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養老難題,如何破解

作者:吉報調查

近年來,随着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日趨多元。聚焦老年人所需所盼,在哪養、誰來養、怎麼才能養得了和養得好等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記者走訪多個家庭、養老機構、社群,探讨人口老齡化社會,養老難題如何破解。

養老難題,如何破解

養老不離家 有溫暖也有擔憂

在家中養老,由子女或家人照顧的傳統養老方式仍是當下很多老年人的首選。近日,記者走訪多個家庭,聽他們講述家庭養老的“酸甜苦辣”。

“我父母今年80多歲了,雖然有點基礎疾病,但是身體都還不錯,可以自理,我們隻需要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就行,相對來說,壓力較小。”長春市民孟慶元照顧父母已有10年,說起與二老相處的點點滴滴,他不禁感歎。

兩代人的生活習慣和觀念不一樣,起初孟慶元不适應,兩位老人也不适應。“最難的就是做飯,老兩口都不吃牛羊肉和海鮮,就愛吃鹹菜和蘸醬菜。後來我母親得了糖尿病,飲食上要注意,營養還得均衡,衆口難調。”最讓孟慶元覺得頭疼的是老人非常節儉,很多東西舊了、壞了還要留着,甚至在遛彎時看到别人家不要的東西也要撿回來,他苦口婆心勸了多次都沒有用。

“現在我白天上班時,我妹妹會過來收拾衛生、做午飯。”這兩年,孟慶元的父母都已80歲,需要更多的照顧和陪伴,而孟慶元隻有一個妹妹,養老壓力隻能由兄妹二人承擔。“去年,我母親得了帶狀疱疹,我父親得了前列腺炎,趕上我出差,隻能讓我妹妹拉着他們跑醫院。好在兩位老人都有終身俸,經濟方面壓力不大。每天看着老人悠閑地養花、養魚、遛彎,我們當子女的也覺得很幸福,有父母在就有家,辛苦點也值得。”

養老難題,如何破解

86歲的陳鳳文老人在15年前因患腦出血導緻半身癱瘓,生活一直不能自理,她先是在女兒家中居住,後來又去了養老院,最終還是回歸家庭養老。

“我父親去世早,我媽一直自己住,她突發腦出血時,我們兄妹三人的孩子正在上國中、高中,我們還需要上班,壓力都挺大,最終決定先由我妹妹照顧。”陳鳳文老人的兒子李東平表示,老人出院後,妹妹由于太過勞累生病了,無奈之下,隻能雇人,但是老人對保姆非常排斥,最後隻能把老人送去養老院。

初到養老院,陳鳳文老人并不開心,是護理人員耐心周到的照顧和同齡人的陪伴讓她敞開心扉,老人也逐漸有了很多談得來的好朋友,加上子女幾乎每天都去探望,老人很快就适應了養老院的生活。

“現在我們的孩子都工作、成家了,我也退休了,是以就把我媽從養老院接到我家。”起初,李東平覺得自己能勝任護理老人的工作,但是由于老人常年卧床缺少運動,體重增加了不少,自己也是60多歲的人了,扶老人去衛生間都有些艱難。“有一次我媽沒站穩,我抱她的時候閃了腰,很長時間都沒好。”

于是,李東平和兩個妹妹商量後,最終決定用老人的積蓄雇一位鐘點工,每天下午來護理老人。“雇人之後,我輕松了很多,對我媽的照顧也更周到了。我媽還是喜歡在家裡,飯菜可口,也更安靜,還有我們的陪伴,現在她很開心。”

高齡患病老人和失能老人在居家養老時需要專業的護理,這對于子女來說是精力、心理和經濟等方面的多重考驗,很多家庭都面臨着兩難抉擇。68歲的吳麗欣最近正犯愁怎樣才能讓父親得到更周全的照顧,她說:“我父親90歲了,這兩年小毛病不斷,跑了幾次醫院,前幾天又突然心髒不舒服,我自己有點照顧不過來了,我們兄弟姐妹們正在讨論是雇住家保姆還是送去養老院,還沒有定論。”

養老難題,如何破解

就近入住養老院 有了更多選擇

春日午後的陽光格外明媚,89歲的鄒姨躺在床上,悠然地曬着太陽。“鄒媽媽,喝點水吧。”王彥一邊輕聲地說着,一邊扶起老人,将一杯溫水送到鄒姨的手中。

王彥是鄒老的護理員,她告訴記者,鄒老做過心髒支架手術,還患有小腦萎縮,鄒老的兒子是大學教授,沒時間照看母親,母親又特别愛幹淨,不喜歡雇保姆,是以隻好請鐘點工定時上門服務。“起初老人有自理能力,鐘點工還能應付,後來随着老人小腦萎縮愈發嚴重,有一次自己在家熱飯時睡着了,家裡險些被燒了,還是鄰居幫着打的消防電話。後來鄒姨就來到養老院,老人在這裡住得很習慣,兒子經常過來陪伴母親,在放心、安心的同時,自己也減輕了壓力。”

養老難題,如何破解

在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浦東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還住着很多像鄒姨一樣的老人。對于這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和子女來說,養老院成了解決老人護理難題的一大途徑。

