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班荊道故:伍子胥祖父伍舉逃亡晉國,好友聲子用計使其返楚

作者:香茗史館

班荊道故,也作“班荊道舊”,意思是說将荊條在地面鋪開,坐在上面互相叙述舊情,形容朋友久别重逢,共叙舊情。成語出自春秋左丘明的《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伍舉奔鄭,将遂奔晉。聲子将如晉,遇之于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複故。”

班荊道故:伍子胥祖父伍舉逃亡晉國,好友聲子用計使其返楚

春秋時期,楚國大夫伍參與蔡國太師子朝交好,兩人關系十分密切,經常往來走動。久而久之,兩家的關系愈發親密,到後來伍參的兒子伍舉和子朝的兒子公孫歸生(号聲子)也成為了好朋友。

楚國自楚莊王以來,便一直保持着由公子擔任令尹的傳統,然而這些公子把持朝政大權,勢力越來越大,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王權。楚康王為收回大權,遂推動内政改革,誅殺了令尹子南、車裂了觀起,開始從世族中挑選人才擔任令尹。

班荊道故:伍子胥祖父伍舉逃亡晉國,好友聲子用計使其返楚

魯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鑒于楚國的内部動蕩,伍舉的嶽父王子牟出逃楚國,當時楚國人都說是伍舉放走了他,伍舉擔心受到牽連,便也逃出了楚國,打算北上通過鄭國逃到晉國去。

這天清晨,伍舉正在鄭國都城郊外行走,突然聽到背後有人叫自己,回頭一看發現原來是好友公孫歸生。多年不見的兩人能夠在異國土地上相逢,心中都十分高興。

于是,他們便折下路邊的荊條鋪在地上,然後拿出幹糧相對而坐,邊吃邊聊了起來。公孫歸生聽說了伍舉的遭遇後,勸慰他說,“你且暫時前往晉國,我一定替你想辦法,讓你重新回到楚國去。”

班荊道故:伍子胥祖父伍舉逃亡晉國,好友聲子用計使其返楚

公孫歸生本就奉命出使晉國,遂與伍舉一起前往了晉國。公孫歸生完成出使任務,回到蔡國後不久,又奉命出使楚國,并受到了楚國令尹屈建(字子木 )的接見。

屈建知道公孫歸生自晉國歸來,便向他詢問了一番晉國的形勢,又問道,“晉國和楚國的大夫比起來,誰更賢明一些?”

公孫歸生回答說,“晉國的卿比不上楚國,但是他們的大夫卻很賢明,都有做卿的才能。而且,就像是杞木、梓木和皮革一樣,這些人才全都是從楚國流落晉國的。是以人們都說,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班荊道故:伍子胥祖父伍舉逃亡晉國,好友聲子用計使其返楚

屈建聞言,又問,“晉國難道沒有同族和姻親當大夫的嗎?”

公孫歸生回答說,“雖然也有,但他們使用楚國的人才确實很多。我聽說,‘善為國者,賞不僭而刑不濫’。過分賞賜,難免賞賜到壞人頭上;濫用刑罰,則難免懲罰到好人。即使超越限度,也甯願賞賜過頭,而不要濫用刑罰,這就是擔心流失人才。

《詩經·大雅.瞻印》中說‘沒有了賢能之人,國家必将遭受危難’。《夏書》上說,‘與其殺害無辜之人,甯可放過犯罪之人’,這就是擔心失去人才。如今楚國經常濫用刑罰,大夫們紛紛逃亡别的國家,成了那些國家的重要謀臣,這難道不是對楚國的危害嗎?這便是楚國人才反被晉國使用的原因。”

班荊道故:伍子胥祖父伍舉逃亡晉國,好友聲子用計使其返楚

公孫歸生繼續說道,“當初子儀之亂,析公逃至晉國,晉國對其予以重用。繞角之役時,晉軍原本打算逃跑,然而析公卻勸說晉軍趁夜發動偷襲,進而擊敗了楚軍,接着又偷襲了蔡國和沈國,俘虜了沈國國君,又在桑隧擊敗了申、息兩地的楚軍,俘虜了楚大夫申麗。此後,鄭國不敢親近楚國,楚國失去中原屬國,這都是析公的主意。”

之後,公孫歸生又列舉了雍子出逃晉國,幫助晉國在彭城擊敗楚國,導緻楚國失去東方附庸;子靈出逃晉國,使得吳國與晉國交好,幫助吳國人提升國力牽制楚國;贲皇逃亡晉國,幫助晉國在鄢陵之戰大敗楚國等事例。

班荊道故:伍子胥祖父伍舉逃亡晉國,好友聲子用計使其返楚

這些都是曆史上發生過的事實,屈建自然無法反駁,隻能承認公孫歸生所言正确。公孫歸生繼續說道,“伍舉娶了申公王子牟的女兒,子牟因罪逃走,伍舉也受到牽連,因為害怕逃到了鄭國,希望能夠得到赦免。如今伍舉在晉國,晉國又準備以高官厚祿重用于他,若是他也幫助晉國來對付楚國,難道不會成為禍患嗎?”

屈建聽罷,的确擔心伍舉會受到晉國的重用,連忙入宮勸說楚康王赦免了伍舉,又增加了伍舉的爵祿,并派人前去迎接他回國。于是,伍舉重新回到了楚國,伍舉的兒子便是伍奢,而他的孫子便是伍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