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作者:史明君心

前言

外蒙為什麼不治沙?是不想嗎?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因為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遼闊草原,是他們賴以生存的資源。

蒙古人很糾結,他們也想治沙,可最悲哀的是他們發現自己做不到這件事……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反觀大陸,近年來,治沙成效顯著,是以,一些人便覺得我們可以和外蒙通力合作。

然而一些專家卻語出驚人:通過植樹來治沙,弊大于利。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專家的依據從何而來?事實真的如此嗎?

“尴尬”的蒙古國

有去過蒙古國旅遊的朋友一定知道,這個草原“天堂”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土地沙漠化變得越來越嚴重,幾乎和二十年前的我們非常相似,大陸西北地區曾面臨嚴重的沙漠化,是以國家被迫開展了大規模的治沙運動。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我們如火如荼地改造大地之時,三北防護林造起來了,胡楊林倔強地矗立在地面上,網格狀的綠草也組成了一道道阻擊沙漠的防線,沙漠變綠洲從此不是一個傳說。

在大陸,我們給治沙工程下的定義是“攻堅戰”,這是戰役,每個治沙人都是戰士,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愚公移山的傳說,是以,建立起一道綠色長城,别人可能做不到,但我們行。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反觀蒙古在這方面确實有點捉襟見肘,先前說過,他們不是沒有沙漠化,也不是不想去阻止國内環境惡化,純屬就是因為外蒙做不到。

蒙古國科技并不算發達,除了微薄的工業和礦産之外,整個國家的底子基本上還是以畜牧業為主,和他們的祖先一樣。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是以,中國那人工植被建設規模、沙漠固沙工程的驚人成本,還有需氣象局、地方政府乃至人民子弟兵等系統配合的人工降雨技術,乃至是上下一心、同仇敵忾的人民群衆們……這些蒙古想都不敢想。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北方人可能還記得,前兩年大陸春季久違地出現了一次沙塵暴,就在2021年3月的時候,從蒙古國出現的沙塵暴席卷了大陸北部地區,甚至南韓和日本都受到了影響。

那一陣子蒙古特别尴尬,因為在此後的一個月中,狂烈的沙塵暴兩度從蒙古國奔向了東亞幾個國家,不管是民間還是官方都有譴責之聲,但“可憐兮兮”的蒙古基本上沒有做回應——似乎在無聲的表示大自然太厲害了,我們能怎麼辦?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事實上,蒙古國讓大自然背黑鍋是極不人道的,因為蒙古為了發展經濟,曾把自然放在了可以犧牲的位置上。

1992年,也就是蘇聯剛解體不久,蒙古就在礦産和農産品出口推動之下,開始了高速增長。

可在過度放牧和煤礦開采之下,蒙古國拿到了錢,卻把自己的綠水青山給葬送了,有資料顯示,從1940年到2015年,這個國家的氣溫增加了2.24度。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中國青年報,2023年4月25日釋出

别看隻增加了一兩度,但這對于脆弱的生态來說是個非常嚴峻的考驗,蒙古的降水量少了7%,整個國家也變得幹旱起來,有四分之一的湖泊幹涸,全國四分之三的土地受到荒漠化影響。

自然而然的,沙塵暴來了,當初蒙古發展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可盡管他們靠着賣煤礦和牛羊賺到了錢,國家的環境也回不來了。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很多人說,大陸的沙漠化是因為人為活動引起來的,比如過度放牧和砍伐森林等等,而蒙古沙漠化則是因為自然因素以及氣候變化為主。

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現在人類有能力改造環境了,事實上,蒙古千百年的放牧活動才是加劇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一代又一代人的放牧,最終導緻了草木植根的衰敗,土壤不可避免地變成了沙子。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蒙古也想要做點什麼,但他們沒有錢,如果做和中國一樣的固沙工程,那會把他們為數不多的家底都得扔進去,就這可能仍然填不滿這個大窟窿。