“我父親以前身體特别健康,後來得了腦血栓,隻能長期卧床。我和妹妹工作都特别忙,孩子也都馬上面臨聯考,起初我倆輪流值班,一人一周,但時間還是排不開,而且最主要的是對于卧床老人的護理,我們也不夠專業,根本沒法照顧好老人。”于先生是企業高管。父親患病近兩年,前些天他聯系了一家養老院,準備将父親送過去。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當家中有失能、失智老人時,不但老人難受,沒有專業照護知識和時間的子女也面臨很大壓力,這時候能為老人選擇一家靠譜的養老機構便成了一舉兩得的選擇。

“對于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來說,我們既有更加專業的護理能力,又有一套專門的管理制度,可以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如果老人在家裡照護,不僅需要子女付出很多精力,還有可能因為不夠專業而讓老人受傷。”對于老年照顧問題,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浦東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護理部主任表示,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大陸的養老模式也在不斷發展革新,養老院為養老護理提供了更便捷、更專業的服務。“比如說有的老人需要鼻飼,操作時,護理員一定要嚴格遵循操作規程,盡量減少鼻腔或胃部的刺激,提高飼管的衛生品質,避免飼管順着氣管進入肺部引發嚴重并發症;再比如,卧床老人長期不翻身就會得褥瘡,不及時更換紙尿褲,皮膚會紅腫潰爛,還有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需要随時看護等等,這些養老難題在養老機構都能迎刃而解。”

養老難題,如何破解

今年68歲的劉桂琴,家裡有大房子,有終身俸,身體很健康。在老伴離開後,女兒多次和她溝通,希望母親和自己一起過,但劉桂琴有自己的想法。“我最近在物色養老院,其實女兒不同意我去養老院,但我覺得時代在發展,人們的養老觀念也要與時俱進。随着老齡社會來臨,養老問題不僅可能為兒女增加壓力,也給社會帶來了難題。既然專門的養老機構能夠緩解這一壓力,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一方面實實在在地為子女減負,另一方面由更加專業的人員來照顧日常起居,這對于老年人,尤其是患病老人而言,更加穩妥。”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來到養老機構的老人通常有這幾種情況:子女工作忙碌,沒有時間照顧老人;老人中度或重度失能,子女不具備照顧老人的專業能力;有的高齡老人的子女本身已經六七十歲,無法照顧父母;也有很多身體健康的老年人,自己主動選擇到養老院養老。随着養老觀念的變化,機構養老逐漸成為老年人的一種選擇。

養老難題,如何破解

社群養老服務 讓人歡喜無憂

中午時分,走進長春市朝陽區重慶街道光明社群敬老餐廳,一股飯香撲鼻而來。餐廳内,桌椅擺放整齊,簡約的裝修風格十厘清爽,不少老人正在就餐。餐台上,炸魚、紅燒肉、雞蛋糕、洋芋絲……20多種葷素搭配的菜品供應豐富。“以前老是為一日三餐發愁,現在吃飯的問題終于解決了。”社群居民于亞琴今年65歲,談及社群開辦的敬老餐廳喜上眉梢。“我們老兩口中午、晚上都在這兒吃,經濟實惠、幹淨衛生,營養搭配豐富,從開業起到現在一頓都沒落下。”

養老難題,如何破解

“老年人到這裡,不僅要吃得飽,最重要的是吃得好,吃出健康。”光明社群敬老餐廳從業人員表示,為了滿足老年人就餐需求,餐廳特意将菜品做得軟爛些,注重營養均衡,每天中午都有上百位老人前來用餐。

“還好有你們在,不然我自己實在沒辦法給老人洗澡。這回我媽可舒坦了,天天笑呵呵的。”家住長春市寬城區新隆街道新惠社群的市民梁女士,自退休後便一直照顧卧床不起的母親,洗衣做飯、收拾屋子、喂藥喂飯,全年無休。“照顧老人一般沒啥問題,就是給老人翻身、洗澡是難題,沒個幫手真不行。”梁女士說,這個困擾她好久的難題被社群解決了。

養老難題,如何破解

在新惠社群,有許多行動不便的老人與梁女士的母親一樣面臨着洗澡難的問題,由于身體狀況和家庭環境的限制,他們往往無法獨自完成洗澡過程,甚至難以確定基本的個人衛生。為解決高齡服務對象的洗澡難題,新惠社群在走訪調研後,聯合長春市民政局福彩公益基金開展入戶助浴服務,為服務對象提供友善、優質的洗浴服務,幫老人們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感受到溫暖的關懷。

在助浴團隊和社群從業人員的配合下,愛心助浴服務順利進行。“我們在助浴前,會給老人測量溫度、血壓,做簡單的體檢,還會問問他們近期的身體情況,進行安全告知。然後給老人洗頭、洗澡、洗腳、修面、穿衣服,最後再向老人進行健康問詢和滿意度調查。”助浴師張先生說,在整個助浴過程中,他們還會與老人聊天溝通,讓老人真心感受到心理慰藉,享受舒适的洗浴時光。

養老難題,如何破解

老年人的需求在哪裡,服務供給就跟到哪裡。去敬老餐廳吃飯、到社群活動室跳舞、約社工上門服務……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社群居家養老已成為公共養老的有益補充。近年來,基層街道、社群不斷創新養老服務方式,在完善軟硬體基礎設施、豐富服務供給内容、優化養老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建立居家老年人巡訪關愛制度,建設綜合嵌入式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全力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優質的養老服務中安享幸福晚年。

吉林日報社出品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賀 于悅 吳茗

策劃:韓雪潔

執行主編:于悅

編輯:韓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