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好的友情:不賣力經營,不刻意維系

作者:洞見
最好的友情:不賣力經營,不刻意維系

人人都欣賞你驕傲的姿态,

無人喜歡你故作讨喜的模樣。

作者:洞見yy

賈樟柯曾講過自己的一段往事。

小的時候在鄉下,他跟自己的表弟總會一起上山抓鳥,下河摸魚,關系非常要好。

即便上學時不在一處,兩人也會互相寫信,分享各自的趣事。

然而一切美好,卻在十八歲那年,戛然而止。

那一年,賈樟柯外出學了導演,表弟則下了煤礦。

等到一年後再次見面,兩人卻發現怎麼也聊不到一起。

往後的一段時間,他們隻是當做平常的親戚相處,也沒有刻意親近。

直到十多年後,賈樟柯在拍攝電影《站台》時,發現一個煤礦勞工的角色。

他立刻就想起自己的表弟,認為他同為煤礦勞工,肯定能本色出演。

他興沖沖地就給表弟打去電話,對方也沒有絲毫扭捏,一口就答應下來。

沒想到,表弟的表演非常出色,後來還陸續出演了賈樟柯的多部電影。

此前已漸行漸遠的兩人,因為電影再次熟絡起來,重歸于好。

生活中就有不少人,總會故意抓住過去的情誼不肯放手。

結果他們的用力維系,讓自己心累不說,還會将對方推得更遠。

很認可教育專家陶矜的話:讓你累的關系,其實都是錯的。

隻有不賣力經營,不刻意維系,才能相處不累,久處不厭。

最好的友情:不賣力經營,不刻意維系

1

總要讨好的關系,不必賣力經營

心理咨詢師張萍分享過一個真實案例。

有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女孩,找她做心理輔導。

上大學後,女孩認識了幾位室友,心裡很是珍惜這段緣分。

她就時常幫室友們帶飯,打掃寝室,可對方卻很少給她好臉色。

女孩以為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就更加用心地與室友相處:

借錢給室友,買水果一起分享,幫她們占座位……

整整一個學期,女孩傾己所有,換來的卻是室友們變本加厲地排擠。

就這樣,女孩内心的情緒積壓得越來越多,最終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症。

生活中,就有很多像女孩一樣的人。

他們總以為憑借自己的付出,就能赢得别人的喜愛。

卻忘了一味的讨好,讓自己傷痕累累不說,還換不來對等的感情。

作家劉同說,好朋友從來就不是通過努力就能争取來的。

真正舒服的關系,靠的是吸引,而非讨好。

國學大師陳寅恪性格孤僻,不喜社交,隻好讀書。

年輕時,他留學德國好幾年,卻不曾交往一個朋友。

直到後來有一次,他在柏林大學圖書館遇到了傅斯年。

對方背着一個大包,裡面裝着的全是大部頭的書,在圖書館一看就是一整天。

幾天後,二人又在圖書館門口相遇了。

可他們隻是做了簡單的交流,就各自看書去了。

此後的日子,他們很少說話,卻總會在圖書館碰面。

因為同樣喜愛讀書,二人便漸漸相交為友。

兩人白天一起上課,互相探讨學術,晚上甚至抵足而眠。

後來兩人相繼回國,同在昆明工作。

日軍飛機時不時來轟炸,傅斯年第一時間就護着高度近視的陳寅恪逃難。

陳寅恪見傅斯年手頭拮據的時候,也會省吃儉用貼補對方。

就這樣,他們互相扶持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光。

從相識到相知,自始至終,兩人之間都沒有故意逢迎,沒有刻意讨好。

他們隻是按照各自的脾性随意相處,就建立了長達數十年的深厚友誼。

網上有句話說,人人都欣賞你驕傲的姿态,無人喜歡你故作讨喜的模樣。

任何一段關系,都不是你俯首帖耳,阿谀奉承就能獲得的。

太用力地經營換不來真情,無底線地妥協得不到友誼。

好的關系,無須你費勁讨好,也能惺惺相惜,同甘共苦。

最好的友情:不賣力經營,不刻意維系

2

讓你不舒服的關系,不必刻意維系

很認同馬未都的一個觀點:

越是要好的朋友,相處起來,越講究舒服。

但凡對方讓你感到不适、郁悶,這樣的關系就沒必要再維系了。

馬克·吐溫就曾交往過一個朋友哈特。

起初,馬克·吐溫很是欣賞哈特的文采,便時常邀請他來家中探讨文學。

不承想哈特看了馬克·吐溫的作品後,直接一頓批駁:

