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和魯迅是同擔》?
放錯鼠了,
是這位⬇️
你沒看錯,的确是魯迅和米老鼠。
這個設定看上去是有點莫名其妙,
但真不是橘在胡亂編料…
1928年,第一部米奇動畫進入大陸市場。
恰好和魯迅晚年時間線有重疊⬇️
他對米老鼠的喜愛也有迹可循。
有多癡迷呢?
曾多次攜妻子許廣平、兒子周海嬰一同前往影院觀看兒童電影《米老鼠》⬇️
光在日記裡就有4次記載⬇️
日記裡的幾次記載,跟當時影院的放映記錄中也都對得上⬇️
甚至在上海市圓明園路185号蘭心大樓的“1920生活志”展覽中,
就有一張不為人熟知的米奇版魯迅照片⬇️
對于他光陸大戲院頭号粉絲”的身份,這個展覽也有認證⬇️
魯迅去世70年後,
周海嬰在《魯迅與我七十年》中提到,小時候魯迅總帶他去看《米老鼠》一類卡通片的故事⬇️
許廣平也曾證明過,有些兒童片原本是為了帶兒子去看的,結果自己看後很是欣慰⬇️
癡迷于米老鼠的不光有魯迅,
張學良也是它的忠實粉絲:
米老鼠周邊之帽子⬇️
燭台⬇️
生日蛋糕也要有我擔的身影⬇️
用今天的話來說,稱得上是資深氪金粉
他們的同擔還有彩虹屁選手張愛玲:
1937年,17歲的張愛玲在聖瑪利亞女校年刊《鳳藻》上發表了《論卡通畫之前途》文章,對米老鼠贊不絕口:
“卡通畫這名詞,在中國隻有10年以下的曆史。但是,大概沒有一個愛看電影的人不知道華德·狄斯耐的米老鼠吧?”
她還在《愛憎表》裡提起,中學時代就夢想着去做學徒畫卡通,
參用國畫制成長幼鹹宜的成人米老鼠⬇️
接下來這位對米老鼠的褒獎更是重量級⬇️
林語堂AKA米老鼠單推人:“你要求赤子之心,還是得看米老鼠……”
好好好,還能有誰比你們會誇。
雖然對以上幾個名字并不陌生,對米老鼠的卡通形象也很熟悉。
但把這些聽起來不像是一個時期的人事物聯系到一起,難免讓人精神恍惚,産生時代在劈叉的錯覺。
回顧古今中外,這類“破次元”的事迹還不在少數。
時間比較久遠的,比如這一類你以為他(它)們年代相差甚遠,實際上是同一時期出現的。
牛頓和康熙,看似隔了幾個時代,實則兩個人隻差了11歲。
萬有引力定律的提出(1687年),發生于康熙在位時間(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華盛頓和乾隆,看上去一個是近現代人物,一個是古代人物,實際上他們是一個時代的,甚至還在同一年離世。
藝術領域也有這樣的巧合,
14-16世紀歐洲文藝複興時期,米開朗基羅、達芬奇和拉斐爾被稱為“美術三傑”。
與之對應的是明朝唐伯虎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明四家”。
唐伯虎和米開朗基羅之間甚至隻相差五歲⬇️
比米開朗基羅和唐伯虎更有緣份的,是莎士比亞和湯顯祖。
兩人同為劇作家,一個寫下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另一個寫下了《牡丹亭》。
(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便出自《牡丹亭》的題記)
可以說是中外最出名、最凄慘的兩部愛情故事。
湯顯祖還被成為“東方莎士比亞”。
有網友好奇,文藝複興時期究竟經曆了什麼,為什麼不管是國内還是國外,藝術都達到了空前繁榮。
也得到了好心人的回答:
一方面,曆史上藝術大爆發時期,正好介于小冰河期之間,自然災害少,糧食産量高,為經濟和民生的穩定提供了現實基礎。
另一方面,14-16世紀,歐洲資本主義開始萌芽,而這時,宋朝、明朝的商品經濟也正在高速發展中,繁榮的經濟為藝術提供了充足的養分。
近現代的“破次元”,就更多了:
比如1953年的電影《羅馬假日》,曾提到過宋美齡⬇️
在當時,宋美齡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語言能力出色,流利運用6國語言,是外交領域的頂級人才,備受群眾追捧。
與此同時,她在美國的人氣也不容小觑。
1943年美國圖畫雜志《生活》,就用“被迷惑”、“驚訝”和“傾倒”來形容美國國會議員對她演講的反應⬇️
大衆對愛因斯坦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他是位實體學家,存活在曆史課本裡。
不管是年代還是距離都很遙遠,實際上他和中國的關系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
1922年愛因斯坦就曾到上海旅行,
10年之後,還是在上海。
陳獨秀因“危害民國”遭到國民黨當局逮捕,
愛因斯坦聯合英國哲學家數學家羅素、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杜威等人,一同發電報為陳獨秀求情。
隻因他是倡導世界和平的反戰人士,同時也很欣賞陳獨秀為民族解放做出的努力。
愛因斯坦和中國的聯系,甚至還能追溯到更久之前: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光緒帝宣布廢除科舉制⬇️
同一年,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
這個時期,也發生了不少不可思議的事。
比如當下流行的任天堂遊戲,早在光緒十五年(1889年),任天堂這個品牌就被山内房治郎創立。
不過一開始是以生産紙牌起家,直到1977年才開始投入電子遊戲産業。
并非1889年就出現了任天堂遊戲。
類似的“誤會”還有,諾基亞公司成立于1865年,對應的是清穆宗同治四年。
意思是清朝時期手機就誕生了?
