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融媒·見證丨種桃60年,迎來“農文旅”融合新發展——山村裡的“桃經濟”

作者:舜網

剛剛過去的清明節假期,鋼城區汶源街道的桃園裡熱鬧非凡——一場桃文化旅遊節,吸引了8萬餘名遊客參與。賞花、采摘、看演出、體驗簪花……漫山桃花宛如一片粉色的雲海,讓人流連忘返。當地發展蜜桃種植産業多年,從單一品種的種植、傳統模式的銷售,到如今已經借桃文化旅遊節實作了“農文旅”融合發展,全方位帶動種植戶和相關産業增收。

蜜桃尚未成熟,人氣已經聚集。當地蜜桃産業還将迎來怎樣的發展?

融媒·見證丨種桃60年,迎來“農文旅”融合新發展——山村裡的“桃經濟”

拍攝時間:4月7日

拍攝地點:鋼城區汶源街道霞峰村、楊家大峪村

拍攝内容:桃文化旅遊節帶動當地産業發展

從種植到銷售,桃園裡有新變化

“汶源街道是國家林業局命名的‘中國蜜桃之鄉’,清明節假期,每天的遊客有一萬多人!”

4月7日雖是工作日,霞峰村的桃園裡卻依舊有遊客賞花、觀景,不放過一寸好春光。霞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于天生自豪地向大家介紹起蜜桃産業的起源——1963年,從沂源縣買來的300棵黃金桃苗是霞峰村桃種植業的“原始股”,拉開了當地發展蜜桃産業的序幕。“我們村四面環山、三面環水,沒有工業污染,而且晝夜溫差較大,非常适合種植業的發展,是以我們這裡出産的蜜桃汁水豐富、又大又甜!”于天生告訴記者,汶源街道僅在霞峰村内就有200餘公頃桃園,每到4月,漫山遍野開遍嬌豔的桃花,處處都是孕育着生機的美景。

融媒·見證丨種桃60年,迎來“農文旅”融合新發展——山村裡的“桃經濟”

經過多年發展,當地蜜桃産業不論是品種疊代、種植模式還是銷售模式,都在随着時代發展變化。“看,現在村裡的蜜桃也‘住’上了大棚!”于天生帶記者來到去年在政策資金扶持下剛剛建起的溫室大棚,高溫刺激下的桃樹已經挂上了一串串青綠色“蟠桃寶寶”。種植大戶張志業是這個大棚的主人,已經種桃20多年的他對新種植模式帶來的好處頗有體會,“大棚種植能讓桃子提前一個月上市,拉長采摘周期,從5月到10月底都有桃子可摘,直接轉換成經濟效益!”張志業說,從前,村裡主要種植傳統品種的毛桃,而現在已經發展出數十個品種,以各類蟠桃為主,更加符合市場規律。現在,霞峰村幾乎家家戶戶種桃、賣桃,“村民家裡都挺富裕!”

“目前的5個大棚是一種探索和嘗試,隻要收益好,我們會繼續擴大這種種植模式!”于天生說,敢創新,是因為有底氣,“這些年我們的蜜桃不僅有固定客商線下收購,還有精品專供電商,不愁賣!”這幾年越發火爆的桃文化旅遊節,更是讓村民們幹勁十足——大量遊客的到來給蜜桃銷售、采摘進行了預熱,還帶動村裡修起了民宿、開起了農家樂。

一場桃文化旅遊節,帶動周邊産業發展

“今年桃文化旅遊節是第21屆,我們選擇了‘節儉辦會’,但僅兩天的活動就吸引了近8萬遊客!”

