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流量反噬?掉漆、設計缺陷…SU7遭全網“找茬”,雷軍稱壓力大

作者:明鏡Pro
流量反噬?掉漆、設計缺陷…SU7遭全網“找茬”,雷軍稱壓力大

爆紅之後,小米汽車迎來了意料之外黑暗時刻。

随着4月1日正式傳遞之後,全網中關于小米汽車的使用和疑似品質問題曝光開始不斷出現。其中,不少都登上熱搜,這使得小米董事長雷軍在4月5日兩次在微網誌上表示,“大家現在都是拿着放大鏡來看小米SU7,我們壓力很大。”但第一次雷軍強調“很多拿放大鏡看的問題,可能不是問題”,而第二次隻是說前半句。

在被拿放大鏡關注下,除了外觀設計這一老話題,小米su7出現了包括掉漆、設計缺陷、尾箱設計缺陷、座椅鼓包、充電線束等通過“銅改鋁”、保費過高(等同于50萬價格的油車)、門把手沒有保留實體開啟方式存在安全隐患等多個話題,這些均登上了熱搜榜。其中,座椅鼓包是最早引發熱議的問題。

原因在于,有網友發現在門店的展車,在不到一周時間之後,座椅就出現了鼓包破損現象。對此,小米汽車的官方回應是試駕人數過多,單日超過了5,000人。

流量反噬?掉漆、設計缺陷…SU7遭全網“找茬”,雷軍稱壓力大

不過,目前國内車企一般對主副駕座椅進行約2.5萬-5萬次導入導出試驗,保證座椅不變形。如果按照業内一般2.5萬次測試标準和每天14個小時的營業時間來計算,小米汽車28号晚上到被曝出這一問題的6天時間中,需要每天必須至少有5,000人以上來坐這輛車(後小米更新為不少門店單日近10,000人次來訪),而每個消費者的上車體驗時間約為30秒。這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發生。

4月5日,小米再次對此作出回應,并表示小米SU7的座椅總成在導入導出耐久測試上次數為25,000次。

而諸如掉漆反應的人數較多,有網友質疑SU7的漆太薄,此外還有小米創始版車主在社交平台上反映,未傳遞就已經掉漆,隻能補好漆并賠付5000積分(約等于500元)後正常傳遞。而關于尾箱門的測試其實比較常見,通常是檢驗車窗和車門的防夾(此前有新勢力車窗甚至導緻媒體手被嚴重夾傷)。而在小米SU7上消費者通過雞爪等測試發現其壓痕明顯大于其他産品,甚至還出現了有小孩被困于尾箱,尾箱門無法開啟的情況。

流量反噬?掉漆、設計缺陷…SU7遭全網“找茬”,雷軍稱壓力大

而小米對此的回應是其高層轉發相關科普博文回應此事。該科普博文提到,通常來說,尾門防夾一般針對頭、身體等大号障礙物;而當尾門到手所放置的位置,已經開始吸合,如果做防夾,尾門可能會經常出現關不上的情況。不過,相對于這些問題,充電線束等通過“銅改鋁”的問題無疑更具有殺傷力,對考慮小米汽車的消費者而言,勸退效果也更大。小米汽車對此的回應是“銅改鋁”已經是行業主流發展趨勢,偷工減料絕對是無稽之談。

除此之外,目前每天仍有不少關于小米品質問題的讨論,幾乎涉及了該車的各個方面。就在4月7日下午,#小米SU7被曝設計缺陷#登上微網誌熱搜。在這個詞條下,有部落客反映将SU7座椅高度調至最高、靠背位置調至最前,會頂碎遮陽闆處妝鏡的玻璃。對此,小米汽車客服表示:“暫時未接收到相關回報”。

流量反噬?掉漆、設計缺陷…SU7遭全網“找茬”,雷軍稱壓力大

不過,并不要簡單地認為小米汽車關注度高,是以在出現品質問題時更容易維權,也不要認為被“大家來找茬”之後它的品質更可靠,這沒有直接關系。實際上,在汽車行業中已經出現過幾個關注度極高的産品,比如理想、問界。此前,理想車主出現問題并選擇公開發帖投訴,最後反被一群支援理想的KOL在網絡上連續攻擊到懷疑人生,最終不得不放棄維權删帖了事。

