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
【唐】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情愁,詩詞歌賦中常常能見到的一種主題。在唐詩的世界裡,除了有風馳電掣的戰風凜凜,還有去國懷鄉的憂愁傷感;不僅有乘風破浪的豪情壯志,更有卿卿我我的纏綿悱恻。李商隐便是這些文人墨客中為數不多的、擅長寫就柔美似水的情感詩歌的著名詩人。
在剛硬熱血、由男人主宰的世界裡,有關女性的詩歌總是會或多或少地蘊含着惆怅和淚花,這首無題詩便是李商隐眼中,一位身處重帏深處,曾經經曆一場刻骨銘心愛情的女人的心聲。
這是一個獨自卧于面前垂下的重重帏幕裡憂郁寡歡的女子。雖然詩中不見一個“愁”字,但她周圍孤冷清寂的氛圍讓她此刻的心情被映襯出來。長夜漫漫,女子獨自一人躺于床上,更深露重,她卻毫無睡意。房中的燭火搖曳未明,半明半滅的空間裡,寂靜的夜顯得更加清冷。
這自然不是一個妙齡女子應該面對的夜晚。許多與她一樣年紀的女子,都在此時依偎在夫妻強有力的臂膀裡,漸漸地沉沉睡去。而此時的她卻獨處着,與這處境一樣冰冷的,還有她那顆曾經為愛情燃放,如今卻冷若死灰的心。
傳說中,巫山神女與楚王之間美好、動人的邂逅,如今看來,不過是一場煙花易冷的夢境。曾幾何時,女子曾對這樣的愛情深信不疑,甚至幻想過自己也能如同巫山神女一樣,擁有一份甜蜜的愛情。隻是現在,這種心情已經蕩然無存,或許詩書中所說的“青溪小姑”才是自己真正的身份。因為此時此刻的女子,就如同這位小姑一樣,本來就是無郎相陪,孤身一人獨處的命數。
如水的女子就像是柔弱無依的菱枝,本應是最令人憐愛的年紀,卻偏偏遭受這突如其來的風波摧殘;如花的女子就像是清新雅緻的桂葉一般,本應是最該被呵護滋潤的年紀,卻偏偏沒了月露的滋養,全然失去了芳香。
情郎,在心灰意冷之前,心中殘存的相思還依舊能攪亂心境。如水的深夜,月光冷冷清清,在感受到凄凄心聲時,女子心中竟依然難忘曾經在愛情中受到的寵溺和呵護。不是應該心生怨恨嗎?不是應該再也不想見他嗎?但為何心靈深處仍舊有着澆不滅的、對他溫情脈脈的渴望?
相思,無奈的相思,無益的相思。既然他的心已經遠去,那麼女子就不應該為此而糾纏不休,但是要是真的能這麼灑脫,女子又怎麼會孤枕難眠呢?是的,女子知道,而且深深地知道,沉溺于這無謂的相思中,完全無益于身心健康,可是她就是這樣難以自拔,連她自己都不知該如何是好。
也不是沒有勸過自己,但癡情這東西全然不由自己做主。聽說過這世上有不少癡心男兒,如今這樣看,女子的癡情也同樣深重。怪隻怪自己動了情、迷了心,怪隻怪愛情裡的甜蜜太過吸引人。可是轉念一想,又怎能怪這位楚楚動人的女人呢?于她而言,不過是希望得到一份安穩的愛罷了,其實這要求也不算高,隻是命途不濟,偏偏碰上了一個負心漢,最終癡心到底,落了個終身憂郁。
這就是李商隐筆下為愛情而怅然若失以至于失魂落魄的妙齡女子。在講究情節至上的中唐愛情詩裡,李商隐以抒情為主的詩風宛若這其中的一股清流。
李商隐的無題詩,是最能展現其藝術成就的詩作。縱觀他所寫的無題詩,幾乎每一首都能有一兩句脍炙人口的詩句,比如無題詩中的“相見時難别亦難”“昨夜星辰昨夜風”“一寸相思一寸灰”“未妨惆怅是清狂”等等,都是千百年來人們吟唱的名句。
李商隐一生情路頗為坎坷。他一生中等待過愛,期待過愛,享受過愛情也被愛情傷過,愛情對于李商隐來講,是人生中一個永遠閃着熠熠光輝的主題。
也許,是因為他與生俱來的才氣和氣質對于愛情有着獨特的吸附力,又或許,是因為他一生中仕途并不順當,進而導緻了他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人生的另一個主題當中。但是,就是這樣的經曆成就了這樣的李商隐,也是這樣的李商隐成就了唐詩,尤其是中晚唐詩壇上一個重要的文體——無題詩。
我們所能見到的無題詩裡,幾乎所有的内容都是和豔情相關的。李商隐的無題詩很受人們喜愛,不僅如此,它還被許多人吟唱和傳頌,這其中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纏綿悱恻、風格濃麗,更是因為它寫出了人們的心聲。無論是男是女,隻要和愛情有過糾葛,人們就能從李商隐的這些愛情詩中找尋到内心深處最真摯的一寸柔軟之處。
同一時期裡,與李商隐風格相似的,還有段成式、溫庭筠這兩位文人。他們的詩歌同樣聚焦愛情中的旖旎動人或是傷心欲絕,自然也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不過這其中名聲最盛的,還是李商隐。
有趣的是,這三位專注于愛情描寫的詩人不僅風格相似,身世也頗有相同之處,他們都在自己的家中排行第十六,故而,人們也将他們這種風格的詩體稱為“三十六體”。
《通雅·釋诂》中有這樣一句話,“三十六體,俪偶之體也。”唯美的風格、華麗的辭藻、真摯的情感,這些都是“三十六體”詩被人們喜愛的特質。
浮生中經曆的人情世故,本來就是豐富而精彩的詩作素材,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發現其中的美,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描繪這其中的美。從李商隐的文字中,我們能看到,他便有這樣的才華。
如果說唐朝詩歌中有什麼特色的話,李商隐絕對是其中清麗秀氣的一抹顔色。在愛情裡,李商隐或許沒有經曆過最為多姿多彩的那一段時光,但他筆下流淌的,是對愛情生生不息的向往和憧憬。
就像是春蠶一樣,它們所汲取的,是世上最平凡不過的綠葉,但從它們身體中産出的,是珍貴的蠶絲。這些真摯之情在文字中蛻變,在經年累月中升華,形成了一種被稱為文化的獨有标志,伴随着民族世代血脈的傳承被人們熟識、記住、傳遞開去。
當我們今天再一次細細品味那些隽永的文字時,字詞間那些或曼妙或心痛的點滴依然躍然于紙上,這是時間賦予的沉香,也是時間淘洗的精華。隔着輕薄的一張紙、幾句詩,我們穿越時間、空間的阻隔,和千年前的李商隐分享心情,想一想,又何嘗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