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原子彈轟炸後,75年都不能住人,為何廣島現在住着118萬人?

作者:快看張同學

廣島,這個人類曆史上挨了第一顆核彈的地方,戰後便出現了一個話:

“75年内這片焦土将寸草不生。”

但是廣島被轟炸前的人口大約是30多萬,現在已經118萬了,并且廣島的戰後重建工作也很快取得了效果,這是怎麼回事?

被原子彈轟炸後,75年都不能住人,為何廣島現在住着118萬人?

廣島

就應該是廣島,成為第一個被核爆的地方

二戰美軍之是以選中廣島來扔第一顆原子彈,是因為這個地方對日本軍國主義來說太重要了,它早在中日甲午戰争時便是日本的“軍事之都”。

這得益于廣島的地理位置,它是日本本州(日本4個大島中最重要的)西部最大的城市,鐵路交通便利,且南面就是濑戶内海。

這得天獨厚的水陸條件使得廣島成為了日本絕佳的軍事基地,從明治維新開始,這座城市就一直充當日本對外戰争,特别是從甲午戰争時,就是對華戰争的“馬前卒”。

二戰期間,廣島依然扮演者日本軍國主義重要的幫兇,這時它是第二總軍司令部所在地,軍工企業非常發達,受軍國主義影響的廣島群眾積極建設戰時工業,使廣島成為“日本兵工廠”,超級戰列艦“大和号”便是在這裡生産的。

被原子彈轟炸後,75年都不能住人,為何廣島現在住着118萬人?

廣島百姓很多也通過參軍的方式來“效忠日本天皇”,在這之中便有陸軍第五師團“闆垣師團”,該師團的國崎支隊更是參與了南京大屠殺。

除此之外,廣島背後還藏着一個令人發指的罪行。

它旁邊有一個小島叫“大久野島”,這是除731外日本又一個毒氣研發基地,日本政府考慮到使用毒氣肯會被整個國際輿論所譴責,是以該島一度被其從地圖上抹掉。

而“大久野島”研發的武器,大部分被用于中國的土地上,至今仍有部分殘餘在中國,猶如一個定時炸彈一樣,不知什麼時候就會出問題。

正因上述的原因,美國決定用原子彈炸了這個所謂的“軍事之都”。不過轟炸完,廣島當地政府的反應卻讓美軍始料不及。

被原子彈轟炸後,75年都不能住人,為何廣島現在住着118萬人?

被轟炸的第二天,廣島縣長高野源近(在日本縣比市大,和中國正好相反)便對外說:

“廣島雖然受害慘重,但這是戰争的本質。我們不能止步,一天也不行。我們不能停止戰鬥。我們必須反抗,直到打倒敵軍為止。”

日本政府和廣島縣政府反應一樣,要繼續“一億玉碎”,沒辦法,美國又在長崎扔了一個原子彈,日本這才慌了,随後宣布投降,二戰結束。

被原子彈轟炸後,75年都不能住人,為何廣島現在住着118萬人?

廣島于是來到了災後重建階段,這時的三個原因,使得廣島沒有變成“75年内寸草不生的地方”。

打破“75年内寸草不生的地方”的原因

(一)

當時美軍往廣島扔的原子彈所造成的後續影響其實遠沒有蘇聯切爾諾貝利核洩漏大,這主要是因為45年美國才剛剛掌握核技術,這時的原子彈威力遠不如現在的核彈。

被原子彈轟炸後,75年都不能住人,為何廣島現在住着118萬人?

當時廣島和長崎的兩個原子彈隻有差不多1kg的鈾-235和钚-239參與核裂變。而且爆炸發生在空中,各種輻射影響到地面減弱了很多,是以雖然原子彈在當時對廣島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但後續影響并沒有切爾諾貝利大。

(二)

在廣島遭遇原子彈後一個多月,也就是1945年9月17日,一場破壞力很強的台風來到了廣島,台風加上因其帶來的洪水席卷了整個城市,這對當時廣島居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不過正所謂“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這場台風也将大量核污染吹到了海中,大大降低了原子彈所帶來的輻射危害。

(三)

