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妝頻頻“敗走”中國市場?又一老店即将關停天貓旗艦店

作者:新華社客戶

日本三大美妝公司之一的高絲,即将關閉天貓店鋪。近日,天貓高絲化妝品官方旗艦店釋出公告,将于4月19日結束營運。從天貓店鋪資訊來看,天貓高絲化妝品官方旗艦店已營運超過14年,累計粉絲達88.5萬。

日妝頻頻“敗走”中國市場?又一老店即将關停天貓旗艦店

原價178元産品現89元買一贈一

入駐天貓旗艦店十餘年,高絲即将閉店。近日,高絲天貓旗艦店貼出公告,“即将于2024年4月19日結束營運,在此之前下單的貨品,我們将按計劃送達。店鋪結束營運後會員權益也将失效,請您盡快前往會員中心進行線上兌換。”

從店鋪資訊來看,該旗艦店營運方為高絲化妝品銷售(中國)有限公司,系日妝集團高絲于中國設立的獨資公司。

高絲天貓旗艦店顯示,店内共有三大品牌産品在售,分别為高絲茵菲妮、高絲蘊一以及高絲MAKE KEEP MIST品牌,店鋪SKU約38個,護膚、彩妝類産品均有售賣,産品單價在55-3150元不等。

目前,店鋪内銷量最高的為高絲MAKE KEEP MIST定妝噴霧,累計售出6萬+件,其餘産品銷量則在幾十到幾百不等。

從店鋪在售商品看,其原價178元一瓶的定妝噴霧,目前券後89元買一贈一,目前顯示已售出超1萬單。

日妝頻頻“敗走”中國市場?又一老店即将關停天貓旗艦店

據界面新聞報道,高絲集團表示,此次管道關閉為戰略性調整,目前暫無其他新計劃。

實際上,除了天貓旗艦店,高絲官方線上商城早在2023年8月31日已經關閉。不過,高絲品牌仍将保留微信小程式的線上購買管道。

另據現代快報報道,4月7日,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目前實體店極少售賣高絲天貓旗艦店在售相關産品,基本上隻能通過電商平台進行購買。

日妝頻頻“敗走”中國市場?又一老店即将關停天貓旗艦店

母公司産品政策混亂緻業績承壓

高絲集團是最早涉足中國市場的外資美妝企業之一。高絲集團是日本一家以化妝品制造與銷售為主的企業,初期以代理美容化妝品牌為主,1948年開始發展自有品牌,目前,該集團旗下共擁有KOSE高絲、COSMEDECORTE黛珂等多個品牌。

早在1988年,高絲通過和中國老字号企業杭州孔鳳春化妝品廠成立了合資企業——春絲麗有限公司進軍中國市場。2003年,為了謀求海外事業的國際化,高絲又将合資公司更名為高絲化妝品有限公司。

2017年10月,高絲中國在其官網釋出公告,将日本高絲持有的中國生産公司的全部股權轉讓給知名化妝品受托制造公司——日大學瑪控股株式會社。高絲稱,其将一如既往重視中國市場,通過生産公司股權轉讓,集中經營資源,加大在中國的市場拓展。

據悉,此前日本高絲在中國設有兩家全資子公司,一家是生産公司,一家是銷售公司。公司公告中稱,生産公司股權轉讓完成後,高絲旗下的中國國産化妝品品牌仍由日本高絲擁有,會委托日大學瑪控股的公司生産,由高絲中國的銷售公司銷售。

這也就意味着,高絲停止在中國的本土化生産後,着重突出“日本制造”,以适應中國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對高品質化妝、護膚品的需求。

不過,彼時,高絲集團肯定不會預見日本核廢水排放給“日本制造”标簽帶來的輿論影響。在停止本土化生産近七年後,高絲再次“敗退”,宣布關閉其天貓旗艦店。

2023财年,高絲集團營收為3004億日元(約合人民币143億元),同比增長3.9%,營業利潤為159億日元(約合人民币7.6億元),同比下降27.7%;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37.9%至117億日元(約合人民币5.6億元)。業績下滑原因之一為中國和南韓旅遊零售市場的下滑,其海外業務營收占比從上一年的43.6%下滑至36.8%。

根據化妝品産業媒體CBO的采訪報道,2014年高絲在中國終端零售線下最低年銷售額隻有兩三億元人民币。高絲将旗下從幾十元的高絲萊菲,到100多元的蘭皙歐,再到超過400元的雪肌精等品牌共用一個專櫃,讓整個高絲集團陷入管道混亂、定位不清晰,以及代理政策不接地氣的困境。

