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楚史記】楚随聯盟 得志漢東

作者:秦楚刊号

@秦楚刊号

請加關注下期繼續!

【秦楚史記】楚随聯盟 得志漢東

江漢之陰陽略圖

僭号稱王,對熊通來說,隻不過是萬裡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何才能沖出江漢地區,逐鹿中原,才是熊通苦苦思索的一個大題目。要想稱霸天下,首先必須确立楚國在漢東的霸主地位;而要想稱霸漢東,首先必須征服漢東最大的諸侯國——随國。

就在熊通稱王的時候,随國的政局果然朝着鬥伯比所預料的方向發展。少師的地位進一步上升,權傾朝野,随侯對他是言聽計從。季梁雖然還能受到随侯的尊重和優待,卻得不到重用。

所有這些沒有逃過楚國君臣的眼睛。一天,鬥伯比向楚武王建議說:“大王,我們讨伐随國的時刻已經到了。”“何以見得啊?”楚武王反問道。“大王,随國目前的局勢與兩年前的情形已經大不相同了。季梁有文韬,懂武略,随侯以前還比較器重他,但現在隻是面子上還有點尊重他,内心裡根本不重視他。在安邦治國、軍事外交等大政方針上,随侯很少采納季梁的正确主張,相反,剛愎自用的少師卻越發受到随侯的信任。少師現身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随侯面前,隻有他說話才算數。可笑的是,少師出的盡是些馊主意,可随侯偏偏就聽他的,文武百官敢怒而不敢言,老百姓更是怨聲載道。親小人、遠賢臣,輕季梁、重少師,這是随國的不幸,卻正好是我們楚國的福分。現在随國有隙可乘,這是老天爺賜給大王您的好機會呀!”

【秦楚史記】楚随聯盟 得志漢東

楚武王一向崇尚武功,樂于征戰,早就想對随國動武,鬥伯比的一席話正好說到他的心坎上了,不過他還是想先聽聽鬥伯比的高見“賢臣啊,你說的很有道理,依你之見,我們應當怎樣把握眼前的大好機遇呢?”熊通問道。“俗話說得好,‘名不正,言不順’。我們要征服随國,稱霸江漢,就必須師出有名。大王您可以用盟會諸侯的名義召見随侯。如果随侯應召而來,我們就相機行事,在盟會的時候迫使他就範。如果随侯不來參加盟會,就正好授人以柄,您可以馬上出師讨伐随侯。别人也無話可說,絲毫不損害您的形象。”

楚武王認為以盟會諸侯為突破口是一箭雙雕的好主意,于是在這年(前704)夏天,邀請若幹諸侯到沈鹿(今湖北鐘祥市東)會盟。黃、随兩國的國君缺席,黃國離沈鹿很遠,尚情有可原。随國離沈鹿很近,随侯拒不到會分明是藐視楚武王。于是武王一面派章去責備黃國,一面親率大軍,浩浩蕩蕩地開抵随國,向随侯興師問罪。

面對如潮水般的楚軍,随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安和恐懼,他急忙召叢集臣,商讨對策。大臣們七嘴八舌争論開了,有的主張投降求和,有的主張立即出兵迎戰。就在随侯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時,一直沒有吭聲的季梁站出來,“楚國這次來犯,與上次截然不同,這次是故意找碴來攻打我們的,他們裝備精良,士氣高昂,我們不能和他們硬碰硬,必須先消磨他們的銳氣,再見機行事。我們可以先向楚國求和,麻痹他們的鬥志。如果楚國不答應,我們再向他們宣戰,此時,我們的将士就會意識到,除了拼死抵抗外,無路可走。一旦将士們同仇敵忾,我們就有獲勝的希望。”

“我們絕對不能去求和!”少師跳出來,與季梁針鋒相對。“第一,卑躬屈膝,委屈求全,有損我們的國格,有損随侯您的形象;第二,楚軍長途跋涉,已經疲憊不堪,我們以逸待勞,速戰速決,定可大破楚軍。而要是猶豫不決,前去談和,就會失去打敗楚國的良機!”聽少師這麼一說,随侯頓時熱血上湧,覺得勝利就在眼前。他不假思索,右手一揮,斬釘截鐵地說:“我要親自統率大軍迎戰楚軍!我要親手活捉這個嚣張的熊通!”

