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注世界衛生日活動 | 看“健康細胞”是如何養成的

作者:健康報

曾經的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五老村,因衛生環境惡劣而被冠以“苦惱村”之名,如今它已蛻變為環境整潔、居民健康的“幸福村”。這一轉變,正是新中國成立75年來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促進工作的生動寫照。4月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世界衛生組織中國代表處在南京市鄭和公園舉行世界衛生日活動。在這個毗鄰五老村街道的公園裡,亭台水榭、綠蔭環繞,600歲的紫藤蘿盛開着。在别開生面的分享環節,居民健康生活的變遷得以呈現。

記者了解到,在政府層面,大陸開展了全國健康縣區建設,不斷完善健康政策、建設健康環境、建構健康社會、優化健康服務、倡導健康文化;在社會層面,大陸大力推進健康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群、進鄉村,培養一個個“健康細胞”。

經過各方不懈努力,中國居民健康素養水準穩步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日益普及,人民群衆當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

融合健康促進理念

于醫院建設之中

“我們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更加重視疾病的預防。”江蘇省人民醫院院長劉雲在活動中介紹,在推動健康促進工作的過程中,醫療衛生機構無疑是主力軍,而健康促進醫院則是其中重要的載體。“我們充分發揮醫院在健康促進中的基礎性、引領性和示範性作用,并盡早将健康促進的理念和标準融入醫院的各項建設中。”

據介紹,江蘇省人民醫院從組織管理、健康環境、健康文化、健康教育到機制創新,多元度推進健康促進醫院的工作。例如,在打造健康環境方面,該院加強了人文關懷,特别針對婦女、老人、殘障人士等特殊人群開展了專項行動,確定健康科普能夠覆寫到每個角落。

劉雲說:“醫院還特别重視科普工作。我們利用專家隊伍,打造了以專家為特色,覆寫疾病診療全流程的全新線上線下健康服務平台。我們建立了專家庫和資源庫,甚至還創新性地編排了話劇,從線上線下多個次元加強健康促進工作。”

在南京市溧水區中醫院,中醫藥文化服務成為健康促進的一大亮點。該院院長助理冷恩榮介紹,該院持續開展“中醫藥就在你身邊”“岐黃進校園”等健康宣教活動,還組織中醫藥文化宣講團,走進社群黨群服務中心、中國小校、大型企業、機關事業機關、養老院等場所,開展中醫養生保健、中藥材識别、八段錦教學等中醫藥健康宣教,邀請群衆參與針刺、推拿、灸療、拔罐、耳穴壓豆等中醫非藥物療法體驗活動。

“此外,溧水區中醫院連續兩屆開展‘小小溧郎中’研學活動。截至目前,已有近70名來自各個國小的融媒體小記者參加。”冷恩榮說,通過活動,孩子們近距離了解、感受了中醫藥文化,他們對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的認同和自信進一步提升。

據介紹,溧水區中醫院的專家會為孩子們講解醫院藥物園中所見部分常用中藥材,指導孩子們通過看、觸、聞、聽,了解常用中藥小知識,讓孩子們直接與中藥材面對面接觸。例如,以酸梅湯中甘草、山楂、烏梅、陳皮、桑葚五味中藥為例,鼓勵孩子們調動全身感官認識中藥材。

打造新模式

為健康“儲能”“蓄電”

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衛生院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抓手,積極推進慢性病運動健康幹預工作。通過運動促進健康的新模式,該衛生院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服務。如今,“小病不出島,大病有依靠”已經由夢想成為現實,全鎮“人人運動、人人受益”的運動促進健康氛圍正在形成。世業鎮衛生院院長胡小忠在活動現場介紹,衛星村有名72歲的村民王大爺,半年前體檢時查出糖尿病。後來,他口服降糖藥物,血糖控制依舊不理想。“我院醫生與市級專家聯合會診,為王大爺制訂了個體化治療方案,對其進行飲食控制、運動幹預,并手把手教老人如何正确使用胰島素。一周後,老人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據介紹,世業鎮半數以上常住居民是王大爺這樣的老年人,慢性病防治顯得尤為重要。該衛生院以重大慢性病防治為切入點,對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開展規範化管理,推出“1個健康指導員﹢1個健康協管員﹢1個小組長﹢若幹名管理對象”的慢性病管理新模式。2021年,該衛生院又增添了運動處方幹預手段,成為江蘇省慢性病運動健康幹預試點機關。“通過生活方式改變和營養學在運動處方幹預中的應用,合理膳食執行率達到70%以上,35%以上的居民體重得到控制。”胡小忠說。