本來輻射就不是“很高”,又有台風的“幫忙”,廣島所受的輻射影響自然就變得“很小”了,這時日本政府決定重建廣島,不過這時又遇到了一個問題。

當時北韓戰争還沒有爆發,駐日美軍的一個任務就是防止日本軍國主義的死灰複燃。廣島可是日本的“軍事之都”,重建這個“軍事之都”,美國大機率會表示反對。

那就換一個口号,早在1945年9月2日(這天日本正式簽字投降),之前還在廣島被原子彈轟炸後大肆叫嚣要繼續戰争的廣島縣長高野源近便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

要把廣島從“軍事之都”變成“和平之城”的口号。
被原子彈轟炸後,75年都不能住人,為何廣島現在住着118萬人?

這就不得不佩服高野源近的轉變速度,這時不光這個廣島縣長站出來了,廣島市長也開始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遊說駐日美軍。

他表示:

“1945年8月6日原子彈的投下,讓廣島得以重生,去追求和平”

換句話來說,廣島要感謝美國!是美國的原子彈才使得廣島得以重生。

這無疑會實作美日雙方的雙赢,美國戰後要控制日本,是以它必須極力淡化,最好消除日本國民在原子彈爆炸後産生的仇美情緒,日本則要否認廣島,這個“軍事之都”和它之前所犯下的戰争罪行之間的聯系。

最終美日兩國一拍即合,最終在1949年8月6日(也就是廣島原子彈爆炸4周年)時,日本從法律上決定了廣島的新身份——“和平之都”。至于因這種交換,引發的廣島群眾對美國及日本政府的憤怒,就不是他們要考慮的了。

“和平之都”開始了重建,廣島也開始宣言所謂的“和平主義”。

被原子彈轟炸後,75年都不能住人,為何廣島現在住着118萬人?

然而這個時候又有出現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事。

日本軍國主義的複燃,虛假的“和平主義”

不過廣島這個“和平主義”到底有沒有和平是要打引号的,廣島因為挨了人類曆史上第一顆原子彈,是以戰後其群眾一直在進行反核武器運動。

不過随着北韓戰争的爆發和冷戰的開始,考慮到自身安全,特别是挨着一個蘇聯,一個日益崛起的中國,日本愈發不安,特别是蘇聯中國又先後有了核武器。但日本自己不能研發核武器。

于是日本就加入了美國的核保護傘,甚至還違反了自己制定的和平憲法,非核三原則:

“不擁有,不生産,不引進”

直接且持續把美國核武器弄進了國内,還拒絕簽署《禁止核武器條約》。

同時日本在國内也搞“兩面派”,廣島的和平運動以及反核武器的口号,隻是一種表面工程。背後依舊有許多組織在大力宣言“原子能和平論”,使得日本可以大量發展除核武器技術外的其他核技術。例如福島核電站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日本的小心思除了展現在現實方面外,還在瘋狂的搞“曆史虛無主義”。

他們選擇極力淡化1945年前的戰争罪行,同時,日本也知道它不可能因廣島和長崎的事追究美國的責任,是以日本一面在國内不惜将這兩個災難“自然災害化”處理,以降低美日兩國關系的不利影響因素,一面在國際上将自己塑造成“受害者”。

被原子彈轟炸後,75年都不能住人,為何廣島現在住着118萬人?

畢竟它可以世界上唯一一個被原子彈炸的國家,進而與其他二戰受難國形成情感同盟,獲得國際道德權利。在取得國際同情的同時,日本的軍國主義也漸漸地重新開始擡頭。不過正如廣島詩人粟原貞子在《當我們說到廣島》所寫的那樣:

“說到廣島,我們會聽見珍珠港事件;說到廣島,我們會聽到南京大屠殺。”

戰争不能用,也不應該用抵消的的方式來抹殺曆史,廣島的核爆不能用來抵消珍珠港事件、南京大屠殺、731實驗室......

我們回顧曆史,為的是一面拒絕南京大屠殺的再見,一面要維護的是廣島核爆的權威。

回看核問題,如今福島核洩漏後,日本向大海排放核污水,一面讓全世界人民為其買單,一面又在作為無辜姿态,這與日本軍國主義利用廣島、長崎被炸為自己做“無罪”或者“抵罪”辯護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