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振羽 | 鄉村振興的文學樣本——雪靜《江岸向北》讀劄

作者:江南時報

雪靜的長篇小說《江岸向北》經多年深入生活沉澱構思形成文本,又反複打磨精雕細琢,也已經出版有日,這一番慘淡經營深思熟慮,前後長達數年之久。初讀這一小說,有這樣的初步印象,這是一部展現“兩個結合”的新文學樣本,這是一部關于鄉村振興的最新觀察文本,這是一部鄉土地域寫作的新突破。

王振羽 | 鄉村振興的文學樣本——雪靜《江岸向北》讀劄

兩個結合,多有闡述。第二個結合,重大關鍵詞,也被反複提及,不斷深入。《江岸向北》反映鄉村生活,書寫鄉村現實,如何聚焦、诠釋、展示“第二個結合”,用小說的形式加以呈現,以文學的思維予以表達,是大課題,也是新挑戰。不同于趙樹理的《三裡灣》《小二黑結婚》,也有别于周立波、柳青等人的《山鄉巨變》與《創業史》,雪靜矚目當下的長江下遊邊上的鄉鎮山村,這裡的地方風物,這裡的地望掌故,多與項羽虞姬的傳說有關,這樣的傳說也并非毫無根據向壁虛構,也多與曆史記載有關。雪靜就項羽虞姬在當地流傳千古的故事傳奇、地理名稱,結合當下的文化旅遊、鄉邦文獻的挖掘、雄厚的民間文化習俗的基礎,反複思量,絞盡腦汁,讓筆下的人物大都調動整合起來,聚焦“結合”,挖空心思,舉一反三,村官也好,機關幹部也罷,最為基層的村支書、村民小組長,活躍在民間的藝人,正在參加聯考的中學生,媒體人物,企業老闆,等等,等等,衆多人物,不同層面,各有視角,為此鄉村振興這一主題而荟萃于作者筆端,生動,靈動,毫無硬貼堆砌之感,毫無穿幫笑場之嫌。細說項羽,揣摩虞姬,反複解讀,穿越古今,體會項羽的當年心境,诠釋項羽的當下價值,并無違和與拔高之感,不是油水分離的兩張皮。與此同時,小說還說到了達摩、朱元璋、張孝祥、焦紘、莊昶、秦觀等曆史人物,他們與江北這一區域的關聯度也不是資料的羅列,任意的閑筆,自然妥帖,結合的生動恰當,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引人入勝。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說《江岸向北》是較好地展現了“第二個結合”的新文學樣本。

王振羽 | 鄉村振興的文學樣本——雪靜《江岸向北》讀劄

鄉村振興是國家大戰略,也是新時代的迫切課題、重大任務。中國幅員遼闊,天南地北,長城内外,千差萬别。鄉村振興,自然也要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百舸争流。《江岸向北》聚焦長江下遊老山腳下烏江滁河兩岸這一小小區域,傾情矚目,反複咀嚼,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作者深入其中,真實展示當下鄉村的實際狀況,切實觀察當下村民的所思所想,逼真直面當下鄉村遭逢的諸多難題,人員流失,農業補助,撤鄉并村,拆遷安置,鄰裡糾紛,醫療點的設定,村裡跳廣場的選址,危房的改造,符合農村實際的各種項目開發,基層農家的現實狀态,基層幹部的喜怒哀樂,更有諸如村支書的各種協調奔波,村主任方玉婉的潑辣能幹,村官何進的全身心投入,村民小組長因遺漏村補而被毆打,衆多人物的活靈活現,近乎白描式的各種人物肖像,不回避沖突,不遮掩陋習,呼之欲出,生動貼切,都是進行時中的探索推進,并無大團圓式的光明尾巴。這是在場的鄉村,真實的鄉村,未加粉飾原汁原味的鄉村。鄉村振興當然不能局限于鄉村本身,小說也展示了上級黨政機關、社會各界的各種參與,周志遠這一機關公務員是一種代表,被作者塑造處理得立體豐滿,極為可信。是以,我說這是鄉村振興的最新觀察,不是年代久遠令人隔膜的過氣的鄉村挽歌、曆史回望。

王振羽 | 鄉村振興的文學樣本——雪靜《江岸向北》讀劄

鄉土小說在中國新文學史上經典閃爍,名作多多,大家林立。當下書寫鄉村,也是高手璀璨,亮人耳目。雪靜的《江岸向北》既着力于曆史淵源的考索、文化元素的整合,更着眼于城鄉一體化的曆史程序,書寫新時代背景之下城鄉之間的互動與磨合,直率,坦蕩。村官何進的女友卓然,媒體人于躍,更有周志遠的女兒周甜甜等,一江之隔,舉步之遙,都市與鄉村,自然山水與人文底蘊,身份阻隔與觀念碰撞,為鄉土書寫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的氣象。《江岸向北》中的周甜甜作為一生活在網絡時代的中學生,她寫網絡小說并且以項羽、虞姬為對象,豐富了文本而非枝蔓蕪雜,堪稱作者構思文本中富有想象力的神來之筆,也大大增加了小說的時代氣息與靈動神韻。

值得一提的是,《江岸向北》在推進情節塑造人物之時,不忘閑筆點綴,多有江北這一她稱之為天浦之地的風物描寫,不僅僅是老山,不僅僅是各種寺廟。你看,作者筆下的龍虎巷,江北小鎮的飲食風情,信手拈來,使小說文本,活色生香,如清風撲面。書寫筆下人物,也往往特别留意環境烘托,月色,清風,水塘,山林,星光閃爍。有一細節,寫村支書與方玉婉,“前邊不遠處傳來方玉婉的笑聲,清脆清脆的,像銀鈴铛被風吹響了一樣”。這樣的筆觸,是否有點孫犁當年《荷花澱》的味道?

(王振羽)

繼續閱讀