胡小忠介紹,世業鎮65歲居民魏大娘患高血壓多年,得益于該衛生院運動處方門診開出的“有氧運動﹢頸肩痛訓練操﹢低脂飲食”處方,通過6個月的個性化運動幹預,血糖正常了,體重減輕了,高血壓藥減量了,頸肩痛的症狀也消失了。現在,幾個姐妹每天都跟着魏大娘在家門口的環島健康步道上快走、鍛煉,為健康“儲能”“蓄電”。

讓更多人參與到

愛國衛生運動中

“2017年,我作為一名新入職的社工,來到了五老村街道。在老書記的講述中,我了解到,1949年前的五老村遍地污水塘,被叫作‘苦惱村’。五老村居民在黨和政府的上司下,搬走了垃圾山,填平了污水塘和臭水溝,種植了花草樹,将髒亂差的棚戶區改造成了美麗家園,并堅持逐漸完善了行之有效的衛生制度。”活動現場,五老村街道樹德裡社群黨委書記葛倩回顧了五老村從“苦惱村”到“幸福村”的蛻變曆程。

多年來,五老村街道以“組織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市場化”為基本手段,把愛國衛生運動融入各項工作全過程,突出“宜居、生态、美麗”的生态生活理念。“我們社群的老主任退休後,還帶着她的四位子女,風雨無阻地參加街道清潔家園活動。五老村街道已成為鄰裡和諧相處、街坊互幫互助、面貌煥然一新的‘都市花園’。”葛倩說,成為社群書記後,她深知自己肩負着更重的責任——要讓更多人參與到愛國衛生運動中來。

葛倩介紹,五老村街道建立了“每月1周,每周1天”環境整治工作機制,定期組織全街道力量和廣大志願者對轄區背街小巷、老舊小區的積存垃圾和衛生死角進行清理整治;“百年老字号”科巷菜場更新改造成“網紅新市集”;實施頭條巷、二條巷道路出新改造;開展愛衛“小手拉大手”“愛衛精神進校園”系列活動;對居民開展健康衛生習慣宣傳和健康義診活動,引導居民積極參與,将衛生治理當成自家的事。

調動居民熱情

養成健康習慣

“我積極參加社群組織的各種活動,在上午九十點鐘,身穿紅馬甲到秦淮河、長江邊撿垃圾、勸阻不文明行為,既能曬到太陽,還能鍛煉身體。”南京市健康家庭代表周興奎在活動現場,分享了他踐行健康生活方式的三點感悟:吃得營養且均衡、培養興趣掌控情緒、讓科學運動成為一種習慣。周興奎說:“現在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希望大家可以放慢腳步,多多關心呵護自己的身體,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做到人人享健康,共同促健康。”

記者了解到,南京市“健康家庭”“健康市民”評選活動自2017年啟動以來,通過選樹健康典型,影響和帶動群衆培養健康生活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提升了群衆的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水準。評選活動也從單純的評選更新為培育,通過建設群衆家門口的家庭健康服務中心、組建家庭健康指導員隊伍、分級分層舉辦健康科普系列講座、廣發健康宣傳資料等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市民參與健康活動、擷取健康服務、追求健康生活的熱情。

活動結束後,記者參觀了五老村愛國衛生運動紀念館。這288平方米的建築空間,既是展現城市文化素養的主題展館,也是群衆修身養性的幸福驿站。紀念館除了突出愛國衛生運動特色,還集全民閱讀、資訊查詢、志願服務等功能于一體。

在紀念館的最後一部分,記者看到了牆壁上挂着一輛永久牌自行車。“展望未來,綠色出行,就可以換來藍天白雲!”館内從業人員滿懷憧憬地說。

關注世界衛生日活動 | 看“健康細胞”是如何養成的

文:健康報記者 孫韌編輯:管仲瑤

校對:李詩堯

稽核:秦明睿 徐秉楠

關注世界衛生日活動 | 看“健康細胞”是如何養成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