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中實體知識點梳理

作者:實體大師APP

更多國中、高中資料,可以在實體大師app,大師一百公衆号擷取檢視!

1. 控制變量法

當某一實體量受到幾個不同實體量的影響,為了确定各個不同實體量的影響,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 定不變,改變某一個量,看所研究的實體量與該實體量之間的關系。如:研究液體的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 度的關系。

2. 理想模型法

在用實體規律研究問題時,常需要對它們進行必要的簡化,忽略次要因素, 以突出主要沖突。用這種 理想化的方法将實際中的事物進行簡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實體模型。如: 電路圖是實物電路的模型;力 的示意圖或力的圖示是實際物體和作用力的模型。

3. 轉換法

實體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着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實體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覺的現象去認

識,或用易測量的實體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如:奧斯特實驗可證明電流周圍有磁 場;擴散現象可證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

4. 等效替代法

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對一個較為複雜的問題,提出一個簡單的方案或設想,而使它們的效果完全相同, 将問題化難為易,求得解決。例如:在曹沖稱象中用石塊等效替換大象,效果相同。

5. 類比法

根據兩個 (或兩類) 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 種邏輯思維。如: 用抽水機類比電源。

6. 比較法

通過觀察,分析,找出研究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它是認識事物的一種基本方法。如:比較發電機 和電動機工作原理的異同。

7. 實驗推理法

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忽略次要因素,進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結論,達到認識事物本質的目的。如: 研究物體運動狀态與力的關系實驗;研究聲音的傳播實驗等。

8. 比值定義法

就是用兩個基本的實體量的“比”來定義一個新的實體量的方法。其特點是被定義的實體量往往是反映物 質的最本質的屬性,它不随定義所用的實體量的大小取舍而改變。如:速度、密度、壓強、功率、比熱容、 熱值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這樣的方法。

9. 歸納法

從一般性較小的前提出發,推出一般性較大的結論的推理方法叫歸納法。如;驗證杠杆的平衡條件,反 複做了三次實驗來驗證 F1 L1 = F2 L2

10.估測法

根據題目給定的條件或數量關系,可以不精确計算,而經分析、推理或進行簡單的心算就能找出答案的 一種解題方法。它的最大優點是不需要精确計算,隻要對資料進行粗略估計或模糊計算,就能使問題迎刃 而解。(1) 解答時應了解一些常用的實體資料:家庭照明電壓值 220V 、每層樓高 3m 左右、一個雞蛋的質 量約 50g 、成人身高約 1.60~1.80m 、人體的密度約為 1.0×103kg/m3 、人的心跳約 1 秒 70~80 次、人體電阻 約為幾千~幾百千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 1.4m/s、自行車一般行駛速度約 5m/s、一本實體課本的品質約 230g、 一張報紙平鋪在桌面産生的壓強約 0.5Pa 等。 (2)記住一些重要的實體常數: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聲音 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水的密度、水的比熱容等。

11. 圖像法

在實體學中,常采用數學中的函數圖像,将實體量之間的關系表示出來。是以圖像實際上反映了實體 過程 (如熔化圖線等) 和實體量的關系 (如電阻的伏安特性曲線等) 。運用圖像知識來解實體試題的方法, 叫“圖像法” 。運用此方法時應做到:( 1)識别或認定圖像橫坐标和縱坐标所表示的實體量,弄清情景所描述 的實體過程及其有關的因素和控制條件;(2) 分析圖像的變化趨勢或規律,弄清圖像所表達的實體意義;(3) 根據圖像的變化情況确定兩個實體量之間的關系,并給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斷。

12.放大法

把測量量按一定的規律放大後再進行測量的方法,稱為放大法。在有些實驗中,實驗的現象我們是能 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觀察。我們就将産生的效果進行放大再進行研究。比如音叉的振動很不容易觀察,所 以我們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現象放大。觀察壓力對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時我們将玻璃瓶密閉,裝水,插上一個 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變引起的液面變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變化。在測量微小量的時候,我們常常 将微小的量積累成一個比較大的量、比如在測量一張紙的厚度的時候,我們先測量 100 張紙的厚度在将結 果除以 100 ,這樣使測量的結果更接近真實的值就是采取的累積放大法。要測量出一張郵票的品質、測量出 心跳一下的時間,測量出導線的直徑,均可用積累法來完成。

13.分類法

分類法是指把大量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标準” ,将其劃分為不同的種類的方法。其一般步驟為:(l)确定分 類依據;(2)選擇分類方法;(3)正确進行分類. 如把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類、導體和絕緣體。機械運動分為 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等。

14.觀察法

實體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人們的許多實體知識是通過觀察和實驗認真地總結和思索得 來的。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實驗,如長度、時 間、溫度、品質、密度、力、 電流、 電壓等實體量的測量實驗中,要求學生認真細緻的觀察,進行規範的 實驗操作,得到準确的實驗結果,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培養實驗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觀察法。

15.多因式乘積法

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實體量的乘積定義一個新的實體量,這種方法叫做乘積法。例: 電功、 電熱、熱 量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這樣的方法。

16.逆向思維法

逆向思維是指與一般思維方向相反的思維方式,也稱反向思維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 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 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樹立新思想,創立新形象。當大家都朝着一個固定的思維方向思 考問題時,而你卻獨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這樣的思維方式就叫逆向思維。例: 由電生磁想到磁生電。通 過熔化過程想象凝固過程;由汽化吸熱想到液化放熱,加快蒸發想到減慢蒸發;由升華吸熱想到凝華放熱。

17.思維導圖法

是英國著名教育專家東尼·博贊創造的一種學習方法。在學習科學過程中, 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将科學知 識自主建構串聯成網,可直覺顯現知識脈絡,深刻領會知識間的内在聯系。

等一個一鍵三連

您的支援是小編持續更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