一家國内領先的城市空中交通科技企業,也是一家美股上市公司,因為陸續拿到三證,從今年2月至今股價已經暴漲一倍多。而關鍵在于,今年在相關領域紅紅火火的不止億航一家,而是一個低空經濟群體。

在A股有個低空經濟指數,囊括了幾十家上市公司,該指數從二月份至今也漲了将近一倍,說低空經濟集體“井噴”,一點也不誇張。而這首先是因為,大陸出現了有利于低空經濟騰飛的宏觀大背景。

2023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幹戰略性新興産業。今年全國兩會,低空經濟又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明确積極打造這一“新增長引擎”。

随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利好消息。一些企業拿到适航證等證件,深圳、湖南、江西、安徽等各地積極探尋低空經濟提速,引發廣泛關注。而在此之前,由于事關國防安全,國内對低空經濟尤其是空域開放,一直采取相對謹慎推進的态度。

與此同時,作為低空經濟的一支新軍,一批中國企業在無人機和eVTOL領域研發投入多年,無論是在技術還是在市場領域都已取得全球一流的成績。

像億航的工廠産線,已經具備年産600架次的生産能力,此前就已經在廣州、深圳等地完成了商業首飛展示,取得生産許可證後就能正式開始規模化量産。

此外,還有小鵬彙天“陸地航母”飛行汽車型号合格證(TC)申請正式獲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受理;峰飛航空則完成了全球首架民用噸級eVTOL航空器的傳遞等。對這些企業來說,“東風”一來,厚積薄發也是順理成章。

“飛的”隻是衆多商用場景之一

需要厘清的是,雖然媒體經常将eVTOL的商用與“飛的”進行關聯,但這兩個概念并不是一回事。

eVTOL有很多商用場景,“飛的”隻是其中之一,而且很可能“飛的”是eVTOL全面落地最難的一個場景。這其實和無人駕駛車輛的發展很像。

在企業領域,無人駕駛已經投入實際應用很多年,大量封閉的廠區常年無人車川流不息,但在日常生活中,則幾乎見不到商業營運的無人駕駛汽車。

就eVTOL的應用而言,進入大衆市場的難度是進入商用市場的很多倍,牽涉着數不清的法律規則、場景、安全、消費者認知問題等。是以,人類離“飛的”滿天飛的時代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至少應該排在無人駕駛汽車普及之後。

但個人市場之外,eVTOL在商業領域的應用實際上已經撲面而來。

比如,在低空遊覽、城市觀光中,eVTOL就很有市場前景。大陸有上萬個A級旅遊景區,培養上萬個飛行員很難,使用eVTOL則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再比如,物流運輸、醫療救援、警事巡邏、裝置巡檢、消防滅火等場景,也是eVTOL的用武之地。

在一些特殊場景地區,eVTOL也可以先行實作“飛的”商用。比如,一些交通情況比較簡單的西部空曠城市,“飛的”就可以投入點對點營運。在珠三角地區,特别是粵港澳大灣區内,eVTOL也很适合進行跨海點對點“飛的”營運。

“飛的”是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作為“飛的”的eVTOL商用雖然很難,但仍有着巨大的商業應用前景。因為,這一場景一旦廣泛應用,就是在深刻改變人類社會。

可以想象,有朝一日,如果普通人能夠每家都有一輛飛行汽車,上下班出門就起飛,到公司就降落,這将是怎樣一種生活?這種生活的一大特色,就是航空裝置的“通用化”。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在以往國人的認知中,“航空器”一詞離普通人距離遙遠,但随着低空經濟的真正來臨,這種距離正在大幅縮短。

根據工業和資訊化部等四部門最近聯合印發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所提,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征的通用航空産業發展新模式基本建立,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産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由于各種原因,大陸在通用航空領域和一些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比如,截至2022年底,大陸的通用飛機注冊量為3177架,而美國的注冊量大約為22萬架,大陸僅是美國的1%到2%。在機場滲透率、航空文化普及率等方面,情況也類似。

但無人機和eVTOL的快速崛起,為大陸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因為,後者不但大幅降低了飛行器成本,還直接去掉了飛行員的人力成本,應用了新能源并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極大降低了航空運輸的門檻。

加之國家層面對這一戰略新興産業的重視,大陸未來通用航空裝備的民間普及率必将大幅提高。

“飛的”商用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航空裝備深入個人市場,同時也意味着巨大的經濟前景。如果“飛的”真的變成個體交通工具,甚至會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引擎。

也正是以,在2021年2月《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剛剛首次将低空經濟概念寫入國家規劃,次年深圳就釋出了《深圳市低空經濟産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

随後,深圳又出台了《深圳市關于支援低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若幹措施(征求意見稿)》,以及成為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産業發展地方性法規的《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産業促進條例》。

幾乎同時,湖南成為全國首個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江蘇、浙江、廣東、重慶等省市,也都編制了“十四五”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和通航發展規劃,甚至一些區縣都出台了低空經濟方案。

這些規劃方案,都是着眼于為企業提供飛行活動空域,滿足各種類型無人機的測試飛行、任務飛行要求等具體事項。大陸低空經濟産業發展,也是以呈現出百舸争流之勢。

而這一切都才剛剛開始。

綜合看,大陸目前在eVTOL的研發和生産、低空經濟的産業規劃和政策支援方面都在加速前行,甚至可以說已經走在世界前列。而且,随着eVTOL在商業領域的應用,生産效率和經濟産出也将大幅提升。

當然,要讓“飛的”正式起飛,也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科研和應用,未來還需要逐漸打造一個圍繞低空經濟的生态,真正建立eVTOL與普通消費者的連接配接,促進“飛的”的産業生長與市場形成。

撰稿 / 信海光(專欄作家)

編輯 / 何睿

校對 / 劉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