實際上即便是車主,在面對此類有強勢輿論号召力的企業時,談論産品也會被污蔑為“收錢”、“黑子”,這種言論在傳統車企時代并不多見。

流量反噬:背後是對小米的高期待

小米汽車從“爆紅”到現在被集體找茬,也可以說是遭遇流量反噬的必然結果。在這方面,已經有同樣遭遇的是理想汽車。

在今年3月之前,理想一直是新勢力中的流量帝,一度被稱之為“微網誌之王”。理想也同小米汽車一樣,善于運用營銷方式創造熱點,其發明的周銷量榜單,也是過去一年多時間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不過,在今年三月的MEGA上市失利後,理想也嘗到了在輿論上的擺陣。理想成為了全網公嘲的對象,第一款電車MEGA也被稱之為“棺材車”。在這之後,理想銷聲,周銷量榜匿迹,理想開始反思。

而小米SU7上市之後,其粉絲群體的表現比理想要誇張得多。第一個引發外界反感的事情是,大量疑似小米粉絲的觀衆沖進了保時捷、比亞迪、極氪等官方直播間,瘋狂刷“小米SU7”等字樣。特别是小米粉絲沖進了保時捷直播間,怒刷“小米汽車”等字樣,更讓人覺得無語。有主播被沖了幾天之後,無奈在直播中直接挂出了“緻敬雷總”的字樣,也有主播被太多人沖擊,甚至直接被氣哭了。

流量反噬?掉漆、設計缺陷…SU7遭全網“找茬”,雷軍稱壓力大

而這個階段,任何關于小米的偏負面的讨論都會被視作是“敵人”,遭遇大量圍攻。作為标志性事件的是,某知名車評人在小米SU7的測試中公布了其認為的小米第一款産品存在的問題,此後遭遇大量米粉沖擊。這迫使其不得不選擇以道歉的方式來了解此事。但實際上,小米的第一款産品盡管完成度很高,但避免不了瑕疵問題。而外界針對于小米産品的客觀評價,幾乎都會被認為是抹黑行為,或者被認為是來自吉利、華為這兩大對手的抹黑。

特别是在外觀設計上,“保時米”“小米SU7是年輕人的第一輛保時捷”等段子頻繁流傳于網絡。但對此,一些小米粉絲的“言論”讓人意外。比如甚至直言“如果設計抄襲,保時捷為什麼不起訴”?還有觀點說“抄襲不可怕,好看度超過原版才可怕”。這些言論充斥在網絡之中。這讓一些人感歎說,“衆泰也就是早倒閉了幾年,不然當年也不會遭受那麼多口水。”

山寨車,是過去20年中國汽車工業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在海外,中國的山寨車一度成為外媒嘲諷中國汽車的抓手,并成為海外輿論攻擊中國制造業低價低質的論據之一。更有德國媒體在測評、貶損完中國産品之後,用炸藥爆破了他們口中的“中國山寨車”。實際上,此前的新勢力中包括蔚來、理想、高合甚至賈躍亭的FF汽車在原創度上都很高,基本開啟了在電車時代的引領蜂巢,而作為科技大廠的小米,理應有更高的作為。

流量反噬?掉漆、設計缺陷…SU7遭全網“找茬”,雷軍稱壓力大

但是在小米SU7上,外界看到的并不是技術、科技創新,而是一些讓人難掩失望的事情。有網友打趣說,小米SU7重新發明了很多東西,包括“可退的大定”,而一些對外公布自研的技術其實小米的角色都是合作者,即和供應商或研發機關一同研究,而這顯然和廣義了解上的“自研有所不同”。實際上,盡管下周回國的賈躍亭已成為笑話,但是其針對小米汽車的點評卻很到位。

他認為,價值觀決定了天花闆,對标、抄襲和淺層次的創新無法帶來根本性的技術變革和基礎科技超越。隻有變革文化成為主流,而不是山寨文化依然盛行;隻有原創精神刻進創業家的骨子裡,而不是将follower思維視為創業“聖經”;隻有湧現出一個又一個偉大企業家,而不是僅僅培育出一批批成功的商人;隻有科技産業的頭部企業成為開創者,而不是走捷徑的跟随者;隻有建立全球價值觀征服全球市場,而不僅僅是着眼局部市場利益;才能真正推動中國科技進步,引領全球産業變革。

