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囊》全集:趙匡胤智挫徐铉

作者:喜歡講故事的鄧先生

宋朝初年,南唐後主李煜對宋太祖趙匡胤俯首稱臣,每年都要派人來朝貢。

當時,南唐有三個著名學人,徐延休、徐铉、徐锴,時稱“三徐”。而這三人之中,以徐铉最為知名。

《智囊》全集:趙匡胤智挫徐铉

這年,李煜遣徐铉來朝貢,依照慣例,宋朝政府要派一名押伴使跟随左右。朝中的臣子都久聞徐铉的大名,都怕自己的口才詞令不如徐铉,是以誰都不願意去。

負責這件事的宰相也很為難,最後實在沒辦法,就把這個難題交給了趙匡胤。

趙匡胤聽了宰相的報告後,就說:行了,你們退下吧,這件事我來處理。

沒過多久,趙匡胤就下诏給殿前司,也就是掌管宮殿前禁衛軍之名籍的官署,讓其準備十個不識字的侍衛名單入宮。

拿到名單後,趙匡胤指着其中一個名字說道:這個人可以,就讓他去好了。

《智囊》全集:趙匡胤智挫徐铉

群臣目瞪口呆,但趙匡胤已經定了,他們也不敢再多說什麼。

莫名其妙就當上押伴使的侍衛在上司的催促下渡江和徐铉彙合。

一路上,徐铉口若懸河,侃侃而談,随行的人都對他的博學和口才驚愕不已,唯獨侍衛一言不發,因為他根本聽不懂徐铉在說什麼,隻能嗯嗯哎哎的點頭附和。

徐铉剛開始還沒有察覺,依然喋喋不休,一直過了幾天,見侍衛也沒吱個聲,他也就沉默不語了。

對這件事,嶽珂,也就是嶽飛的孫子,曾經這樣評論。

他說:當時朝廷中也不乏飽學之士,比如陶谷和窦儀,如果派他們去答辯,難到就不如徐铉嗎?實際上,這是太祖認為大國的體統不應該如此。這也是一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上等政策吧?

确實,如果趙匡胤派一名能說會道的人去和徐铉辯答,輸了,有失國體,赢了,以當時兩國的巨大實力差距而言,也不是多麼光彩的事情。

況且,自古文人相輕,徐铉就算輸了,也不一定真的服氣。

趙匡胤這種以愚對智的高明政策在他身上也有展現。

宋朝出兵滅南唐時,李煜兩次派徐铉使宋,以謀求和平。

第一次徐铉對趙匡胤說: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過失,奈何見伐?

趙匡胤直接回答:汝以為父子分兩家,可乎?

隻一句話就怼得徐铉啞口無言了。

《智囊》全集:趙匡胤智挫徐铉

第二次使宋,徐铉極力為李煜開脫,稱李煜并不是拒诏,而是因為生了病。其言辭懇切,和趙匡胤反複争辯,趙匡胤當然說不過他,最後,趙匡胤拔劍而起,怒斥徐铉道:“不須多言!江南國主何罪之有?隻是一姓天下,卧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

看吧,既然争辯不過,那就實話實說好了,結果簡單直白一句話,立刻就讓徐铉閉了嘴。

趙匡胤的智慧由此可見一斑。

以愚困智這種技巧其實也可以廣泛的應用在生活中,特别是對那些喜歡誇誇其談,喋喋不休的人,隻需要不睬他,當他不存在,自然就能讓他知難而退了。

(圖檔來源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