【秦楚史記】楚随聯盟 得志漢東

“大王……”眼見随侯就要以卵擊石,季梁好不着急,還想極力阻止随侯。可随侯一揮手,把季梁的話生硬地擋了回去,“我主意已定,你休要啰嗦!”他瞪了季梁一眼,環顧四周的文武大臣,“馬上出兵!凡違抗指令、擾亂軍心者,軍法處置!”季梁眼看無法制止,便提出避實擊虛的作戰方案:“楚人尚左,熊通一定在主力左軍之中,左軍的兵力最強,我們要避免和他們正面交鋒。我們可以先派出精銳部隊攻擊楚國的右軍,右軍沒有精兵,一旦潰敗勢必直接影響左軍的士氣,等左軍喪失了銳氣,我們再集中優勢兵力乘勢掩殺過去,就可以大獲全勝了!”“你這種打法不是我們大國的風範,”少師再次站出來反對季梁,“如果我們不正面和熊通交鋒,就談不上對敵。這樣就算打赢了,諸侯也會取笑我們。”

聽少師這麼一鼓吹,随侯再一次感到自己力量很強大。他天真地認為,隻要自己一聲令下,随軍将土不用吹灰之力就可以粉碎楚軍的進攻,他充分肯定了少師的主張,“你說得非常正确,兩國交戰,要王對王、硬碰硬才相稱。不管楚國是尚左還是尚右,我們都要堅持自己尚右的傳統,我要随右軍行動。現在我任命少師為戎右,在我的左右指揮軍隊,傳令下去,進攻楚國的左軍!”

就在随國君臣争論不休的時候,楚國軍隊已經遷回到了随國都城的東面,做好了殲敵的準備工作。随侯率領軍隊向楚軍所在的方向進發,在速杞(今湖北省廣水市)這個地方同楚軍遭遇,雙方車兵往來馳騁,步兵混戰厮殺。幾個回合,勝負立見分曉:楚軍重創随軍,其散兵遊勇抱頭鼠竄。楚國大夫鬥丹遠遠望見随侯的旗号,縱馬飛車直奔随侯。随侯眼看大勢已去,還沒來得及怨天尤人,就又發現楚軍正向他乘坐的兵車直奔而來!頓時吓得雙腿發軟,渾身哆嗦,完全沒有了昔日的氣度。就這個時候,季梁驅車趕到随侯身邊,讓随侯與身邊的人互換服裝,穿着随侯服裝的人登上随侯的戰車,故意把楚軍引到别的地方去。換上士兵服的随侯,在季梁的護衛下,從小路上逃走了。楚國大夫鬥丹追上了随侯的兵車,俘獲了假冒的随侯及少師,等鬥丹發現這個“随侯”是“假冒僞劣産品”時,真正的随侯已經脫離險境,鬥丹徒呼上當。

【秦楚史記】楚随聯盟 得志漢東

随侯逃回都城後,後悔當初沒有聽季梁的話。這次他亡羊補牢,根據季梁的建議,一面堅守都城,一向派人向楚國求和。楚武王想要乘勝追擊,一舉滅掉随國,鬥伯比勸阻道:“大王還是見好就收吧。随國有少師,就如同人身上有疾病:現在少師已經被俘而死,這是上天去掉随國的疾病了。随軍雖然被我們打敗,但元氣沒大傷,現有季梁為随侯出謀劃策,又少了少師的幹擾,如果我們和随國再打一仗,勝負難料。既然随國來求和,就答應他們吧!”

楚武王想了想,鬥伯比的話不無道理,便接受了鬥伯比的意見,與随侯訂立盟約,撤兵回國。此後,随國便按盟約要求率漢東諸侯擁戴楚武王,楚武王由此實作了得志漢東的心願。

下期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