流量反噬?掉漆、設計缺陷…SU7遭全網“找茬”,雷軍稱壓力大

而我們之是以期待小米汽車,不僅僅是期待小米把電車價格打下來,更期待的是一個更強的中國新勢力企業整頓行業,帶領行業走上更高次元的競争。

歡迎、嘲諷與怒怼:更多的車企盯上小米

不過,小米汽車的到來,也有其行業意義。智己汽車聯系CEO劉濤在最近的一次微網誌中指出,小米的到來喚醒了20萬以上純電市場。不過,這僅僅是劉濤在最近一周時間中衆多針對小米SU7的點評之一。在最近10天時間中,劉濤在微網誌上可謂火力全開,整整有7次針對小米汽車。其中,劉濤還稱小米在2-3年時間中從原生平台到産品研發完成,過于倉促。

“紛繁複雜的整車和零部件實驗和驗證,随便怎麼優化也不夠排,誰知道是怎麼做到如此高效和高速的。”劉濤說。

為此雷軍還專門在微網誌上轉發了一套關于造車速度的微網誌,并點評說“我們對汽車工業一直充滿敬畏之心,我們會尊重客觀規律,竭盡全力把車做好!新勢力造車之是以快,其實還和新勢力在組織效率、決策流程等息息相關。”不過,劉濤高度關注,密集點評小米汽車的原因在于,其即将在4月8日上市的智己L6将與小米SU7形成直接的競争關系。

流量反噬?掉漆、設計缺陷…SU7遭全網“找茬”,雷軍稱壓力大

而在小米SU7上市之後,包括問界、極氪、蔚來、小鵬、阿維塔等多家車企都進行了價格調整。其中,同為“華為系”的問界和阿維塔,直接包抄了小米SU7。其中,阿維塔12新增了一款入門款車型——700km續航的後驅智享版,全系起售價降到26.58萬元,比此前低3.5萬元。該車售價區間也調整為26.58-40.08萬元。而問界新M7入門型車型起售價從24.98萬元下調2萬元至22.98萬元。問界新M7盡管車型與新入市的小米SU7不一樣,但是起售價格已經直逼小米SU7标準版售價21.59萬元。

此外,蔚來推出最高10億油車置換補貼,油車置換蔚來新車,可享受1萬元選裝補貼。小鵬P7i在小米SU7上市之前就進行降價,在該車上市之後小鵬G9再次降價,該車最低配直接來到24.39萬元,這個價格買一台小鵬的旗艦SUV還是很香的。

不過,要說車企反應,除了降價還有史詩般蹭流量的。

比如在3月30日,凱迪拉克官方賬号發文預熱新車“傲歌”,連發多張“椰樹椰汁”風格的海報,其中提到“對不起雷神,我們幫你把50萬以内也挺好的SUV造出來了。”“對不起,傲歌太不愛學習了。我們既不像保時捷也不像特斯拉,我們隻想美美地做自己就好。”這些文案雖然是在嘲諷小米SU7,但又講的都是實話。對凱迪拉克而言,也成功蹭到了小米汽車的潑天流量。

流量反噬?掉漆、設計缺陷…SU7遭全網“找茬”,雷軍稱壓力大

當然,對小米SU7而言,接下來的日子不會那麼好過。今年還将繼續有不少新産品上市,在小米出牌之後,對手們的進攻會出現“蜂擁而上”的情況。在“群狼”圍攻之下,真正能架得住攻擊的産品很少。即便是此前大火的理想和華為問界、特斯拉等,最終也不得不降價來應對。而對小米而言,在第一款産品上市之際就遭遇了最慘烈的價格戰,後果可想而知。

目前雖然小米獲得了超過10萬個訂單(可退訂單),但實際上轉化率還有待最終檢驗。而随着更多的車輛被傳遞,小米汽車的輿論風暴還會持續到來。特别要注意的是,汽車并不是手機,如果出現品質事故,這對小米汽車将是緻命的打擊。不管如何,随着小米汽車到來,整個行業的競争生态又進入新生态之中。汽車産業,也會越來越好玩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