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冠軍侯霍去病英勇無敵,體質自然是絕佳,為什麼二十幾歲辭世?

作者:麗天

隻要是稍微熟悉點曆史的人,差不多都聽過霍去病這個名字,作為漢朝時最璀璨,也最耀眼的将領,他的一生,留下了不少為人稱道的傳奇。

十七歲,初戰匈奴,大破之,封冠軍侯;十九歲,收複河西,威震塞外;二十一歲,漠北之戰,封狼居胥。

這就是霍去病,一個代表着勇氣和奇迹的民族英雄。

然而,這樣一位英雄,卻在他二十四歲的時候,生命戛然而止,他的一生,猶如一道流星,在留下燦爛的光影後又迅速消失。

正是因為霍去病死的突然,再加上史書中對他的死因僅有寥寥數語,是以,後世就是以有了多種猜測,其中,不乏有“陰謀遇害論”之類的說法。

比如,有一種說法就認為,霍去病是死于漢武帝之手。

這種說法的觀點,是說随着霍去病的功勞越來越大,逐漸就有了功高蓋主的傾向,而作為一向把權力看得極重的漢武帝劉徹,為了不讓霍去病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就幹脆暗中殺了他。

并且,持這種說法的人,還煞有其事地指出,霍去病的兒子霍嬗,之是以會在跟随漢武帝泰山封禅後突然暴斃,也是因為漢武帝在泰山上動了手腳,目的就是為了斬草除根。

總之,這種說法堅信,霍去病是漢武帝弄死的。

冠軍侯霍去病英勇無敵,體質自然是絕佳,為什麼二十幾歲辭世?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霍去病死在了衛青的妻子,也就是平陽公主的手裡。

這個說法的觀點,是認為平陽公主當初嫁給衛青,圖的就是自己下半生能長保富貴,而霍去病的不斷崛起,威脅到了衛青的地位。

是以,為了自己,也為了丈夫衛青,平陽公主便設計陷害霍去病,通過各種隐蔽的手段,最終将霍去病害死。

更離譜的一種說法,是說霍去病是衛青弄死的。

衛青為什麼要弄死霍去病呢?與前文中平陽公主的動機類似,并且,衛青除了為自己着想之外,還考慮到了衛家的整體利益。

至于衛家的什麼利益,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霍去病從不考慮衛家的将來,很少在自己的軍中安插衛家的子弟,是以每次打勝仗後的軍功都讓外人得了。

而這對于一心想讓衛家輝煌的衛青而言,顯然十分不符合他的宗旨。

是以,在幾次勸說無效後,衛青擔心霍去病日漸功高,将來早晚會對衛家造成威脅,是以,隻能是痛下殺手,殺了霍去病。

這就是關于霍去病死因流傳較多的三種說法,而這三種說法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全部皆為“曆史陰謀論”。

換句話說,這三種說法,都将霍去病的死因,上升成了一個嚴重的政局事件。

那麼,這幾種說法可信程度有多高呢?很認真地說,基本上都是無稽之談,屬于典型的“曆史虛無主義”。

為什麼呢?一句話,因為這些觀點根本站不住腳。

冠軍侯霍去病英勇無敵,體質自然是絕佳,為什麼二十幾歲辭世?

首先,先說“漢武帝害死霍去病之說”,對于這種論點,但凡是稍微熟悉點漢武帝的人,就會知道多麼的可笑。

漢武帝劉徹,是西漢曆史上第七位皇帝,他的身上确實有很多被後世诟病之處,比如多疑、寡恩、殘暴等等。

但有一點,他對抵抗和戰勝匈奴的渴望,是西漢所有皇帝中,最為強烈的。

從他将朝局穩定,并把權力抓在自己手中開始,就積極策劃和推進了多次征戰四方的戰役,比如兩次征伐閩越。

劉徹為了什麼?為的就是漢王朝能一統天下,為的就是實作“漢為天下宗,操殺生之柄,以制海内之命”的終極目的。

而對于匈奴,劉徹更是迫切希望能徹底将其消滅。

自打漢高祖劉邦開始,匈奴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屢屢侵犯漢朝,但奈何漢廷實力不濟,以至于到後來靠着“和親”才能換來短暫的和平。

作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邊境穩定,是劉徹必須要做的事情,而這種仰人鼻息、看人臉色的局面,同樣是劉徹最不願意看到的。

是以,在劉徹登基後不久,就派出了張骞出使西域,為何要這麼做?不就是為了聯合匈奴的世仇大月氏,一起攜手對抗匈奴嗎?

