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财政部介紹耶倫訪華情況:中美達成2個新的共識成果

作者:海峽網

4月8日下午,财政部副部長廖岷就美國财政部部長耶倫訪華情況向媒體吹風并答問。吹風會文字實錄如下:

财政部介紹耶倫訪華情況:中美達成2個新的共識成果

  一、情況介紹

  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吹風會。為落實習近平主席與拜登總統會晤及通話達成的重要共識,經中美雙方商定,美國财政部部長耶倫于4月4日至9日訪華,耶倫财長系今年首位訪華的美内閣成員。期間中方與耶倫财長舉行了多層級、多領域的會談交流。下面我向大家介紹相關情況。

  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京會見耶倫财長,就中美關系、中美經濟關系、應對全球性挑戰等議題深入交換意見。4月5日至6日,中美經貿雙方牽頭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耶倫财長在廣州舉行多輪會談,就兩國及全球宏觀經濟形勢、應對全球性挑戰及雙方經濟領域關切事項進行了深入、坦誠,務實、建設性的溝通。4月7日至8日,中國财政部部長藍佛安、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京與耶倫财長分别舉行會談,就兩國宏觀經濟形勢及财政金融領域事務進行交流。在華期間,耶倫還會見了一些中國政界、學界人士。在此,我重點介紹一下雙方牽頭人何立峰副總理與耶倫财長的會談情況。具體情況如下:

  會談中,中方強調,應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美關系要堅持的“以和為貴、以穩為重、以信為本”三大原則,通過努力工作将“舊金山願景”轉為“實景”。雙方一緻同意,共同落實好兩國元首重要共識,持續加強經濟、金融領域溝通合作,努力為兩國企業雙向貿易、投資活動創造良好環境,促進中美經濟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關于宏觀經濟形勢。中方重點向美方介紹了中國經濟形勢與政策。中方指出,中國經濟保持健康和可持續增長。去年中國經濟總體繼續保持了回升向好的勢頭,主要預期目标圓滿完成,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這些成績是在防範化解風險隐患、推動經濟轉型更新的基礎上取得的。今年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回升向好勢頭,有信心實作全年增長目标。中方強調,改革開放是中國國策,中國的改革不會停頓,開放不會止步,正在謀劃和實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大力破解妨礙建構新發展格局的卡點堵點,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着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加快國内統一大市場建設,持續建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将為美國企業在内的各國企業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美方在會談中就美國的宏觀經濟形勢,包括勞動力市場、通脹、金融體系以及财政貨币政策等情況進行了介紹。

  關于應對全球性挑戰。雙方就開發中國家債務處理、世界銀行改革、國際貨币基金組織治理改革、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全球性挑戰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同意在多邊管道下就相關問題繼續保持溝通與合作。

  關于雙方關切。雙方認為,每個國家都有維護國家安全的合理需要,但中方強調,不應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以所謂“多元化”為由沖擊兩國及全球正常貿易投資往來和産供鍊穩定。中方明确表達了對美方制裁限制中國企業、對華加征關稅、對華投資限制等措施的嚴重關切,指出這些措施損害中國企業和群眾的正當權益,也不利于美國企業和群眾的福祉。中方歡迎美方關于無意尋求對華脫鈎的表态,希望美方采取切實行動,停止制裁限制中國企業。針對美方提出的産能過剩等問題,中方進行了充分回應。

  關于共識成果。雙方重申了11月舊金山會談達成的“加強溝通”、“防範脫鈎”、“應對共同挑戰”三點共識,并達成以下新的共識成果:一是由兩國财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架構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财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架構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

  關于下一步安排。遵照雙方牽頭人訓示,雙方工作層将在經濟、金融工作組項下持續推進落實上述共識。兩個工作組的第四次會議拟于4月中旬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世界銀行/國際貨币基金組織春季會議期間分别舉行。

  以上是我今天要通報的主要情況。在此,我願回答各位的問題。

  二、媒體提問

  新華社記者:我們注意到,此次中美雙方在經濟、金融領域均達成了重要成果。想請問雙方有哪些具體考量?

