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彩禮,一直是大家讨論的話題,其實具體到現實生活中,彩禮多少、有無,跟家庭和當地的大環境有關系。
如果兩個人感情很好,最後因為彩禮沒有談妥,最後一拍兩散,那也沒有什麼好惋惜,說明感情還是沒有打敗現實和家庭。
彩禮38萬,婚後才知識借貸,結果如何
坐标南京,主人公是徐先生和胡女士。
先介紹一下家庭背景吧,胡女士小康之家,家境優渥,獨生女。父母對女兒的婚姻要求底線是,女婿有房有車上進好青年。
徐先生,普通上班族,比較上進,收入還可以,是一個優秀青年,不過家庭條件很一般。
徐先生過往也談過幾任,最後都是因為高額彩禮分道揚镳,遇到了胡女士。
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胡女士的父母開出的條件是:彩禮38萬。
手頭不富裕,父母沒有實力幫襯,為了可以順利結婚,徐先生劍走偏鋒,找到了借貸機構借款38萬,兩個人步入婚姻殿堂。
結婚後7天,妻子發現丈夫借貸38萬,頓時感到被欺騙了,跑回父母家,獲得了父母的支援。
女方起訴離婚。
徐先生最初勸慰妻子,但是被冷心拒絕,後來也就動搖了,提出了個人的條件:離婚可以,歸還38萬彩禮。
最後胡女士家還了這38萬,雙方離婚。
兩種觀點争議不斷
有人說,這位徐先生就是騙婚,借貸38萬,最後還是要妻子和他一起還,這種欺騙不能接受。
當對方提出38萬彩禮的時候,可以拒絕,坦誠自己承受不起,再看對方選擇,但是隐瞞對方借貸就是欺騙行為。
有人說胡女士一家獅子大開口,張口38萬,這和賣女兒有何差別。這些年越來越高的彩禮,讓很多人叫苦不疊。
從胡女士一家人最後的選擇來看,歸還彩禮,也要離婚,就是無法接受被欺騙。
家庭不比對是根本
前面提到了,胡女士家境優渥,發生這種事情以後,胡女士先回家跟父母坦誠,獲得了父母的支援,我覺得挺難得的,胡女士的父母是真的把女兒放在了首位,而不是隻看重自己的利益,從這一點上來看,還是給這個家庭點贊,父母可以始終站在女兒的角度。
其實高額彩禮不過就是為了探底而已,主要還是雙方的家庭不比對。
有一個30歲還沒有結婚的朋友,家庭條件很好,爺爺終身俸過萬,父母都是事業機關,一個退休,一個即将退休,她雖然也想結婚,但是絕對不将就。
就拿她個人來說吧,家庭條件優渥,她結婚的時候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給包的紅包就有幾十萬(已經準備好了),是以她找的結婚對象彩禮是一分不讓的。
對于有條件的家庭來說,幾十萬的彩禮,就是稀松平常。
但是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幾十萬的彩禮實在是承受不起。
根本上還是兩個家庭不比對,欺騙這樣的家庭的女孩,結果也是可以預料的,這位徐先生想生米煮成熟飯,就覺得可以過下去,是低估了對方。
高彩禮現象可以通過制度壓制嗎
有不少地區已經開始頒布相關的制度,要求彩禮不超過多少限額,實際上卻很難真正執行。
個人覺得彩禮是制度管不到的,這和當地習俗、男女比例有關系,制度也管不到别人嫁娶。
隻要适婚男比例多,且有人自願出高彩禮,那麼彩禮就會水漲船高。
想要讓彩禮的額度降下來,唯一一個方法就是男女比例持平。
其實伴随着高彩禮的另外一個特點是,重男輕女,越是重男輕女的地方,彩禮的額度就越高。
當然了,還有一種是經濟水準發達的地區,或者是家庭條件優越,子女結婚,父母也會給配備高額彩禮和嫁妝,這是另當别論。
對有的家庭來說,女兒結婚,父母給配方配車,要求對方有房有車,一點也不過分,同樣的如果父母一方給幾十萬嫁妝,要求男方拿得出手幾十萬彩禮,更是合情合理。
存在不一定合理,但是彩禮的存在,放眼這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風俗、大環境,是合理的,對局部地區而言,是長期重男輕女的結果。
是以,要改就要從傳遞新觀念開始,就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當人們的觀念變了,女孩子越來越被重視了,慢慢地彩禮的額度就下來了(還是那句,條件好的父母願意配給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