隻不過,大月氏比較拉胯,是以這個計劃最終沒能實作。

在此之後,朝中大臣建議恢複“和親”,以保持和匈奴的“友好關系”,被劉徹嚴詞拒絕,也就是在這期間,劉徹果斷提拔了衛青和霍去病,開始了北擊匈奴的程序

而在衛青和霍去病的連戰告捷後,漢武帝劉徹極為興奮,除了對他們二人一賞再賞外,幹脆連年号都改了,比如衛青奇襲龍城後的河朔大捷,漢武帝就改年号為“元朔”,還有在漠北之戰前夕,漢武帝為了紀念這次反攻,又改年号為“元狩”。

冠軍侯霍去病英勇無敵,體質自然是絕佳,為什麼二十幾歲辭世?

“元狩”一詞,在古代具有征伐四方之意,由此就能看出,他對于戰勝匈奴的渴望有多強。

在這種情況下,漢武帝會殺掉一個能幫助他實作這個戰略目标的大将?雖說當時能打仗的将領确實不少,但像霍去病這樣的天縱之才可隻有一個。

如果他真的想殺,那麼當初在霍去病射殺李敢的時候,漢武帝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将他處死,何必等到後來呢?

至于說漢武帝想找個合适的機會和理由來殺霍去病,這就更可笑了,漢武帝這個人,想殺誰從來不需要理由,戰功赫赫但被他殺了全家的大臣不在少數,要是他真有心殺霍去病,根本就沒必要這麼麻煩。

同樣,說漢武帝為了斬草除根殺了霍去病的兒子,也是毫無根據,衆所周知,漢武帝進行的那次泰山封禅,是自秦始皇之後的第一次,為此,漢武帝策劃數年,耗費無數财力和人力,這麼莊重嚴肅的事情,難道就是為了在老天爺眼皮子底下殺一個孩子?

什麼時候不會殺?偏偏在封禅大典的時候殺,劉徹是嫌漢朝的國祚太長?還是嫌自己命太硬?

冠軍侯霍去病英勇無敵,體質自然是絕佳,為什麼二十幾歲辭世?

說完漢武帝,我們再來說說“衛青和平陽公主害死霍去病”的這種說法。

是個人都知道,霍去病和衛青屬于甥舅關系,兩人是血脈相連,是以,在漢武帝和所有大臣眼裡,兩人就是一回事。

如果存在所謂的“衛霍鬥争”,那麼霍去病幹嘛要冒着極大的風險,去射殺李敢為舅舅衛青出氣呢?

要知道,漢武帝時期的律法還是相當嚴明的,有一個發生在漢武帝自家的事情就能證明。

當初,漢武帝的妹妹林慮公主在臨終前,曾把家裡的所有财産(金千斤、錢千萬)都拿了出來,交給了哥哥劉徹,為的就是把自己的兒子托付給哥哥。

并且,林慮公主還說,希望哥哥看在自己把所有家産都交出來的份上,要是将來自己的兒子不小心犯錯,能饒他一命。

漢武帝當時确實答應了,但結果,他的這個外甥後來真的犯了大罪,于是,漢武帝最終還是哭着把他給殺了。

也就是說,在當時嚴明的律法下,霍去病敢射殺李敢,是抱着一種把命豁出去的态度。

冠軍侯霍去病英勇無敵,體質自然是絕佳,為什麼二十幾歲辭世?