  答:謝謝您的提問。中美是全球前兩大經濟體,深化經濟金融政策溝通協調和互利合作,對于維護兩國和全球經濟金融穩定、促進疫後經濟複蘇發展有着重要意義,中方對此始終秉持開放、積極的态度,此次經中美雙方深入磋商讨論,最終在經濟、金融領域達成重要共識。

  經濟領域方面,在雙邊管道下:雙方同意就兩國和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開展深入讨論,這也符合中國經濟轉型與高品質發展的政策目标與實踐。中美經濟互補性強,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赢,雙方願進一步加強經濟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這對于穩定雙邊經濟關系,增進兩國企業和群眾福祉具有重要意義。在多邊管道下:目前全球經濟延續高債務、高通脹、高利率、低增長态勢,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受到較大外溢影響。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中美雙方同意在G20等多邊管道下就開發中國家債務處理、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等事宜繼續保持溝通,就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加強合作。

  金融領域方面,雙方同意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合作。中美在金融工作組和G20等多雙邊管道下就上述議題深入開展交流合作,有利于釋放中美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的積極信号,對于維護全球金融穩定、推動綠色轉型發展将産生重要的現實意義。

  下一步,中方願與美方一道,在經濟、金融工作組項下努力将上述共識轉化為務實合作成果,為中美經濟關系發展不斷貢獻正能量。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記者:我們注意到,耶倫财長在廣州參加中國美國商會活動時指出,其尤其關注産能過剩問題,包括在新興領域出現的産能過剩迹象。想請問中方在會見會談中就此問題作出哪些具體回應?

  答:謝謝您的提問。中方對産能問題高度重視,在與耶倫财長的各層級會見會談中均對此作出充分、理性的回應。實際上,這個問題存在分歧和争議,比如,彭博社4月3日最新文章認為,相關資料分析并不支援新興産業領域存在所謂“産能過剩”的說法。中方認為:一是應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秉持市場經濟原則和價值規律看待産能問題。所謂“産能過剩”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表現,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态,在任何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體都可能發生,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曆史上也多次出現,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還要依靠市場按照價值規律進行調節。

  二是應結合全球分工和國際市場情況分析産能問題。以新能源汽車為例,根據國際能源署測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将達4500萬輛,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需求将達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約4倍。目前産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特别是衆多開發中國家對新能源産品的潛在需求巨大。中國新能源産業曆經數十年長足發展,目前所具備的競争優勢根植于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工業體系和豐富人力資源,更離不開企業對研發創新的巨大投入以及企業家的不懈奮鬥精神。企業通過技術創新降低生産成本,提高了新能源産品的經濟可及性。中方在滿足國内需求、推動實作雙碳目标的基礎上,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作綠色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對此應作出客觀評價。

  三是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無助于解決産能問題。針對一些地方發展新興産業積極性很高的情況,中方将在充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的前提下,在國家層面進一步做好統籌引導,相關政策導向是公開明确的。應強調的是,我們堅決反對部分發達經濟體搞“泛安全化”、更新綠色保護主義措施,這對其自身有害無益,更會嚴重侵害中國企業正當發展權益,中方不會坐視不理。實際上,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在曆史上屢見不鮮,但無助于解決實質性問題。正如彭博社4月3日另一篇文章指出,過去十年美國采取鋼鐵保護主義措施,并未阻止美國金屬制造業就業崗位減少,還增加了美國經濟其他領域成本,降低了行業競争力,如果将這一政策應用于新能源産業,将進一步削弱美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中方認為,在新能源産業技術進步推動全球産供鍊深度調整大背景下,包括中國在内的很多國家都會面臨産業轉型和勞動力結構調整的挑戰,我們應客觀看待這一現象,作出務實理性的政策選擇。中方注意到美國及其他相關方的關切,願與各方加強溝通協調,在堅持市場化原則的基礎上,理性看待和妥善處理分歧。雙方将在工作組層面繼續就此保持溝通。

來源:财政部新聞辦公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