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牛磺酸缺乏是導緻惡性良性腫瘤免疫逃逸和耐藥複發的重要原因

牛磺酸(Taurine)是一種含硫氨基酸,廣泛存在于人體各種組織中,尤其在心髒、大腦和肌肉等器官中含量較高。近年來,研究發現牛磺酸在惡性良性腫瘤發展和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牛磺酸缺乏會導緻惡性良性腫瘤免疫逃逸。免疫逃逸是指惡性良性腫瘤細胞通過多種機制逃避免疫系統的監視和攻擊,進而得以生存和增殖。研究發現,牛磺酸可以調節免疫細胞的功能,增強抗惡性良性腫瘤免疫應答。當牛磺酸水準降低時,免疫細胞的活性減弱,惡性良性腫瘤細胞更容易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導緻惡性良性腫瘤的發展和轉移。

另一方面,牛磺酸缺乏還會導緻惡性良性腫瘤耐藥複發。耐藥複發是指惡性良性腫瘤細胞在治療過程中逐漸對藥物産生抵抗,導緻治療效果減弱甚至失效。研究發現,牛磺酸可以影響惡性良性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和免疫治療藥物的敏感性。當牛磺酸水準降低時,惡性良性腫瘤細胞對這些藥物的敏感性降低,進而導緻耐藥性的産生。

是以,牛磺酸缺乏可能是導緻惡性良性腫瘤免疫逃逸和耐藥複發的重要原因,揭示了化療和免疫治療“雙重耐藥”的新機制。針對這一發現,未來的惡性良性腫瘤治療政策可以着重考慮提高牛磺酸水準,以增強抗惡性良性腫瘤免疫應答和提高藥物敏感性,進而提高治療效果。同時,監測牛磺酸水準也可能成為評估惡性良性腫瘤患者預後和治療效果的重要名額。

牛磺酸缺乏是導緻惡性良性腫瘤免疫逃逸和耐藥複發的重要原因
牛磺酸缺乏是導緻惡性良性腫瘤免疫逃逸和耐藥複發的重要原因

耐藥是目前胃癌治療面臨的重大挑戰

胃癌是大陸高發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盡管化療、分子靶向治療以及近年來出現的免疫治療有效延長了胃癌患者生存,但耐藥依然是胃癌治療面臨的重大挑戰。由于胃癌耐藥的分子機理尚不完全清楚,臨床仍然缺乏有效的預防和幹預手段。

研究揭示胃癌化療和免疫治療“雙重耐藥”新機制

深入解析了患者藥物治療前後的惡性良性腫瘤免疫微環境,發現牛磺酸缺乏是導緻惡性良性腫瘤免疫逃逸和耐藥複發的重要原因,揭示了化療和免疫治療“雙重耐藥”的新機制。

牛磺酸缺乏是導緻惡性良性腫瘤免疫逃逸和耐藥複發的重要原因

研究人員發現,牛磺酸轉運體SLC6A6在胃癌耐藥組織中高表達,是患者預後的獨立危險因素,可作為預判胃癌耐藥和疾病進展的新标志物。同時,揭示了一條由胃癌細胞通過SLC6A6競争性攝取牛磺酸誘發CD8+ T細胞内質網應激促進ATF4轉錄的新途徑,闡明了牛磺酸缺乏狀态下CD8+ T細胞中ATF4介導免疫檢查點表達和耗竭失能的新機制。

此外,研究還首次報道了牛磺酸“促進免疫缺陷鼠惡性良性腫瘤生長,抑制免疫健全鼠惡性良性腫瘤生長”的現象,發現補充牛磺酸能夠特異性增加惡性良性腫瘤浸潤CD8+ T細胞的數量和抗惡性良性腫瘤細胞因子分泌,并提出了牛磺酸的抑癌作用取決于其對CD8+ T細胞的影響而不是對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直接抑制的新觀點。

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胃癌細胞中由化療藥引發SLC6A6升高的調控軸,這一發現為“免疫治療在多線化療後療效降低”的臨床現象提供了确切的機制解釋,并為化療和免疫治療耐藥提供了新的幹預靶點。

牛磺酸缺乏是導緻惡性良性腫瘤免疫逃逸和耐藥複發的重要原因

團隊後續将進一步推動科學發現的臨床轉化,探索SLC6A6等分子作為胃癌療效判斷與複發監測标志物和治療靶點的臨床價值。團隊發現牛磺酸與化療或免疫治療藥物聯用能協同發揮抗惡性良性腫瘤效果,目前已在空軍軍醫大學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發起了針對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和新輔助治療胃癌患者的2項随機對照臨床研究,初步結果顯示牛磺酸聯合化免治療的幹預政策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