最有意思的是,全世界人類在恢複生态環境這件事兒上,居然還不是非常一緻的。按理說這是最大的政治正确,畢竟2021年那場巨大的沙塵暴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國際社會憂心忡忡,東亞這幾個國家也都覺得這事兒有自己的責任,加上治理沙塵暴對蒙古來說确實有點難了,是以大陸、南韓和日本都開始對他們的沙塵暴治理方面展開了環境合作。

國外專家語出驚人

我們這邊在準備好好治沙,可在2019年的時候,世界權威科學雜志《自然》的官網上出現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這篇文章上提出的問題似乎有着明顯的傾向,他們說,大陸的治沙可能會消耗水資源。

這聽起來像是某種暴論,是無稽之談,難道治沙還是錯誤不成?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圖檔來源: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官方賬号

《自然》雜志的觀點還真就是這樣的,或許有人看到這裡,會産生有些混亂,畢竟大家所了解的沙漠全都是不毛之地,隻有沙漠不那麼嚴重的地方,才有一些耐寒植物和陸地脊椎動物存在。

國外專家說的好似我們種樹會破壞沙漠中生活的小蜥蜴等動物一樣,但我們不知道的是,他們到底有沒有刻意忽略了大陸種樹的大背景,國家的綜合治理是為了人類和其他生命能夠和諧生存。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關注的重點是那些新形成的沙漠,是可能對大陸百姓産生威脅的地方,在這裡植樹造林功德無量,而且防風固土也不全需要把沙漠變森林,種上草就行了,用不了多少水資源。

大陸治沙的成就不用贅述,我們都知道羅布泊幹涸已久,沙漠從塔克拉瑪幹開始,從大戈壁蔓延到了東北的科爾沁等地,形勢非常嚴峻,治理措施刻不容緩,是以,一系列退耕還林、禁止放牧等政策出台了。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到了今天,當年的管控措施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其他國家紛紛以中國為榜樣,學習如何治理沙漠化,早在1977年的時候,大陸代表就在聯合國荒漠化的會議上分享了我們的經驗,現在它們也已經成為很多國家和地區治沙的标準教材。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蒙古就是這樣,他們選擇和大陸合作可能就是因為大陸北方和蒙古極其相似,都面臨着相同的問題,蒙古國缺水,分布非常不均衡,首都烏蘭巴托更是極其缺少水資源,同時母親河圖拉河還面臨污染威脅。

是以,在缺水幹旱的情況下,蒙古國總統呼日勒蘇赫也不管什麼西方理論了,他不覺得種樹弊大于利,直接在聯合國大會上做出承諾,等到2030年的時候,蒙古國要種植至少10億棵樹。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結語

外蒙自己也知道,種這麼多樹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是以需要其他國家的幫助,這也是國際社會通力協作的原因之一。

地球隻有一個,其他國家發生的事情也和我們自己息息相關,中國自然義不容辭。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那首著名的蒙古民歌《烏蘭巴托的夜》,作曲家在曲子中描繪了蒙古當地那如畫的風景和甯靜的生活,而現在蒙古拼了命地想要恢複到那種生活中,是以拿出了全國GDP的1%來種樹。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種樹就是這麼一件樸實的事情,說白了他們是想要和大自然和解,給自己的子孫後代一個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蒙古國可能不懂得什麼叫做“天人合一”的道理,卻确實很清楚,給孩子留一棵茂盛的大樹,總比留一片熾熱的沙漠要好的多。

為何外蒙不治沙?專家:植樹治沙弊大于利,事實真的如此嗎?

對此,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各抒己見!

本文内信源來自:

1.《《自然》提醒:中國沙漠造林或加劇水資源短缺,應選合适樹種》觀察者網,2019年9月25日釋出;

2.《中蒙兩國合作治沙,14年前就開始了》中國青年網,2021年3月21日釋出;

3.《(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蒙古國種植“十億棵樹計劃”全面啟動》人民資訊,2021年10月10日釋出;

4.《科學雜志《自然》》;

5.《蒙古國:氣候與生态危機警鐘在鳴響》中國青年網,2023年4月25日釋出,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