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朔爾茨将訪華,我商務部長先訪歐給中企打氣,隔空向耶倫亮明态度

作者:菲常視野陳菲

據環球網報道,德國總理朔爾茨将于4月15日至16日來華通路,随行官員包括德國環境部長萊姆克、農業部長厄茲代米爾以及交通和數字化部長維辛,在三位部長的陪同下朔爾茨訪華,這預示着雙方會在環境、農業、環境等領域展開新一輪合作。與此同時,此次訪華備受德國經濟界的關注,這當中德企高管對于同機訪華的代表團席位争奪十分激烈,截止到目前為止,知名汽車品牌奔馳證明,其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将随朔爾茨訪華,包括家電巨頭西門子董事會主席博樂仁、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以及實驗室裝置和半導體化學制品默克集團CEO葛麗鶴等人,都将随同德國總理一道訪華。

朔爾茨将訪華,我商務部長先訪歐給中企打氣,隔空向耶倫亮明态度

由此可以看出,德國政府和企業都對本次出訪中國充滿期待,其實德企争奪随團席位很好了解,主要還是以此來擴大企業在中國的業務。但按照正常的情況而言,一國上司人訪華,經貿議題是兩國關注的主要領域之一,德方希望借由本次訪華的契機,深化中德經貿關系,理應讓該部門負責人一同訪華。然而,這樣的訪華陣容卻是德方深思熟慮後作出的安排,因為德國外長貝爾伯克以及經濟部長哈貝克為首的綠黨陣營,是德國内部存在的少數反華政客,朔爾茨沒有安排他們随行訪華,恰恰說明德國十分重視本次行程。

朔爾茨将訪華,我商務部長先訪歐給中企打氣,隔空向耶倫亮明态度

根據名單顯示,這些随團訪華的企業中汽車制造商占比較大,主要是因為他們與中企在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經營着幾家合資企業。從德企的角度出發,既看重在中國發展業務,也在乎中企的投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德企争奪訪華席位是在該國政府推行所謂的“去風險”的背景下進行的。據悉,德國政府去年出台首份“中國戰略”檔案,将中國稱為“系統性對手”,并鼓吹對華“去風險”以及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但如今有關企業踴躍報名訪華團,這說明在關于自身利益面前,相關企業的經濟政策不會完全被政治左右。

朔爾茨将訪華,我商務部長先訪歐給中企打氣,隔空向耶倫亮明态度

至于德國政府的對華立場,無非還是希望通過此訪加深兩國的經濟聯系。很顯然,所謂與中國“脫鈎”的論調根本不現實。資料顯示,2023年中德雙邊貿易額為2531億歐元,且自2016年起,中國已連續8年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事實證明,中國依然是德國十分重要的經貿夥伴,再加上目前德國内經濟增長緩慢,此時訪華或許也是為了獲得更多與中方合作的機會。

朔爾茨将訪華,我商務部長先訪歐給中企打氣,隔空向耶倫亮明态度

就在朔爾茨即将訪華之際,我商務部長先訪歐給中企打氣,意在進一步夯實中歐經貿合作的基礎,破除歐盟國家對中方的一些誤解。據觀察者網顯示,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在法國巴黎,主持召開在歐中資電動汽車企業圓桌會。期間中方主要介紹了在歐投資經營,以及如何應對歐盟電動車反補貼調查的有關情況。不僅如此,對于美歐國家針對中國電動車“産能過剩”的指責,王文濤部長還隔空向美國财長耶倫亮明了中方态度。

耶倫在訪華期間稱,中國“廉價的”綠色能源技術出口,正在威脅美國試圖發展的電動汽車和太陽能行業,對此王文濤部長明确強調,中國電動汽車企業依靠持續技術創新等快速發展,不是依靠補貼取得競争優勢,這些對中企的指責毫無依據。中方的這番表态旨在提醒西方國家,正确看待中國的發展,是與中國合作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