而曆史上第一部手機誕生的時間是1973年,由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師馬丁·庫帕開發⬇️
當時的諾基亞公司,以伐木、造紙為主業。
手機的生産制造到1960年才開始。
網上一直流傳着慈禧太後喝過可樂這一說法,目前來看還有待考證。
可口可樂成立的時間是光緒十二年(1886年),但首次進入中國市場是1927年,那時還被翻譯成“蝌蝌啃蠟”,而慈禧于1908年離世。
可樂一事還有待考究,慈禧喝過咖啡倒是确有其事,電視劇《走向共和》呈現了這一幕。
1894年,甲午中日戰争爆發前夕。
李鴻章為促成和美國商人合資辦銀行一事,帶着西洋咖啡進宮給慈禧敬獻。
慈禧看到後第一反應:“黑不溜秋的,有什麼好的?”
在李鴻章的百般安利下,
慈禧才下定決心要嘗試,
剛聞到就覺得不對勁,立即皺緊眉頭⬇️
喝下去之後更是破口大罵:
“你這給我喝的中藥吧!”
#誰又在照鏡子了
之後李鴻章再怎麼安利,慈禧還是一副“我不要喝”的态度。
慈禧雖然不喜歡喝咖啡,但對李鴻章帶來的甜食贊不絕口,
看上去似乎是奶油蛋糕?⬇️
還給出了不錯的評價⬇️
喝咖啡+吃奶油蛋糕這下午茶套餐她早就享用上了不說,開汽車也遙遙領先。
當時恰逢慈禧66歲大壽,袁世凱為了讨好她,送了一輛四輪老爺車⬇️
本來嘗鮮是件饒有趣味的事,
結果上了車之後她發現,跟司機同坐一輛車不說,對方竟然還敢坐在她跟前?
于是誕生了“司機跪着開車”的名場面⬇️
以上還能說是距離我們有些歲月但和當下流行事物有過密切聯系,導緻大衆産生曆史錯覺,接下來這位也常常讓人恍惚。
蘇聯末任上司人戈爾巴喬夫,這個字首和名字,看上去跟當下有着遙遠的距離。
實際上1991年蘇聯解體後,他被迫辭職進入退休生活。
退休生活還挺精彩,
進入了演藝界,曾在多部電影中扮演自己:戈爾巴喬夫飾演戈爾巴喬夫。
必勝客熟悉吧?
1997年,戈爾巴喬夫帶着孫女一起代言過。
廣告中,他帶着孫女走進必勝客餐廳用餐,客人們因為他的到來引起了争議。
有人認為他造成了時局的混亂,
也有人認為他帶來了機會。
最終,由一位女士打破了這個僵局。
她堅稱自己得益于戈爾巴喬夫,他讓大家擁有了很多東西,比如必勝客⬇️
于是反駁戈爾巴喬夫的人被說服,舉起披薩高喊“向戈爾巴喬夫緻敬”⬇️
整個餐廳的顧客也陷入這種緻敬氛圍⬇️
一旁的戈爾巴喬夫欣慰地笑了⬇️
不過這則廣告最終在國際上播出,但沒有在俄羅斯播出 。
不光是必勝客,奢侈品牌LV也曾在2007年請他代言⬇️
不過因為照片背景是倒塌的柏林牆,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因為對大部分俄羅斯人來說,蘇聯解體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
2022年戈爾巴喬夫離世後,這幾則廣告還引起了一番讨論。
而更多的人,驚歎于與戈爾巴喬夫共處一個時代。
興許是當年分别學中國史和世界史,各方發展的差異讓人很難将其聯系在一起,難免産生破次元的錯愕。
或許這才是人類曆史的奇妙之處,看似無法關聯的人在某個時間節點有過聯系。
甚至将從前與現在連接配接,編織成一張錯綜複雜的網。
而當下,何嘗不是在創造新的連接配接?
最後一句
你還聽說過什麼“破次元”的故事嗎?
快來跟橘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