先是說故事情節老套,又是說文字不夠流暢……

馬克·吐溫聽後心裡雖略有不爽,但還是因對方的坦誠而信服。

于是,他就一再告誡自己:對方也是為自己好,不必斤斤計較。

可随着交往密切起來,他越來越覺得哈特太過自以為是。

兩人交流時,哈特的觀點容不得他絲毫反對,總是居高臨下地對他評頭論足。

對方的強勢與自傲,讓馬克·吐溫忍無可忍,便從此跟他斷絕了來往。

馬克·吐溫本以為自己會傷心一段時間,不曾想生活反而更加輕松暢快了。

與人相處,本該舒服,無所拘束。

需要刻意委屈自己,才能維系的關系,不如及時放下。

要知道,越是值得深交的關系,越會讓人感到自在與放松。

紅學大師周汝昌與收藏家張伯駒的情誼,就是如此。

張伯駒家中藏書豐富,周汝昌就經常去他那裡看書。

但到了張伯駒家,兩人并不會客氣寒暄,都安安靜靜,各忙各的。

甚至連要走的時候,周汝昌也不告辭,張伯駒也不送客。

但這樣的關系,從來沒有過尴尬,兩人一起探讨詩詞、紅學,隻覺得舒服自然。

正是這種随心所欲的相處方式,讓他們的友誼維系了近半個世紀。

正如《莊子·山木》裡的一句話所說:“謂賢者之交誼,平淡如水,不尚虛華。”

君子之交淡如水,關系看似平淡,彼此卻始終能夠舒服地做最真實的自己。

兩人互相來往時,沒有刻意的忍讓與讨好,也能融洽相處。

隻有這種松弛與自然的情誼,才能走得更加長遠。

最好的友情:不賣力經營,不刻意維系

3

虛情假意的關系,不必用力維護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朋友?

在你風光時,他總會有意無意接近你,對你掏心掏肺;

可當你落入低谷,他立刻消失不見,從不肯伸出援手。

到最後你才發現,很多所謂的朋友,不過是唯利是圖,逢場作戲的陌生人。

正如泰戈爾所說,虛僞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

與虛情假意的人交往,除了消耗精力與時間,别無意義。

暢銷書《你的自律,給你自由》中,講了一個企業經理老王的故事。

老王自從參加工作以來,一路順風順水,很快就做到經理的位置。

那幾年,他結交了不少客戶與供應商,彼此間都以朋友相稱。

老王和他們一起喝酒、K歌,并時常夜不歸宿。

對此,妻子曾多次抱怨,少接觸這些人,根本沒什麼用。

老王心裡不服,辯解道:

“這個社會拼的就是關系,多個朋友多條路。況且他們很欣賞我,有幾個還想挖我去他們公司呢!”

于是,為了維護朋友間的友誼,逢年過節,老王都會組飯局、送禮物。

直到一年前,因為市場環境變差,老王所在的公司倒閉了。

他就給這些朋友們打了電話,原以為憑借多年的交情,給自己安排個好職位應該不是問題。

誰曾想,這些人要麼以公司不招人為由拒絕,要麼聽說了來意,直接就挂掉。

當初稱兄道弟的一群人,到頭來沒有一個人伸出援手。

最終,在那大半年裡,老王隻能以送外賣維持生計。

發現沒有?

這種虛僞的友誼就像人的影子,當人身處陽光下,他會緊緊的跟着。

而當人一旦走入陰暗處,它就會立刻離開。

很多所謂的兄弟情深,不過都是虛情假意。

若你把假交情當真了,還傾心相待,結局隻會是讓自己心寒。

莎士比亞說,朋友間必須是患難相濟,那才能說得上是真友誼。

真朋友根本沒有什麼花言巧語,卻總會在危急時刻拉你一把。

往後,你隻有舍棄假情假意的關系,才有時間維護真正的情誼。

蘇芩說過這樣一句話:

真正好的感情,就是不費力,不需要刻意讨好、努力經營,兩個人已是順其自然的舒服。

朋友的相交,是彼此的吸引,而非單友善的讨好;

朋友的相伴,是雙方的真心互換,而非僞裝奉承。

但凡需要你費力經營的關系,都是有問題的。

林清玄在《清涼菩提》裡說,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

真正長久的友情,是從淡淡處,淺淺交開始的。

從今往後,與人交往,你不必賣力經營,不必刻意維系。

當你以放松自然的心态面對一切關系,就一定會收獲一段長久舒适的友誼。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