有這種情願放棄自己前途和性命的關系,怎麼可能會存在所謂的“衛霍鬥争”?要是真有,霍去病根本就不會去冒這麼大的風險。

再說衛青,衛青留在史冊上的記載,除了大破匈奴的不世之功外,還有兩點印象,那就是小心謹慎和老實巴交。

當初,在衛青身居大将軍之位時,其部下有個叫做蘇建的人向他進言,建議衛青招攬有才能的門客,好建立一個招賢納士的名聲。

但這個建議被衛青回絕了,衛青告訴他,早年間就是因為田蚡和窦嬰廣納門客,是以招來了天子的忌恨,是以,招攬門客無疑是給自己找了一個讓天子不滿的把柄。

最後,衛青用“人臣奉法遵職即可,何與招士?“這句話,結束了他和蘇建的交談。

通過這段記載,就能十分明顯地看出,衛青深知蓄養門客的嚴重性,隻有不這樣做,才能不遭到皇帝的猜忌。

而事實上衛青也是這麼做的,即便是他功居大将軍,依然謹慎行事,哪怕是李廣之子李敢将他打傷,也隻是自行包紮傷口,還告訴家裡人不要聲張。

他怕李敢嗎?當然不怕,他隻不過是擔心聲張出去,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這麼一個謹慎至極的衛青,卻被人說成包藏禍心,一心為了家族長保富貴而處處鑽營的人,甚至還因為外甥霍去病和自己不在一個路數上,狠心将其殺了。

這是看不起衛青還是看不起漢武帝?要是衛青真是這種人,沒等他開始行動,向來疑心重的漢武帝就會對衛青下手。

冠軍侯霍去病英勇無敵,體質自然是絕佳,為什麼二十幾歲辭世?

曾經有一次,有個叫甯乘的大臣告訴衛青,現在後宮裡王夫人受寵,衛青應該提前巴結一下王夫人的家人,比如送送禮什麼的,好給自己将來鋪路。

結果,衛青十分聽話照做了,而這件事不出意外地被漢武帝知道,漢武帝深知衛青屬于那種不善鑽營的性格,是以就問衛青是誰教他這麼做的。

而衛青則老老實實地告訴漢武帝,是甯乘教他的。

連漢武帝都不相信衛青是那種滿肚子心機的人,是以,足可以說明,衛青根本不可能做出處心積慮害死霍去病的事情。

還有平陽公主謀害霍去病這一說,那就更不可能了,首先她不具備這麼大的能量,要是她真的有,也不至于為了保住自己富貴,前後兩次向弟弟劉徹進獻美女了。

其次就是假設她真的是殺害霍去病的幕後兇手,那麼依照漢武帝的脾氣,怎麼可能在事後對平陽公主沒有任何處罰?不僅讓她得以善終,還恩準她可以和衛青合葬呢?

是以,這種靠着臆想和猜測,而得出來霍去病是被人謀害的結果,完全屬于不負責任的“陰謀論”,不僅是對曆史的不尊重,也是一種對今人的誤導。

冠軍侯霍去病英勇無敵,體質自然是絕佳,為什麼二十幾歲辭世?

那麼,說來說去,霍去病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前文也交代過,他就是因為得病而死的。

由于現代醫學的進步和發達,讓我們有了一種錯覺,那就是一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突然死掉,肯定背後有什麼特殊的原因。

但實際上,在古代年輕人突然去世是極為正常的事情。

古代醫療技術不發達,很多在我們如今的小病,就很有可能會要了一個人的命,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現代人如果因為感冒引發了肺炎,頂多也就是去醫院打幾天吊瓶就行。

而在古代,沒有抗生素,如果扛不住的話,分分鐘就能要命。

就别說像漢朝這樣久遠的古代,單說民國時期,人的平均壽命也不過是四十歲而已,甚至我們身邊八九十歲的老人,在他們出生的那個年代,當時有不少人因為一點小病死掉,其中更是不少嬰兒出生不久就夭折的。

是以,霍去病那個時代,得病而死并不是什麼稀奇事兒,哪怕他是天縱之才的将軍也不例外。

并且,霍去病這個人最擅長什麼?史料中已經說得明明白白,就是高強度的閃電戰,千裡奔襲,大軍神出鬼沒,這就是霍去病作戰的特點。

而這種作戰方式,很明顯就是靠燃燒體能和意志力換來的,霍去病是人不是神,一次兩次的話,靠着年輕還能頂得住,但次數多了呢?

根據史料記載,從元朔六年到元狩四年,短短五年的時間,霍去病就出征了六次,而這六次中,有四次還是作為主帥身份,這種高強度的連續作戰,就是鐵打的人都受不了,何況血肉之軀的霍去病呢?

還有一個,就是霍去病本身的體質問題,他的名字叫做“去病”,為什麼要起這個名字?說白了就是小時候身體不好,家裡人希望長大後無病無災的意思。

這就好比我們現代人把孩子取名“健康”、“壯壯”、“石頭”一個性質,都是想讓孩子茁壯成長。

冠軍侯霍去病英勇無敵,體質自然是絕佳,為什麼二十幾歲辭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