2023年底,高絲集團旗下黛珂開設抖音旗艦店進入抖音平台。高絲方面更是表示将通過在抖音平台舉辦大型促銷活動。但該促銷行為并不為業績看好。有分析稱,在國内外品牌都在争奪高端化妝品領域增長空間的當下,作為中高端品牌的黛珂不應該犧牲價格來換取銷量,錯失競争優勢。

“賣不動”VS“放不下”

高絲天貓旗艦店關停主要與集團戰略有關,但從外部來看,日妝正在遭受不小的壓力。

據青眼号外不完全梳理發現,近一年來,至少有十家日妝品牌宣布停運品牌或關閉店鋪,而這些品牌、店鋪所屬企業,日妝四巨頭(資生堂、高絲、花王、POLA)中的三家均有涉及。

日系美妝在中國市場“賣不動”似乎正在成為事實。根據公開資料,2023年10月,京東平台上多款日系産品銷售額下滑,資生堂同比下降23%、肌膚之鑰同比下降38%、珂潤同比下降57%、黛珂同比下降65%。

典型如花王集團,自去年年末至今不到半年時間,就前後宣布關停了SALA、Blanchir superior馥蘭皙兒、Frēshel膚蕊、AUBE以及COFFRET D'OR五個美妝品牌,涉及平價彩妝、中端彩妝、護膚、美發等多個品牌類型。

今年2月,資生堂集團旗下茵芙莎也被爆出在大面積縮減線下專櫃,其中還包括品牌去年12月在上海浦東陸家嘴中心開設的中國首家定制概念店,目前上海僅剩兩家茵芙莎門店。對此,資生堂中國回應表示:“茵芙莎品牌正在就線下業務進行正常的布局調整,以更好地順應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

伴随日妝關停潮的,是企業業績增長日益乏力。比如資生堂集團2023年全年淨銷售額為464.13億元,同比下滑8.8%;經營利潤為13.4億元,相比2022年同期資料暴跌39.6%。花王2023年全年營收同比下滑1.2%,淨利潤下滑49%,其中化妝品業務收入減少6.7%,該業務收入在亞洲市場(除日本外)減少17.9%。

在日本正式排放核污水後,市場對日妝的抵制一直在持續。青眼情報出品的《2023年中國化妝品年鑒》資料顯示,2023年日本化妝品銷售額同比下滑17%。最新資料顯示,2024年3月天貓護膚類目GMV為139.65億元,TOP品牌榜中僅資生堂、SK2上榜。

高絲集團在财報中提到,“消費出現放緩,以及核污水排海傳聞帶來旅遊零售管道的抵觸”是導緻其業績下滑的一個原因。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在接受北京商報采訪時表示,護膚品屬于消費者長期接觸使用的産品,可替代性較高,一旦消費者對于産品生産地或者原料有顧慮,很容易尋求國貨品牌或者歐美系品牌進行平替。

不過,從深層因素來看,核污水排放隻是日妝接連敗退中國市場的加速器,在日新月異的化妝品行業中,日妝于品牌打造、産品創新、宣傳營運上的“慢反應”使其落于人後。

盡管銷售遇冷,對于中國市場,多數日妝企業仍然“放不下”。

對于中國市場,資生堂曾公開表示,其從來沒有動搖過在中國投資的信心和決心。“未來,資生堂将不斷向中國引進全球創新理念和技術,持續加碼在中國的投資,進一步紮根中國”。

花王集團也表示将加重在中國市場的布局。2023年10月,花王集團旗下SENSAI品牌在上海開設了旗艦店,向高端消費群體提供與衆不同的品牌體驗空間。1月24日,花王(中國)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聯手上海醫藥行業協會化妝品專委會,舉辦了皮膚神經酰胺專題研究組啟動會,為品牌加深科技層面溝通。高絲集團同樣加碼中國市場。高絲集團此前曾表示看重中國市場和旅遊零售的增長,并已經在中國的多個電商平台擴大了業務,強化電商管道的競争力,未來将持續聚焦這一舉措。

主持人 | 陳澤雲

來源 | 羊城晚報綜合自每日經濟新聞、界面新聞、青眼号外公衆号、北京商報、現代快報

編輯:黃穎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