汶源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李超告訴記者,活動設定了文藝演出、風筝嘉年華、雙層露天花車賞花遊園、老年人結婚證補領、桃樹認養等十餘項内容,漢服簪花、漢服體驗等都搬到了現場,以更多元化、現代化面貌吸引更多閱聽人參

與,讓“賞花經濟”帶動周邊的“農文旅”融合發展。

融媒·見證丨種桃60年,迎來“農文旅”融合新發展——山村裡的“桃經濟”

“從前桃文化旅遊節的形式比較單一,也沒有規劃賞花路線、文化活動。這幾年我們不斷挖掘桃文化的内涵,把桃文化旅遊節辦得有聲有色。”李超說,除了會場和分會場的活動,還設定了台子村汶水源頭、霞峰高品質蜜桃基地、霞峰冠世桃源觀景台、南通香峪村旅遊大道觀景平台、桃滿亭等6個桃花觀景點,“假期期間那真是人擠人,周圍都停滿了車!”

楊家大峪村歡樂田園度假區是桃文化旅遊節的分會場。采訪當天,桃園旁停滿了車輛,選擇錯峰出遊的遊客們穿梭在花海中拍照、賞花。臨近午餐時間,一旁的幾個種植大棚裡同樣忙碌。種植戶亓玉平忙着摘果、稱重、收錢,隻能抽空啃一口手裡的面包。“你們看,凡是有點變紅的蕃茄基本被遊客摘完了!”亓玉平看着一串串泛着青色的果實,直言“根本不夠賣”,草莓、黃瓜大棚裡同樣如此。

從前這個季節,楊家大峪村幾乎沒有遊客,今年作為活動分會場,卻在蜜桃産業之外直接帶動了村民增收。這正是當地舉辦桃文化旅遊節最樂于看到的成效。

在談及本次桃文化旅遊節對當地桃産業發展帶來的影響時,李超告訴記者,在他們的設計裡,這絕不僅僅是一項提升文旅發展、助推消費的節會活動,更是未來長期發展的本地特色産業品牌。“整個汶源跟‘桃’相關的産業,以及衍生的周邊産業,比如之後的櫻桃采摘節、大棚果蔬種植産業,都是可以被桃文化旅遊節這個文旅品牌帶動的,能幫助我們更快實作鄉村區域性、整體化、全方位振興更新。”

跳出農業種植局限,“桃經濟”煥發新生機

曾經,霞峰村靠蜜桃種植留住了村裡的年輕人,楊家大峪村摘掉了市級貧困村的帽子;如今,蜜桃還未成熟的季節,就擁有了如此可觀的人氣和收益,這讓大家對今後的産業發展信心十足。

“我們會大力發展電商經濟,走精品化路線,油蟠桃論個賣!村裡也成立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慢慢讓散戶聚集起來,增強市場競争力、完善銷售鍊條。”于天生介紹,“我們村之後還要發展‘桃木文創’,利用桃文化旅遊節這個名片,将蜜桃産業進一步擴大延伸,積極融入文旅産業,努力實作綜合式發展,加快鄉村振興!”

李超向記者表示,不僅是霞峰村,為充分發揮整個汶源街道的蜜桃産業優勢,除重點扶持“電商興農”外,還将引進和扶持林果加工龍頭企業,着力于蜜桃物流保鮮、罐頭、果汁加工及副産物高值化,提高村民的實際收入,推動蜜桃産業更新,并紮實推進黃金蜜桃行業等級标準建立。“我們還将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産業發展品牌,建立特色産業展廳,争取實作每年村集體收入30萬元以上!”李超信心滿滿。

融媒·見證丨種桃60年,迎來“農文旅”融合新發展——山村裡的“桃經濟”

對于蜜桃産業的規劃,早已跳出了農業種植的局限。

李超介紹,下一步街道将結合“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項目,優化提升路網體系、增加停車場、完善基礎設施,依托街道“齊魯源”“汶水源”“桃花源”三線建設的既有優勢,加快蜜桃産業提升,借助高品質蜜桃基地建設,穩步推動蜜桃種植的更新換代和集中連片發展。加快桃木加工廠、桃文化博物館的建設,加快形成以桃文化、泉文化、舜文化、革命文化為核心的文化核心競争力,最終形成“農文體旅”融合發展格局。

桃種植、桃文旅……“桃經濟”這一當地鄉村振興的推進器,将在新的産業布局下煥發新的生機,為村民帶來更多更長久的收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